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日悬念:世纪大日食会“闪”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2日07:37  燕赵晚报

  

今日悬念:世纪大日食会“闪”吗?
今日悬念:世纪大日食会“闪”吗?
今日悬念:世纪大日食会“闪”吗?
今日悬念:世纪大日食会“闪”吗?
今日悬念:世纪大日食会“闪”吗?

  天气预报显示,降雨云系覆盖长江流域,“大日食”真要和我们“失之交臂”?

  台风“莫拉菲”可能对观测产生影响,17个专业观测点分布在2500公里的日食中心线上

  核心提示

  7月22日的日全食整条全食带陆上部分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的长江流域,是全球范围内本世纪全食时间持续最长的一次。不过,根据气象云图,整个长江流域当日不少地方都是多云天气,一些地方还会下雨,如果太阳不见了,还能看到日全食吗?

  不测风云

  不期而遇:台风“莫拉菲”可能影响观测

  台风“莫拉菲”19日凌晨在深圳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达到13级。尽管气象专家表示“莫拉菲”距离此次日全食的最佳观测区甚远,但是驻扎在浙江安吉国际观测基地的天文学家们仍然担心会因台风的外围影响和其他气象因素与22日的日全食失之交臂。

  对于天文观测者来说,台风外围影响带来的细微云量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日全食的观测效果。

  中国国家天文台冕流观测组成员杨尚斌7月12日就进驻了位于浙江安吉的天荒坪观测点,这里迄今已经驻扎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名天文学家。杨尚斌对22日当地天气十分担心。“云层增厚就会影响日全食观测效果。天气预报22日是阴天,有雷阵雨,我们做好了错过日全食的心理准备。”

  驻扎在山顶的天文学家已经研究了长江流域全食带的卫星云图,有的甚至打算届时发现哪个城市是晴天,就立刻携带简便的设备飞到那个城市。

  专家支招

  登高观测:假如云层挡住了太阳怎么办

  其实,多云和阴天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一睹日全食的真面目。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是多云天气,可以等待云层移动的间隙,偷空看到日全食;如果满天薄云,太阳有可能隔着云层露出它的面庞,全食景观还是可以看到的。”杨尚斌说,“最糟糕的情况是与雷雨‘狭路相逢’,这将对我们的观测产生巨大的影响。”

  天文学家们还建议,城市上空阴天看不见太阳时,可以登山到海拔较高的地带,那里空气更为透明,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将更多一些。

  另外,乘飞机看日全食也是一个妙计。飞机飞到平流层以上的高空后,乘客可以不受气象条件的干扰,尽情欣赏日全食胜景。印度科学家这次就将携带各种天文观测仪器,乘坐印度空军的飞机飞到空中拍摄珍贵的日全食照片。

  逐日之旅

  专业观测:每隔两分钟日食路程设一点

  其实,科学家们对可能出现的气象干扰已经有所准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大学天文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2500公里的日食中心线上进行日食中心线联测,西起云南、东至洋山港的区域内,每隔2分钟日食路程设一观测点。

  “分布17个点,除了考虑到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料外,规避某个地点出现降雨也是重要的考虑。”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包星明表示,这17个点里凡是能看到的,都会把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公众也可以通过电视或网络直播来弥补现实中的遗憾。届时,只要有一个点能正常观测,全国乃至全球就都可以目睹奇观。

  另外,即便22日出现大雨,仍有仪器可以“看”到日全食。这种叫做“太阳射电望远镜”的仪器最大的优点是不受天气干扰,即使多云或者下雨天也不影响它正常接收信号。因此,它肯定能成功观测到日全食过程。

  更为神奇的是,科学家们早就利用卫星制造了“人造日全食”,通过人造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模拟月球遮挡太阳的物理效果,人造卫星上的拍摄仪器可以获取人造的各种日全食资料。

  新闻点击

  藏历专家妙算:

  千年藏历准确推算日全食奇观

  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68岁的藏族天文历算专家贡嘎仁增,在一个木制沙盘上用铁笔画着各种弯曲的藏文“数字”,当一个结果出现后就随手抹去并进行下一轮运算。通过这种已具有千年历史的星算学演算公式,他和同伴们准确推算出今年7月22日将发生的日全食及观看地点,与紫金山天文台公布的结果十分相近。

  这些于2008年1月得出的研究成果,记载在同年9月出版的书籍《西藏天文气象历算》上。这本由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编制的藏历,还成功预测了历史上发生的多次天文现象。

  新闻背景

  三大特点决定:

  本次日全食为何被称为“大日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22日将发生的日全食因为具备三大特点而被称为“大日食”。

  五百春秋日轮变幻,观今夏独秀。王思潮介绍,第一大特点是最精彩的全食持续时间很长,我国境内日食中心线上各点的全食时间在4至6分钟之间。其中浙江省嵊泗县的全食时间最长,可达6分01秒。

  六千里路月影纵横,论时空称雄。王思潮介绍,第二大特点是整条日全食带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最窄处226千米,最宽处251千米。全食带从不丹进入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随后扫向四川和重庆,接着进入湖北和安徽;又向东扫向江苏和上海,最后从浙江的舟山群岛入海而东去。

  长江流域人潮涌动,开历史先河。王思潮表示,第三大特点是此次日全食发生在我国人口十分密集的长江流域。这次日全食地区人口之密集,在我国史无前例。预计观赏人数会超过千万,影响力之大,将创历史纪录。

  新闻重点

  专家辟谣:“日食与地震无关”

  近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关于“7·22日全食”是“凶兆、厄运”的说法。在地震灾区四川,日全食是否会引发地震的话题广受关注。成都地震减灾局研究员洪时中就此辟谣说:“日食与地震无关。”

  “日食是天体运动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而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那种把日全食和地震联系起来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用不着为此担忧。”洪时中说。

  洪时中说,对日食与全球大地震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和检验,看不出两者之间有任何相关性。就中国而言,20世纪中国境内一共观测到16次日食现象,但20世纪里的7次8级以上地震都没有发生在日食现象当年。此外,在这16次日食前后的5天之内,全中国也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唯一的例外是2008年8月1日中国境内出现过1次日全食,同年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但这仅仅属于巧合,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

  中国两大观测项目“值得期待”

  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为观测22日即将发生的日全食,我国天文学家已架设了多架望远镜瞄准太阳。其中,白光日冕17点观测项目和水内小行星多点搜索项目可谓“独领风骚”。

  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大学天文系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作,组织了日全食白光日冕17点观测项目。沿着日食中心线每隔2分钟左右的食程设置一个观测点。如果成功,这将是我国首次获得日食期间长达40分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内冕像。

  水内小行星搜索也非常值得期待。据悉,他们将在全食时间里寻觅水星轨道以内的小行星。如果真有收获,这将有助于内层太阳系动力学演化的研究。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