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缩小公校民校差距才能解教育资源之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2日07:40  南方日报

  陈香国

缩小公校民校差距才能解教育资源之困

  这个夏天,比天气更热的,还有《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推行在民间激起的波澜和讨论。

  东莞制造业发达,众多新莞人来到这里打拼,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之一,他们为城市创造和积累了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存在是东莞经济腾飞的重要推手之一。因此,政府有义务从财税中拿出适当的资金,为他们的子女提供相对优质的教育平台。

  《暂行办法》的推行,公办教育对新莞人子女的接纳,显示了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

  但《暂行办法》诸多不尽合理的因素,仍然让人不爽。比如,办理当中要“跑断腿”的多部门审批,而能否入读公校基本上与新莞人子女的自身努力无关,更多在于父辈为他们积累的“分数”。对于年幼的新莞人学子而言,不能不说这是现实对他们人生一次残酷洗礼。

  诚然,在现有的资源下,公校学位确实不能满足所有新莞人的需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东莞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对此,部分镇街的操作思路是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以弥补公办教育不足的现状。对那些进不了门的学子,通过扶持民办学校确实间接解决了他们的受教育问题。这种努力也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

  既然这样,政府接下来更应该做的是,尽量缩小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差距,来消弭这种区别对待,或者说事实上的不公。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桩买卖,政府应该尽量给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甚至是给予暂处弱势的民办教育以更多政策上的倾斜及支持,乃至主动帮民办学校宣传,让公众明白成长起来的民办教育拥有并不亚于公办学校的优势,消除新莞人对民办教育的不信任。

  在这些方面,更需考验政府的智慧。

  实际上,如长安等镇街已经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比如建立民办教育基金,建立民办教育老师长效的培训机制等,而这些努力也已经得到回报,10年来,其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这也使其民间办学作为公办教育一个有力的补充,为新莞人提供优质的学位也成为可能。

  本报把东莞沿海区域作为样本,对东莞教育资源紧缺的困惑与突破进行深入调查,详见本报《沿海视窗》的深度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