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城云层蔽日 日食效果朦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07:30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冕)从前半场的“缺席”,到后半场的若隐若现,昨日的“朦胧”日偏食吊足了北京市民的胃口。北京天文馆、天安门广场、中央电视塔等京城不少地方汇集了万余名观测者“执着”苦守。

  昨日上午8时25分,月亮悄悄“逼近”太阳,逐渐拉开北京日偏食的序幕。但天空的颜色仿佛墨笔在水中荡漾开一般,浓厚的云层将太阳遮挡得严严实实,北京天文馆广场上,近千名天文爱好者无奈地选择“望天兴叹”。

  9时31分,距离食甚还有一分钟,“快看,出来了!”一声充满惊喜的喊声划破广场的寂静,大家纷纷抬头张望。一弯“月牙”似的光晕在云朵中穿行,转瞬即逝。“哪里”、“怎么没有”……由于只是“昙花一现”,动作稍慢的观众质疑声、叹息声一片。

  9时58分,“半个月亮”爬出云头,等候已久的市民自发地拍手叫好,镜头对准天空一阵猛拍。

  10时04分,大半个太阳重换光彩,护目镜、滤光片等纷纷登场亮相。大约3分钟后,太阳被再次“躲”进云层。但这次只等待了短短一分钟,太阳就出现了,并在观众的视线内慢慢变圆。

  昨天,除了北部城区以及居庸关、八达岭以北的延庆、怀柔山区云量较少,能见度好些,云层薄的时候市民在这些地方可以偶尔透过云缝欣赏到朦胧的“月牙太阳”,但总的来说,此次太阳“躲猫猫”,还是给许多天文爱好者留下了很多遗憾。

  “虽然日偏食朦朦胧胧,但最令我们感到兴奋的是由此掀起了一股科普热。”北京天文馆副馆长张学奎介绍,日食除了是一种壮观的天文现象外,它背后蕴含的知识、原理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即使是平日,天文馆近期的参观人数也有3000人左右,有关科普方面的书籍、用具销量都有增多。

  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告诉记者:“到2035年时京城会迎来400余年来的首场日全食。”寇文说,2035年的日全食在中国境内最长的全食观测时间只有2分钟。但北京恰好位于日全食中心线附近,能在当天早上的8时30分看到约1分20秒的日全食。 RJ207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