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练江罹患“癌症”的粤东母亲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07:49  南方日报

  

练江罹患“癌症”的粤东母亲河
练江罹患“癌症”的粤东母亲河
因为污染练江已变成名副其实的黑江。黄宗治曾强摄
练江罹患“癌症”的粤东母亲河
练江上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戎明昌摄
练江罹患“癌症”的粤东母亲河
从普宁境内流出的练江水明显发黑,水面布满水浮莲。黄宗治曾强摄
练江罹患“癌症”的粤东母亲河
当地人在漂满垃圾的水中洗衣。戎明昌摄

  ■昔日“霞散成绮,江静如练”,仅过十几年,竟成粤东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肺炎、重金属中毒,甚至是癌症在流域蔓延,谈及母亲河,当地人心很痛

  ■失去治理的经济能力,又找不到高端产业替代,当地污染企业四处开花,治污仿佛进入死胡同

  ■曾经参加过一个省长级会议的专家透露,治理练江的费用也许比新挖一条江还高

  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静静的练江自这里流淌而过。14岁的少年站立江畔,满脸茫然。

  江水散发着恶臭,水面漂着大量生活垃圾,还有各种动物的尸体。江两岸墨绿的苍蝇嗡嗡低飞,偶尔还有老鼠飞速蹿过……

  从2001年至今,练江水质一直被评为劣五类,河水已失去最基本的自净能力,不再适合鱼类生存。源起于揭阳普宁市,贯穿汕头市潮阳和潮南区的练江,已成为粤东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潮南区水利局副局长刘俊民回忆时扼腕叹息。1985年刘下乡到铜盂镇,当时江水非常清,“江里的鱼也很多,很好吃”。他的话引起了潮阳区一位官员的共鸣,“那时候的水清啊,不像现在……”

  回忆中的练江是一条彩链、金链,如今已然变成一条锁链,重重地套在当地人头上。

  这条曾经哺育了数百万潮汕人民的母亲河,现在罹患“癌症”,正成为潮汕平原上的一个破裂的伤口,不断滴着血和污物,毒害着这个肌体的健康发展。

  母亲河不再慷慨

  在练江流入潮阳的两个重镇———贵屿镇和海门镇,说起练江,老百姓的感受只有一个字———臭。

  “那么多漂染企业,脏水直接排入江中,能不臭吗?”

  “有人不自觉,屎呀,尿呀,全都倒在水中;死鸡死猪,偷偷扔在江中,不臭才怪。”

  “变臭也就是这十多年的事,上世纪80年代水还很清。唉,工厂建起来,房子盖起来,江水就开始臭了。”

  在采访中,有多人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现在来追究练江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可能已经晚了!

  贵屿镇可谓是潮阳区的一大重镇,随着电子垃圾拆解业在这里“发家”,其重度污染之严重,让贵屿的“知名度”可谓越来越大。殊不知,贵屿镇正是练江流入潮阳的“门户”。练江在此地的境遇,似乎无奈地证明,发展与污染,是一对难以割舍、如影随形的孪生姐妹。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贵屿开始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垃圾集散地之一。

  贵屿的小作坊前些年对电子垃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工拆解、焚烧以及对无用材料的随意丢弃,极大地危害了当地的土壤、水源和人的健康。贵屿镇的河水大多呈深黑色,地下水也被殃及,井水因各种重金属超标,群众早已不敢饮用。

  更为严重的是,老百姓还不得不每天为健康担忧,肺炎、重金属中毒,甚至是癌症,这些年有增多的趋势。

  提及练江水被污染,贵屿镇的老百姓都觉得很可惜,但他们认为,“练江水流到镇内时,已是墨黑色,就算不继续污染,也没有什么用。”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练江的污染非但没有减轻,还每时每刻都在持续。

  海门镇是练江的出海口。在海门渔港内,海边的腥臭味非常浓,走近一点令人作呕,水面上漂浮着大量水浮莲,还有大量的生活垃圾,海水变成了墨黑色。

  在练江流经的地方,有多少个贵屿,有多少个海门?

  资料显示,练江上游在普宁市就流经流沙市区、池尾、大南山、占陇、南径、麒麟、下架山、军埠、燎原、大坝、云落、梅塘等镇和街道,在潮阳和潮南区又流经贵屿、铜盂、和平、金埔、棉城、海门、陈店、司马浦、峡山、井都、胪岗等10多个镇,练江流域人口达到200多万人,人口密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数倍,环境承载压力非常大。

  练江污染并非一日之事。早在1998年,一份污染源调查结果显示,练江流域主要工业污染源共有95家,普宁和潮阳、潮南的印染业、纺织业污染负荷非常大,而当年潮阳市工业废水处理率仅为13.75%。也就是说,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就这样直接流入“母亲”的血液之中。

  被嘲笑的“纸上治理”

  如果说,污染是经济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治理必然是污染之后要大力推进的步骤。但现实是,这项工作推进得实在不如人意。

  上世纪末,练江治理就纳入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1997年,练江流域的整治就被列入广东省环保局的“碧水工程计划”;200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特别制定了《练江流域水质保护》,对练江流域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2005年前将入河污染物控制不高于1998年的水平;使练江污染逐步减轻,至2010年前实现练江水达三类标准。

  可惜,这一切未能变成现实……

  在普宁和潮阳、潮南采访时,提起练江的整治历程,不少群众直言“纸上的治理”难以出成效。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几乎每一年,都有省级和市级的官员来到普宁和潮阳、潮南,察看现场,提出解决练江污染的方案,甚至是资金投入的计划,但每一次,又似乎难以收到实际的效果。

  在所有的治理计划之中,以2004年4月汕头市政府发布的《汕头市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最让人期待。

  当时,市里提出要加快工业污染整治、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河道整治等6项任务,在6年的时间内投资19.43亿,拟建14座污水处理厂和14座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场,实现练江水质全面达标。

  潮阳人林志然(化名)告诉记者,“当时以为练江整治‘有戏’,但发现很久都没有动静,排污企业抓了一阵之后就放松了,污水处理厂更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建成。”

  问题的症结,就是资金。

  其实,在宏大的方案出台后不久,有关方面就注意到实施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按照当时政府的设想,是政府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并借助省级专项资金进行整治。但实施中,练江的整治资金一直捉襟见肘,主要用于堤坝建设和污水处理厂的投入。直至2005年7月,汕头市治污保洁办第二季度报告仍显示,练江综合治理工程均处在“研究”、“设计”阶段,存在“资金缺口大、执法主体多头、职责不清”等问题。而原计划在2005年完成第一期的潮阳污水处理厂仍处在“设计”阶段,“马上开展投标工作”。

  一年之后,广东省2006年4月治污保洁工程简报指出,“粤东、粤西和山区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如练江综合整治工作,要求流域在2005年完成的6座污水处理厂至今未建成一家”。

  回过头来看,当年所有的豪言壮语,如同一个个大大的肥皂泡,随着时间升腾逐个迸裂。

  当地的老百姓对政府的“规划”和“方案”早就失望了,记者采访时,他们回顾起一次次满心期待到失望的过程,用得最多的竟然是一个成语———纸上谈兵。

  提起建设资金,他们会说:“哪里有钱?多少地方要用钱?这么多年过去,练江‘没救’了!”

  “痛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上痒?”

  “怎样才能整治好练江?”

  在采访过程中,每一位受访者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两点,一是严控工业污染,确保不再有污染物排入练江;二是严控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进入练江。

  事实上,难就难在这两点。一位受访者用生活的语言告诉记者:“痛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上痒?”

  这句潮汕当地的俚语十分形象:在疼痛难耐时,人是顾不上挠痒的。目前练江的污染正是如此。普宁、潮阳、潮南三地的经济,对比前些年可谓“今非昔比”,地方财政基本上成了“吃饭财政”,光是给公务员和教师发工资,就让财政“紧巴巴”,哪还有余钱搞污染整治?

  颇显尴尬的是,如果把污染企业全部取缔,自然要让偏紧的财税更加紧张,地方经济自然更受打击。正是在这种思路带动下,有关部门的整治力度可想而知。

  还有现实的困难:在普宁和潮阳、潮南等地区,很多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它们环保观念较弱,不时偷排。潮阳区环保局一位负责人称,大部分企业主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淡薄,企业投产后不按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擅自设置漂染、电镀、造纸等造成污染的工序时有发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该负责人还称,贵屿镇全民化的拆解利用回收行业,要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整顿规范,存在较大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污染整治进度。

  除了政府和企业主的心态外,居民也普通存在着“别人污染已经很严重了,也不差我一个”的想法。垃圾不按规定地点、时间投放,随意在练江两岸倾倒垃圾和焚烧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

  潮阳籍省政协委员吴锡炎在相关提案中痛陈练江治理流于形式: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练江污染问题的整治还存在着在口头上和书面上重视、在行动上和落实上轻视,困难多、借口多的现象;空谈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忽视紧迫性,说起来紧,做起来拖;仍存有所谓“发展”的思想作祟,而对排污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主管执法部门也存有得过且过、多一家不多的心理,导致执法不严,整治、整改不彻底。企业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特别是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意识更为淡薄,存有侥幸和法不责众的心理,偷排或擅自设置污染工序的情况屡禁不止。

  具体到管理部门,没有一家认为应肩负练江污染的整治职能。他们无一不说:“这应是政府的综合整治工程。”

  潮阳区水利局负责人称,他们只负责河道的疏浚,以及防洪堤围的建设和管理;环保局虽然承认自身负有对工业企业排污的监管职责,但认为生活污水的排放对练江污染也很大,他们管不了。有关负责人还认为,练江上的水浮莲和塑料袋等悬浮物,应该交由环卫部门负责。

  几乎所有的受访部门和个人都认为:“治理练江是一项很复杂的事,最关键的就是资金问题。”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要彻底处理好练江两岸的生活污水,光是建污水处理厂一项,就需要上百亿的资金。曾经参加过一个省长级会议的专家透露,治理练江的费用也许比新挖一条江还高。这笔钱,无疑是让目前练江流域各地方政府捉襟见肘。

  谁能许练江一个未来?

  练江的未来在哪里?

  有悲观者断言:这是几代人的事。也有人说,从来就没有党和政府做不成的事。

  当务之急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真真正正地落实整治措施,加大整治力度。练江污染由来已久,再不整治恐就“病入膏肓”了。在这种情况下,推诿、借口无疑是对练江流域的人民群众犯罪。

  有人把练江整治的责任归结于有关部门打击不力。练江整治的问题,其实是潮汕地区十多年来发展歧路的一个缩影。上世纪80年代初,潮阳和普宁经济飞速发展,那时很少有人大喝一声:“慢,要注意污染。”等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污染的问题出现了,需要治理了,但这个时候,当地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经济实力大不如前。

  当地失去了自我治理练江的经济能力,不仅如此,因为经济困难,难以找到高端的产业代替,电镀、小印染等污染愈发四处开花,污染治理仿佛进入死胡同。

  目前谈练江整治,当地无一例外谈到需要省一级的支持。

  省人大代表蔡晓玲在今年省“两会”期间直言,练江是跨市河流,涉及汕头、揭阳两市。多头管理、多头执法,造成职责不清。此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思想认识不足和治理资金匮乏,也导致整治不力。

  蔡晓玲建议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练江流域管理委员会,牵头建立汕头、揭阳以及有关区县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协调机制,加强联合执法整治。由于汕头和揭阳两市财力薄弱,她建议省政府把综合治理列入有关重点工程,列入省、市、县区的财政预算。

  当地环保局和水利局的负责人也认为,如果能成立练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在具体的操作中,可实行问责制、分段验收制等制度,由练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协调练江流域各镇进行重点整治,作为当地党委、政府“一票否决”的项目,分段验收,以确保练江“清白”。

  但真的成立了练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就能解决练江的问题了吗?

  今年2月14日,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记者招待会,省环保局表示,省政府正在优化练江流域污染整治方案,省里主要是协调,整治主要还靠地方政府解决。

  离开潮阳之前,记者特地再次来到海门湾,海边仍然很臭,市场上鱼货却很充足,交易繁忙。

  一位吴姓阿伯说:“我们这一代就没有办法离开了。下一代?不想让他们再留在这里了,能到外面打拼天下,最好!”

  ■练江档案

  练江发源于普宁大南山白水漈,汇大南山诸坑水,向东流入潮阳、潮南。练江和榕江的分水岭是小北山。自北流经流沙镇折东至石港村38.8公里为上游,下分二支:一支东流1.5公里进入潮南区,经陈店镇溪至流仙村;另一支向东北流1公里入潮阳区,经贵屿镇玉窖村、汇贵屿水转向东南于潮南陈店镇流仙村汇合东支,向东经司马浦、铜盂、峡山镇至和平大桥37.4公里为中游,出和平桥经龟山,进入龟头海至海门港注入南海18.3公里为下游。练江干流全长94.5公里,流域面积1346平方公里。

  ■治水策论

  像治理莱茵河一样

  治理练江

  要改变练江严重水质污染的局面,最应该反思的是如何减少和杜绝跨县区、跨镇区的河流污染治理问题。在这方面,莱茵河的有效治理很有启发性

  世界上最为人称道的河道治污样板,无疑要数莱茵河。莱茵河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沿途好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源。但是,莱茵河曾经一度因为水污染,被称为“欧洲下水道”、“欧洲公共厕所”。

  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后重建,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鱼类基本绝迹。

  可以说,当时的莱茵河,污染比现在的练江还要严重。

  为了治理莱茵河水污染,1963年,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范围内签订了合作公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水污染的合作基础。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制定了相应法规,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强行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还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违者罚款,罚金50万埃居以上。

  莱茵河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轮流由各成员国的部长担任,现在的委员会工作人员仅有12人。

  12人之所以能够管好莱茵河,一是由于各成员国对莱茵河水污染的认识都很明确。二是决策会议少,执行会议多。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各国部长参加的全体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决定重大问题,各国分工实施,费用各自承担。三是每隔两年,保护委员会还将就每个国家实施建议的情况作一个报告,这是对成员国施加的一个无形力量。四是管理制度通过精心设计,虽然主席轮流担任,秘书长却总是荷兰人。因为荷兰是莱茵河最下游的国家,在河水污染的问题上,荷兰人最有发言权,最能够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说话,更重要的是处于最下游的荷兰,受水污染危害最大,因此,对于治理水污染最有责任心和紧迫感。

  经过莱茵河流域各国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莱茵河水污染治理终于取得成功,莱茵河恢复了生机。

  多年来,练江的污染愈来愈严重,是因为沿岸各镇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源的情况。在地方保护和追求地方GDP的大前提下,“你污染我,我污染他”成为灰色的环保潜规则。因此,抑制此现象的有效途径就是有中立的机构进行监管,对区域“一把手”实行问责,或者一票否决。

  治理练江,从来不缺少文件、规定、制度、人力,就算目前匮乏的资金,也有可能因为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得以兑现。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还缺乏一套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制度,以及真真正正搞整治的决心和执行意志。

  本报记者戎明昌练江流域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