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香格里拉看日全食 昆明太阳“躲猫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08:39  生活新报

  昨日8时03分59秒,在昆明观测的日偏食应该出现初亏,然而,之前昆明上空的大面积云层,让等待观看这一奇观的市民担心不已,所幸,在东风广场附近的市民还是看到了日偏食初亏。此后,太阳玩起了“躲猫猫”,在云层中时隐时现。而在凤凰山云南省天文台观测日偏食的市民则没有那么幸运,直到8时26分,才看见左上角缺了1/4的太阳从云层的薄弱处“挤”了出来。虽然有这样的小插曲,但500年一见的奇观,还是让昆明市民过足了眼瘾。

  

在香格里拉看日全食昆明太阳“躲猫猫”

  东风广场上,两位老人聚精会神地观看日食 本报记者 金林 实习生 孙兵 摄

  ■东风广场观测点

  天文望远镜

  免费供市民观

  昨日7时许,中科院云南省天文台、昆明科技局和某天文爱好者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在东风广场上将一台口径为127厘米的天文望远镜支在了中心位置,另外两台口径较小的天文望远镜分列两侧,免费提供给市民观测。

  省天文台副研究员彭美仙介绍,前两天昆明一直阴雨不断,她和同事都担心看不到日食的过程,好在昨日天公作美。她说,由于担心市民大量涌到天文台,他们便把观测点设在了市中心的东风广场。昨日一早,他们还向市民免费发放了100片太阳观测镜和2000份观测彩页,工作人员还在广场四周指导市民观看日食。

  8时许,从昆明市四面八方涌来的市民越来越多,太阳也越来越刺眼。8时04分许,彭老师率先看到了薄云下的太阳初亏景象。

  八旬老人

  坐轮椅看日食

  已经81岁的冯奶奶说,虽然她从小听着天狗食日的故事长大,对日食一知半解,曾在八十年代亲眼见过一次日偏食,但并不知道天体运动的真正意义。昨日7时刚过,冯奶奶就催着女儿出门。她的女儿称,因为想到东风广场人多,而且场地宽,所以她们决定到这里。平日里大家觉得从小西门的家到东风广场也就几站路,但昨日她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走了半个多小时。“这可能是她这辈子最后一次看日食了,既然她喜欢,我也就不怕麻烦了。”冯奶奶的女儿说。冯奶奶自己一边看日食,还不忘把自己的X光片送到路人的手中,希望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5岁天文爱好者

  和妈妈看日食

  虽然刚刚5岁,可王辰雨已经是个“资深”天文迷了。昨日,在东风广场上,他和妈妈戴起了太阳观测镜观测日食。太阳的每一次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还不时跟妈妈交流:“初亏到了,食甚到了……”王辰雨的妈妈万女士说,在小辰雨一岁多的时候,她和丈夫就曾带他到成都天文台看星星,从那次起,每次去成都,孩子都吵着要去科技馆。发现孩子喜欢天文学,他们就经常给孩子买些诸如《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自然科学读物,并且小辰雨的奶奶也对天体很感兴趣,通过耳濡目染,小辰雨也学了很多天文知识。昨日,小辰雨本来要上幼儿园,但万女士不想让孩子错过观测机会,便请了假,陪孩子观测。

  美国游客享受

  摄影“盛宴”

  Dawn是一名来自美国的摄影爱好者,刚刚到昆明不久,对昆明的路也不熟悉,虽然在三周前就知道这500年一遇的日食奇观,但是因为孤身在外,不知道在昆明去哪里看日食好。昨日,她出门逛街时迷了路,走了好几条街才发现东风广场是个不错的观测日全食的地点。虽然她到达广场的时候太阳已经开始复圆,但她还是很满意,希望回国后把这些有特殊意义的相片和朋友分享。

  虽然昨日天空没有全黑,但是有关部门还是亮起了路灯,交警也做好了应急准备,在全城增加了警力。昨日昆明交通状况良好,部分开车的市民试图停车观看,但在交警的及时劝导下,并未出现交通拥挤。

  ■专家说法

  天气不太好 观测不理想

  昨日10时许,在高大球形建筑内,云南天文台的工程师赵世清还在通过“全日面太阳色球望远镜”观测,赵世清老师说,昆明地区观测的天气不太理想,受天气影响,他们并未观测到日亏、日甚这两个最有科研价值的现象。

  赵世清说,昆明虽然处于日偏食带,但与浙江、江苏等全食带相比,观测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昆明地处高原,海拔高、光照强烈,整个日食过程光线等变化反差大。但是,因为昨日的天气观测不太理想,市民的这种特别体验可能不那么理想。

  而前后观测过5次日食的高级工程师李琼英则说,与1980年2月16日的日全食相比,这次昆明地区的观测虽然不太理想,但是许多数据还是很有科研价值,对研究太阳、大气等的变化很有价值。本组稿件

  本报记者 陈会菊 李茜

  香格里拉 只有一点遗憾

  [1]

  

  “注意了,注意了,日全食马上出现了,不要眨眼睛。”昨天上午9时06分01秒,在香格里拉西北约40公里的尼西乡老尼西村山上,上百名群众一起见证了“天狗食日”的精彩时刻。一分半钟的全食过程中,现场一片寂静。

  ▲4:30 出发

  昨日,为记录下日全食的全过程,记者凌晨4:30就起床,和云南省天文台的专家一起乘车到老尼西村山上。这是前日经过一下午勘测,从4个勘测点中选出来的最适合的观测点。

  ▲8:00 准备

  省科技厅罗副厅长等领导和当地居民赶来,寂静的山上变得喧嚣起来。王金锁老师一边叮嘱大家不要碰到天文望远镜的脚架,一边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太阳的变化。此时太阳的周围还有浮云,但是太阳已经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接下来的时间是大家看着东方的天空,期待月亮的经过。

  ▲8:03 初亏

  

在香格里拉看日全食昆明太阳“躲猫猫”

  “看见了吗?看见了吗?太阳的上方被遮盖了一点,初亏开始了。”省天文台专家鲍教授大声叫了起来。一些还没有戴上眼镜的人赶紧戴上了眼镜。“看见了,看见了,上面真的少了一点了!”人群中传出阵阵欢呼。

  ▲8:10~9:04 初亏食既

  

在香格里拉看日全食昆明太阳“躲猫猫”

  太阳被月亮遮住的部分越来越大,太阳从最初的圆盘变成了“被咬过一口的大月饼,再变成弯弯的小船、小小的月牙、细细的柳叶、发丝粗细的线条”。随着太阳越来越小,天空越来越暗。

  ▲9:06 贝利珠

  

在香格里拉看日全食昆明太阳“躲猫猫”

  “遮住了,遮住了,现在是食既,即月亮与太阳的内侧相切了,注意看太阳的边缘,出现贝利珠了!”鲍教授激动地喊道,此时,金星也非常清晰地出现在太阳旁边。

  ▲9:07 食甚

  

在香格里拉看日全食昆明太阳“躲猫猫”

  在食甚的一分半钟里,人群拥挤的山上突然变得安静极了,每个人都透过眼镜凝视着太阳。此时天空已经非常黑暗了,一分钟前还能正常通话的手机已经中断了网络信号。“贝利珠又出现了,食甚结束,现在是生光。一会又将进入偏食阶段了,此后太阳会慢慢变大,直到复圆,整个日食过程就结束了。”鲍教授说。

  ▲9:08~10:18 复圆

  

在香格里拉看日全食昆明太阳“躲猫猫”

  太阳逐渐复圆,一次完美的日食结束。鲍教授解释了日食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日全食时通信会受到影响,出现网络中断等现象。这是一个成功的日食观测,照片记录下了日食发生的每个阶段,但是唯一的遗憾是日冕未能清晰看到。按照正常情况,食甚时太阳变成黑色,在太阳周围会出现非常漂亮的日冕,但是今天,日冕和云混在一起,无法清晰看到。”

  云南省天文台观测点

  

  

  

  高三毕业生 邀约看日食

  

在香格里拉看日全食昆明太阳“躲猫猫”

  省天文台工作人员在观测贝利珠 本报记者 张永强 摄

  昨日7时许,记者提前来到昆明东郊凤凰山云南省天文台。8时许,接近日食初亏时,9名高三毕业生来到太阳历广场。来自昆明官渡二中的孟禹澄介绍,他们当中还有来自昆明十中、一中、三中的学生,以前大家是小学同学,虽然之前知道有日食,昨日凌晨大家在一起聚会的时候才决定来天文台观看。此次日食500年一遇很罕见,大家报考大学后还未拿到通知书,在上大学前观看这次日食很难得。

  此时,一大片云层从西边弥漫到东边天空,原来东方天空中唯一的几点亮光也被乌云吞没。10分钟后,按照预计时间,日食早该开始,可天空中的乌云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都开始了,可能看不见了!”大部分同学失望地说,一名高个男生双手合十,低头虔心祈祷:“500年一遇呀!该我看见的就逃不掉,不该我看见的就看不见了!”

  家长带孩子 补习“天文课”

  8时20分,太阳依然藏在云层后。“天上啥都没有!”“呵呵!天上有蜻蜓呀!”身后传来两名小孩稚气的对话,原来,几名家长带着五六名孩子来到太阳历广场。

  “来看看!这是春分,这是秋分!这是你们平常课堂上看不到的。”见太阳还没有出现,几个家长趁机为孩子讲解起天文知识。

  上小学六年级的邓钧文拿出他的“装备”。“这可是我专门准备的电焊用墨镜!”邓钧文说,一个星期前他在报纸上看到有日食的消息,21号晚上听说同学刘家林的妈妈要带他俩来看日食,他兴奋得整晚没睡着。

  8时42分,被云层遮挡的太阳再次露了出来,类似一个月亮缺了一半挂在乌云中。上小学六年级的刘家林兴奋地冲妈妈嚷道:“妈妈!那个月亮的嘴巴太小了,吃得太慢了!”邓钧文和刘家林说,他们回去后,将用日记的形式记下这难忘的一刻。

  中学天文社 借机招社员

  据天文台科普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昨日到天文台观看日食的市民有300多人。9时10分左右,太阳开始复圆,此时,太阳历广场的人群已经全部离开,只是在附近的星座广场上还集聚着上百人,大多数人在交流、谈论观看的感受,很少有人再继续关注日食的复圆过程。

  几名来自师大附中的学生坚持用望远镜观测太阳复圆。刘炫坤是他们的组织者,他说,他们是学校天文社兴趣小组的成员,昨日去了19名学生,都是高一的学生,这次是这一届社员的第一次观测活动,唯一的观测设备是一架他自己的望远镜。为方便第二天观测,21日晚上,他们就在天文台的宾馆住了一晚。刘炫坤说,待开学以后,大家准备把相关的照片、资料做成展览,借此招收更多的新社员。

  ■新报访谈

  “我已见过四次日全食”

  今年已经62岁的鲍梦贤(下图)是云南省天文台资深天体物理专家,2009年7月22日在香格里拉尼西乡看到的日全食是他一生中经历的第四次日全食。

  1980年在云南省天文台,他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日全食,但是那次日全食他没有看到食甚,因为食既刚开始时,天空中刚好来了一片云,遮住了太阳,让他觉得很遗憾。“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天全部变黑了,很多归巢的鸟因辨不清方向,一头栽了下去。”

  未能看到日全食的遗憾在2006年时终于得到了弥补,当时鲍教授应邀到埃及同很多国际天文学者及天文学爱好者一起观测日全食。“那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毕竟是第一次见到日全食。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上,挂在天空中的太阳变成了黑色,天空暗得只能够见到地平线。”第一次见到日全食,鲍教授说他激动得像个孩子。

  第三次看日全食是2008年在新疆,这一次的日全食持续时间只有两分多钟。

  明年1月15日,在大理、保山等地将出现日环食,鲍教授还将亲临大理观看。鲍教授说:“我从6岁起我就开始认识星星,大学学的是天文学,毕业后到天文台工作,一生都和天文学打交道。现在年纪大了,但是对天文学的热爱丝毫未减。”

  本组稿件 本报记者 余虹

  更多精彩图片及报道请关注:2009最长日全食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