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工人感动巴国山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15:09  世界新闻报

  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地形险要,工作环境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世界新闻报》驻巴基斯坦记者/张娟

  在巴基斯坦北部重镇斯卡度地区,坐落在大山里的萨德帕拉湖水电项目为斯卡度地区带来了光明。而扎营在大山里与 巴基斯坦人一起参与这个项目建设的,就有来自中国的工人。这群大山里的中国工人以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赢得了当地人民 的交口称赞。

  缺电少水生存环境差

  斯卡度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这里到处是高山峻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雪峰比比皆是。由于地形险要、位置 特殊,这里也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空军基地。算起来,斯卡度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并不算远,大约有600公里的路程, 乘坐飞机前往仅要40分钟的时间,但是从陆路乘车前往却需要20小时-24小时的时间,而且每年也只有冰雪彻底融化后 道路才能通行。可见,在一年内的许多时间,斯卡度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这里生活环境之差自然可想而知。

  多年来,当地民众依靠柴油机发电,一天仅有4小时到5小时的供电时间。为了解决供电问题,巴基斯坦水电发展局 决定利用萨德帕拉湖的水资源,在当地建设萨德帕拉水电项目,整个项目包括大坝、电站和灌溉、饮用水系统三部分,中国公 司主要承担电站部分。这个水电项目虽然不大,但却可以称得上是当地的“生命线”。这个水电项目的建成将使当地告别停电 的历史,同时也解决了当地的农业灌溉和居民的饮用水问题。

  虽然电站项目竣工已有时日,但项目负责人莫赫辛先生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仍然兴奋不已,他为能与中 国工人一道给当地人造福感到高兴。他说:“斯卡度以前面临的诸如电、灌溉、饮用水等主要问题现在都解决了。斯卡度的居 民为这个项目感到非常高兴,你知道,巴基斯坦现在电力短缺,经常停电,有的地方每天停电10小时到12个小时。斯卡度 的人们非常幸运,有这么一个好项目。”

  中国工程师搂电脑取暖

  在采访中,《世界新闻报》记者感受到刘晓鹰可谓是名扬斯卡度,但是扬这个“名”却来之不易。刘晓鹰是中国机械 设备进出口总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他从2006年来到斯卡度担任现场项目经理后,已经在大山里奋战了3年。他的营地就设 在大山里的萨德帕拉湖边,海拔2000多米,周围群山环绕,不远处是皑皑雪山。

  在这里,他遇到了从未有过的生活困难,特别是一到冬天,日子就更难过了。据刘晓鹰介绍,斯卡度的冬天特别冷, 水龙头只要一关上就会被冻住,再想让它出水可就不容易了。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想出了一个“笨”办法,那就是不要完全关 上水龙头,让水能够慢慢向外流,以保持水龙头不被冻死。

  比起生活用水困难,晚上睡觉就更加困难了。刘晓鹰说他晚上盖三床被子也不管用,他们住房里也有电暖器,但在水 电站建设期间,当地的电力状况非常差,电压非常低,有时他一起开了三个电暖器也解决不了冷的问题。实在没有办法,他只 能把笔记本电脑打开放在被窝里,搂着热乎乎的电脑睡觉。

  开车险些冲下山涧

  刘晓鹰虽然是现场项目经理,可很多事情都得自己亲自干,开车、做饭、翻译,样样都能拿得起。这里的路况很差, 基本上都是山路,而且路的一侧是高山,塌方和滚石随时都可能威胁到过往行人的安全。而路的另一侧则是深深的悬崖,且路 靠悬崖一侧没有设置护栏,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山涧。在记者前往采访途中就见到一场刚刚发生的车祸。

  刘晓鹰刚来这里的时候,在开车问题上就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当时,刘晓鹰前往工地的途中把汽车停在盘山公路的 一处下坡处,他是第一次开车上山路,停车时方向盘没有打正。等到他想再次上路时,在没有发动汽车的情况下就松下了手刹 ,这时汽车立刻向山涧滑去。为避免冲下山涧,他也试图向另一侧打方向盘,但由于汽车没有发动,方向盘被自动锁死,汽车 还是一个劲儿地往下冲。

  刘晓鹰灵机一动,最终选择了跳车逃生。跳车后,他还心疼这辆刚刚用9000美元购买的二手车可能会因自己的操 作失误而被毁掉,汽车竟然奇迹般地停了下来。原来在他跳车逃生后汽车撞上悬崖边的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正好死死地卡住 了汽车底盘。在谈到这段经历时,刘晓鹰还朴实地说,项目刚刚开工,还没有给公司挣到钱,如果这辆汽车摔到悬崖下,他还 真不知道如何向公司交代呢。

  刘晓鹰和他的团队的吃苦耐劳精神赢得了巴基斯坦人的尊重。与他一起工作的巴基斯坦工程师伊基拉勒说,只有中国 工人才能克服冬天的严寒坚持工作,这一点给他非常深刻的印象。伊基拉勒对中国工人不怕困难,勤奋工作的作为深感敬佩。 他说:“刘先生和他的团队在1月份零下18摄氏度到零下20摄氏度的温度下工作,他们大大提前于预定时间完成了电站建 设工作,所以我们非常感谢刘先生和他的团队。”

  链接/LINK

  百姓热情款待“MrLiu”

  在斯卡度,提起刘晓鹰,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当地人都知道有个“MrLiu”在这里帮助巴基斯坦修电站。

  不管是去银行办事,还是去菜场买菜,刘晓鹰都能得到热情招待。伊基拉勒来自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吉尔吉特,他是 刘晓鹰在斯卡度最好的朋友。考虑到朋友的孤寂生活,伊基拉勒时常把刘晓鹰和他的同事请到家里,或吃饭,或喝茶,伊基拉 勒说,他非常喜欢中国朋友,把他们请到家中来就是想能够多少缓解一下他们的思乡之情。记者在伊基拉勒家里看到,餐厅和 客厅里有不少中国的工艺品,连伊基拉勒4岁的女儿伊丽莎见到记者都能用“你好”打招呼。

  不仅在当地有名,刘晓鹰的名字还被远在数百公里外的吉尔吉特居民所熟知。

  吉尔吉特是巴基斯坦北部另一座重镇。不久前,给这座城市供电的发电站突然出现故障,当地电力工程人员用了九牛 二虎之力也没有抢修成功。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们想到远在数百公里外的中国电力工程师刘晓鹰。时间就是金钱,争 取时间就是尽早给那里的居民带去光明,带去工农业生产所需的电力。

  就这样,他出发了。连接斯卡度和吉尔吉特的道路是盘山公路,他连夜驱车8个小时为当地居民抢修了电站。消息传 出后,当地人都对中国工程师竖起了大拇指。他们说,人们总说中巴两国是兄弟国家,真正的兄弟情谊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 是在这种共同奋战、相互扶持的经历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张娟)

  链接/LINK

  让人心酸的“电话经验”

  除了生活上的困难,与家人的离别也是在巴中国工程人员心理上难过的一道关。

  刘晓鹰来巴基斯坦3年了,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个春节都没有回家。项目完工后,其他工友都撤回国内, 只留下他负责后期维修和调试工作。他一个人守着日夜轰鸣的机器,周围是沉寂的荒山。这种孤独的滋味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得 到的。

  刘晓鹰一直觉得对家人怀有亏欠之情。离家的时候,孩子比他矮半头;回国探亲时,孩子比他高出了半头。他说,孩 子成长的最好的几年,父亲没有陪在身边,想起来就挺难受的。

  谈到给妻子打电话时,刘晓鹰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他三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他说,人一天之中情绪不一样 ,晚上九十点,女人最容易动感情,在这段时间里给妻子打电话,就得要有思想准备。电话打通后,那边肯定会哭,会掉眼泪 ,所以他一般不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打电话。

  刘晓鹰的电话“经验”听起来让人心酸,身处孤独寂寞之中的人谁不想知道亲人对自己的思念,但是为了跨过与家人 离别这道心理关,他只能选择把心变硬。(张娟)

  《世界新闻报》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世界新闻报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