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位博士和100个土鸡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1:24  华龙网-重庆晚报

  

一位博士和100个土鸡蛋

  孩子们和他开玩笑

  

一位博士和100个土鸡蛋

  灾区群众送给他的一桶鸡蛋

  

一位博士和100个土鸡蛋

  蒋海松和北川陈家坝乡的孩子们

  这几天,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在读博士蒋海松,到处给朋友们送土鸡蛋,还一再强调:“这可不是一般的鸡蛋,要好生吃哦!”

  到底怎么个不一般?高科技产品?稀有品种?抑或是遨游过太空的“太空蛋”?

  都不是,普通母鸡下的蛋而已。蒋博士为何一再强调它们特殊呢?原来,这100个土鸡蛋背后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

  震区盲奶奶送鸡蛋

  “送你两个鸡蛋,拿回家好好吃啊!”连日来,蒋海松的很多朋友或师兄师妹,都收到他送的礼物——土鸡蛋。同时,他还将鸡蛋拍成照片,发给在外地的校友或博友,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

  一个27岁的小伙子,哪来这么多的土鸡蛋送人呢?

  上周,蒋海松从四川北川县陈家坝返回重庆。回渝的行李沉甸甸的,蒋海松一直小心翼翼抱在胸前。行李包里装的,是陈家坝盲人老奶奶杨安会攒了一个多月的100个鸡蛋,装了满满一桶。用100个鸡蛋送人,这在震灾后算是当地最高规格的礼品。

  接过这桶鸡蛋,蒋海松眼眶湿润了。他无法想象眼睛失明的杨奶奶,每天是如何趴在低矮的鸡舍边,摸索着寻找一个又一个鸡蛋。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些鸡蛋都是杨奶奶平日用来卖钱的。

  蒋海松拒绝收下鸡蛋,而是把满桶鸡蛋拍照留念后,还给杨奶奶:“奶奶,照片我们带走,鸡蛋你留下,就表示我们已经收下了。”

  杨奶奶急了,眼泪直往下掉:“蒋博士,你帮我们家这么大的忙,每次来看我们,连口水都没喝,我心里难过得很……”

  “蒋博士,你就收下吧。你要是再不收,杨奶奶就要提着鸡蛋跟着你们下山的。”随行的陈家坝小学教师肖明珠劝道。

  无奈之下,蒋海松收下这沉甸甸的满桶鸡蛋。临走时,他掏出200元钱递给杨奶奶,谎称是爱心人士捐给她孙女王思琪的,交到杨奶奶手中。因为他知道,要不这样撒谎,杨奶奶绝不会收下这笔钱。

  他用博客牵线助学

  蒋海松跟杨奶奶到底是什么关系?杨奶奶为何如此执拗地送他100个鸡蛋?

  他们之间不沾亲带故。

  60多岁的杨安会,是“春风助学”行动中首批受助学生王思琪的奶奶。5岁的王思琪从小患有重症肌无力的病,一直靠药物控制病情,一旦停药眼睛就无法睁开。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王思琪失去母亲。父亲为了养家,只得到外地打工挣钱。留在家里的奶奶眼睛失明,爷爷又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卧床不起。

  蒋海松是“春风助学”学生志愿者团体的组建者。该团队成立于去年8月,主要是为重灾区陈家坝乡的困难家庭孩子寻找资助者。蒋海松充分利用自己的博客和朋友圈子,呼唤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反响很大。

  用博客帮助孩子,源于蒋海松一次无意中的“募捐”。去年8月,在陈家坝支教回渝后,蒋海松跟校友肖宇博士闲聊时,谈到当地一名在震灾后坚强乐观的小女孩叶小凤。她不仅每天帮志愿者们烧火做饭,还要帮助残疾的父亲撑起整个家。肖宇听完叶小凤的故事,当即决定联合朋友长期资助叶小凤每月200元,直至她成年。

  “也许还有更多像肖博士这样的爱心人士,有能力也愿意帮助灾区的孩子。”蒋海松当即就有了一个牵线搭桥的想法。

  这个想法如何实施呢?有朋友建议他利用自己超高人气的“诗情法意”博客。蒋海松这个博客在法学界博客圈中一直排名前十位,点击率近百万次。

  于是,蒋海松在博客中开辟了一个“公益慈善”的新栏目,并将陈家坝急需资助的孩子信息整理出来挂在博客上。很快,这个新栏目引起博友们广泛关注,纷纷加入“春风助学”行动中。如北大出版社编辑徐云龙捐款1200元,与陈家坝小学邓璐瑶姐弟俩结成长期“一帮一”的帮扶对子,每月资助他们100元;香港法理学博士叶竹盛,主动致电蒋海松,要求捐款3000元……

  “你们不用汇款给我,也不要将一大笔捐款给某一个孩子,最好多资助几个孩子。”蒋海松建议每位资助者,每月给每个孩子的捐款额不超过300元。同时,该志愿者团体不受理善款,直接由资助者和受助者对接。

  “目前已有160多名孩子有了结对的资助者。”蒋海松说出这个数字时很欣慰,他的博客也成了60%以上的资助者与受助者们的“红娘”。

  孩子喊他“松子哥哥”

  “蒋博士恁个大的‘官’,还经常到我家来看我们、帮助我们,我不晓得啷个感谢他。”杨奶奶不知道博士是什么,她只知道蒋博士是他们的恩人。她要把自己最珍贵的鸡蛋留给蒋博士。

  “你们的恩人是社会上的好心人,不是我。”蒋海松每次都会给受助者讲明,他和“春风助学”团队的志愿者们只是资助者和受助者中间的联络员,帮忙牵线搭桥。

  桥搭好了,蒋海松和“春风助学”的志愿者们没有就此罢手,而是不定期往返于陈家坝回访资助情况,看捐款有没有按时到位等。

  因此,蒋海松在陈家坝一带人气超旺,威望也很高。肖明珠老师说,“我们当地人都把蒋博士当成自己的亲人”。

  志愿者张楠楠说,在陈家坝,知道蒋海松全名的人很少,当地大人们一般都喊他“蒋博士”,孩子们都亲热地叫他“松子哥哥”。

  陈家坝广播电视站副站长肖琳说到蒋海松,连说了几个“不容易啊”。在他眼里,能长期默默坚持帮助灾区的志愿者并不多,而蒋海松坚持下来了。

  蒋海松和志愿者的努力,也得到乡民们的回报:受助者母燕鑫的母亲,给蒋海松和资助他们的郑秋每人绣了一双鞋垫;癫痫病患者吴艳秋的母亲,得知志愿者们都是学生且自己掏腰包捐助时,主动退掉资助,要求转让给其他困难的孩子……

  “乡民都用各自的方式来表达谢意,这种质朴的感恩,也是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蒋海松说,杨奶奶的那满桶鸡蛋,更让他感慨万千。

  “有了社会上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灾区孩子们一定会走出困境的。”热心公益事业的蒋海松,还要将“联络员”身份进行到底,“春风助学”在继续,“还有200多个孩子需要帮扶”。

  记者 张水红 见习记者 田晓 文

  记者 张质 摄

  网络编辑:王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