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共创文明 同享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5:11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初霞

  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性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城市竞争中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而创建文明城市,则是为市民创建一个更加舒适、美好和幸福的生活环境。

  “力争3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今年初,市委常委会为未来哈尔滨城市建设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核心,以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为载体,半年多来,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文明城市的蓝图、和谐城市的魅力,正在市委、市政府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日益清晰可见、触手可及。

  高度重视多管齐下推进创建工作

  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城市环境不断改观,社会风气不断好转,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城市特色不断显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提出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之初,哈市就“先天”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有2/3创建指标达到国家考评标准。

  在此基础上,哈尔滨市确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力争2009年底进入全省‘三优’文明城市‘示范市’,2011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优”工程和“创城”工作,曾两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并将“三优”工程和创建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大工程”之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哈尔滨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指导创建工作。各区、县(市)和城管、交通、工商、卫生等市直部门也结合各自职能迅速启动了创建工作。

  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工程”,为确保创建任务的有效落实和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哈尔滨市2009—201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计划》和《目标任务分解表》,以市文明委文件形式下发了《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以进一步提高“创城”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通过创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生活质量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这是创建文明城市带给全市人民的最大福祉。为实现好这项事关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哈尔滨市在创建过程中,梳理出47项不达标项目,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为4大突破口,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有机结合,实行以人为本、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哈尔滨市全力加强城市公共秩序整顿,不断加大对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现象的清理整治,进一步改变主要街路和重点地区面貌。在党政机关推广“八项制度”,在窗口行业部门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一窗式管理”、“一条龙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对59个市直部门和行业单位进行全面评议,对20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市直直属执法单位进行重点评议。上半年,共查处纠风案件20件,查处资金1844.38万元,为群众减负资金3416.62万元。

  同时,积极推进落实市民文明素质培训,编写了《哈尔滨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读本》。组织开展了“十佳公仆”、感动人物和事件、“邻里牵手逛新城”等活动,使哈市的社会文明程度与和谐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共评选出省级道德模范16人、感动人物40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596人、注册志愿者13万人,市民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比例达96.9%。

  发挥群众在参与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创建文明城市,落实是关键。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哈市全面提高创建标准,对不达标项目和整改目标任务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启动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各项工作机制,市有关领导同8区、10县(市)和32个市直部门和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区县(市)、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又与基层单位签订了责任状,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创建工作责任体系。

  对应创建标准,哈尔滨市把“三优”工程和创建工作分成9大类、36大项、111个小项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完善考评细则和办法,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实行市区联动机制抓推进。针对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落实工作,如就城市管理工作在南岗区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该区建立街道、社区片、责任块和责任点四级街道城管责任体系的经验等。

  为充分发挥群众在参与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哈尔滨市还通过向市民发出美化环境倡议、组建义务监督员队伍、推行“门前四包”责任制、发动街道社区和居民参与城管等措施,全面保障和提升了创建成果。借助群众文化活动造势,哈尔滨市组织开展了“盛世欢歌、祝福祖国”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节、冰城夏都DV大赛、“共建美好家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广大市民在参与中提高了对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增强了“爱城市、建家乡、创文明”的责任。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