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泄露商业机密 深圳警方请你“喝咖啡” 商业泄密风波不断,警示谈话可防企业和员工“双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6:50  南方都市报

  

泄露商业机密深圳警方请你“喝咖啡”
张建辉/漫画

  7月5日,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在上海4名工作人员因涉嫌窃取国家秘密被捕。7月16日,深圳富士康一名员工因为丢失了一台新款的iphone,被苹果公司怀疑可能会泄密而自杀。涉及商业泄密的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一旦发生商业泄密,如果企业进行法律追诉就会面临司法程序漫长、泄密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等问题。为了切实保护企业在商业,2006年深圳警方推行了一项“警示谈话”的制度,将违法犯罪防范于未然。

  虽然“警示谈话”制度已经推出三年,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企业、技术人员对于该制度的了解还属空白。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这个制度可以有效制止商业犯罪,并避免了司法诉讼过程中企业和员工“双损”的结果。

  制度实施三年,有效预防犯罪14起

  根据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的统计,2008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值已达8710.95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近六成,具有鲜明自主创新特征的过亿元产值的科企数量增至621家。同时,涉及商业或者技术泄密的案件也与日俱增。

  早在2006年深圳市警方就引入了香港廉政公署“喝咖啡”制度,力图改变以往商业和技术泄密案件发生后进行被动侦查,并且要走漫长的司法程序的方式,主动出击将或要发生的违法行为防范于未然。警方对那些有存在泄密倾向或已经泄密,但尚未达到犯罪追诉标准的人进行“警示谈话”,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据深圳公安局南山分局经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市推行“警示谈话”以来,这项制度被启动了14次,21人被邀去谈话,成功有效预防各类违法犯罪14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达人民币1.6亿元。

  立即制止犯罪,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就商业泄密案件,企业在采取法律行动中可能会存在巨大的成本问题。三环知识产权王章立律师指出: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商业泄密案件在取证和证据鉴定方面有困难,企业容易陷入旷日持久的诉讼里面。企业即使赢得官司,对方可能已通过被泄露的机密信息在市场上获得巨大利润。

  2001年华为3名技术人员离职,在上海自立门户创办上海沪科科技有限公司。因“沪科”公司的产品与华为巨额投入开发的产品类似,2002年8月,华为公司以自身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为由向警方举报,3名技术人员均被拘留。检控方在案中提供的鉴定报告显示,这起商业泄密事件使得华为公司遭受的经济损失达1.8亿元。

  这一起侵权案经历了漫长审判,从公安机关正式立案侦查到犯罪嫌疑人被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历时近9个月,直到2004年中案件审结,整个过程花了超过2年时间。

  反观另一起案例,深圳推行“警示谈话”制度除了可以把违法犯罪行为防范于未然,还能立即制止犯罪并降低企业的维权成本。

  在2007年,两名腾讯员工携带者公司耗资千万开发的模块跳槽到北京某公司,并开发出极为相似的产品。腾讯公司发现后立刻报案,但警方认为如果要走一系列的司法程序需要漫长的时间,并且对方公司的侵权行为不能立即制止。最后警方采用了“警示谈话”的措施,发现当事人只是法律意思淡薄,并且第二天就主动将模块撤下来。

  避免企业和员工“双损”的结果

  “目前技术开发在国内是很不规范的。”深圳迅雷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工程师常常会将公司的源代码拷回家,商业保密意识不强。”据该负责人介绍,前段时间,迅雷一名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员工林某带着公司迅雷软件的核心源代码,准备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公司,源代码一旦泄露竞争对手就可以开发出同类软件,企业将会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

  在林某即将离职时,迅雷公司向公安机关报了案,警方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林某的电脑上确实存有公司的源代码,并有可能会实施犯罪。办案人员找到林某,对其进行谈话,晓以利弊,展开法制教育,最终让林某当场删除了存在自己电脑中的源代码。

  王章立律师说:“深圳市这项‘警示谈话’制度应该是确实有效的。企业保护自身商业机密时应该采用事前防范机制,发现事端后及时与警方联系,通过这项制度最终达到保护机密的目的。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避免法律诉讼所带来的影响,也就是避免了企业和员工‘双损’的结果。”

  本版采写本报实习记者潘奋图

  ■此咖啡彼咖啡

  警示谈话:警告明示,谈而化之

  和廉署“请喝咖啡”不一样的是,深圳推行的“警示谈话”是一项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措施,关键是防范于未然。深圳公安局南山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刘国基曾称:“警示谈话”就是“警告明示,谈而化之”。而在香港,如果有人被廉署请去“喝咖啡”则意味着这个人不是以涉案人的身份被问话取证,就是他与案件有关联能提供线索。2006年,廉署新闻组总主任陈洁云女士在过去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喝咖啡”是廉署职员礼貌地请谈话人“坦白从宽”。

  ■焦点问题

  “警示谈话”或能防止孙丹勇的悲剧?

  近日,深圳富士康一名25岁的员工孙丹勇因为被怀疑丢失了一台新款的苹果iphone而被企业的安全部门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孙丹勇接受了两次问话,并且怀疑遭到调查的负责人殴打。7月16日,孙丹勇由于事件的压力过大而自杀。

  商业泄密的事件一旦发生,对企业员工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心理压力,富士康的案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富士康及时通知警方,对该员工进行“警示谈话”,能否防止悲剧的发生呢?

  “被企业请去问话肯定会感到压力,并且会产生抵触情绪。”在中国电信下属公司工作的金小姐表示,“如果警方来找我谈话,就算我是清白的,不管怎么样只会感到更加不安,我担心自己是否会被冤枉。”

  “谈话肯定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但是警方作为第三方和企业的立场是不一样的”王章立律师对记者说,“警方如果能保持公开、透明和中立的原则,调查处理富士康这类商业泄密事件会更合适。如果企业能及时邀请警方介入,孙丹勇悲剧或者就不会发生。”

  企业该如何应对商业和技术泄密?

  未经许可,别人给你看也不要看

  相对于国内的企业,西方国家很多企业早已意识到防止商机泄密的问题。

  L G的工程师余满涛向记者透露,集团里面商业机密会分为5个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的商业机密资料都有特定的负责人。按不同的等级,资料的复印、对内公开、废弃、保管、传送等操作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如果没有信息安全部门的授权,员工接收他人传送的最高机密资料都是违反规定的。同时在公司内部,除了少数高层员工外,即使是产品负责人都没有完整的产品技术图纸,也就说不让员工接触到整套技术,这样即使某个员工将其掌握的技术泄露,其利用价值也会受到很大限制。

  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

  据相关资料介绍,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为了防止商业泄密,在新员工入职时都会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保密协议规定员工无论在职或者离职后,有义务和责任保证不会将原来的单位的商业机密泄露出去。而竞业禁止协议则更为严格,其要求原公司员工离职后一定时期内,不得参与生产或经营原公司同类型的产品,甚至会禁止离职员工到与原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