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水源门”事件凸显中国企业商业信仰的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6:50  南方都市报

  

“水源门”事件凸显中国企业商业信仰的缺失
◎刘波涛《新营销》杂志副主编

  穿越产品线

  每到夏天,总会爆发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去年夏天,康师傅的“水源门”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惊愕,而今年夏天的消息也不失劲爆。康师傅和农夫山泉的“水之战”继去年最终升级,演变成不可收场的“千岛湖水源门”事件,农夫山泉在媒体上暗指康师傅是陷害自己的黑手———在去年,农夫山泉曾受到过对手同样的指责。这两个号称有责任感的企业都变成欺瞒消费者、要将对手置于死地的坏小子。

  类似于康师傅与农夫山泉这种针锋相对的恶性竞争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案,它广泛存在于产业竞争中。在每年硝烟弥漫的啤酒大战、烟草大战、空调大战中,各种“流氓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在信仰普遍缺失的中国商业社会里,企业大多奉行“零和游戏”的商业规则,为了最大限度地抢夺资源、扩大自己行为的边界,它们不得不像狼一般在市场上凶狠拼杀,奋力抢夺市场。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狼性文化”,如果“狼文化”被无限放大,逾越了道德底线,则很容易演变成另一种文化———“青帮文化”。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在他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分析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盛,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归结于中世纪末欧洲新教的崛起。新教徒虽然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积累财富的人,但其追求财富并非为一己之私利,而是为了“荣耀上帝”(for theG loryof G od),让自己死后进入天堂。这样的财富伦理经过几个世纪的沉淀,逐渐形成了欧美经济社会的主流商业价值观。而在中国,一切行为的底线是法律,在信仰缺失的大背景下,道德感渐渐失去了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力,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不断寻找各种法律漏洞,甚至不惜触碰法律的底线。

  商业信仰不仅是一个稀缺品,更是求解基业长青之道的根源。商业的力量来自资本和市场,更来自信仰,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工具,当廉直、悲悯、坦诚成为商业原则,企业之树才会蓬勃生长。正如潘石屹所说:“走出危机真正的出路在于要有更高道德标准要求我们自己,而道德的提升和道德光芒释放的基础是信仰。没有信仰的道德就成了说教,或假道德,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商业信仰听起来似乎有些玄虚,但只要将那些基本原则一以贯之,各种“门”事件将会离企业越来越远。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