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6:51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林颖颖实习生 杨通梅

  “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昨天,第三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在复旦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出席开幕式并接受晨报记者专访,他以复旦的实践和经验,阐述了对通识教育的理解。

  通识教育核心:不是通才教育,而是人格教育

  说起通识教育,不少人认为这是突破单纯“专业领域”和“知识领域”的一种教育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修一些基础性的课程,让学生成为广博的“通才”。蔡达峰认为,这是对通识教育表层的认识,它最终是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人格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

  蔡达峰指出,现在的大学人格教育存在缺失,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我们说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实际上现在的大学教育在‘德’这一块还是非常不足,有些仅仅是一些空泛的概念阐述。其实,如何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理解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协调关系,培养完善的人格成为优秀的公民,才是德育的关键”。

  通识教育形式:重课堂,也要重视生活

  “家长送孩子到一个大学读书,如同把孩子送到了另一批家长手里。这个家长不是学堂,课上完了就关门,大学还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蔡达峰表示,核心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而生活的教育是全景式的人格教育。

  实际上,复旦在对学生的生活安排方面,就贯彻了通识教育的意图。“比如说在学生的住宿上,我们打破了同一专业学生在同一寝室的传统,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同住,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与不同领域的人相处”,蔡达峰介绍,这一举措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特殊的效果,不同专业学生的相处照样是十分融洽的。同时,学校还在各学生宿舍楼内设立活动室、阅览室等,派出专门的导师,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通识教育与就业:大学不是就业培训机构

  多数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很有学术性的,不是技能型的知识。在一般人看来,这似乎不能为毕业后的求职带来直接的帮助。蔡达峰对此坚持:大学促进“包办”就业,但不是用人单位,不是只为企业服务的培训机构。“具体说来,大学教育,包括专业知识与素质培养,最终是要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优秀公民。大学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坚持”。“其实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校园里所学的专业技能到了职业中可能已经不适用了,但人格素质和思考能力,是每个人发展所永远需要的。”蔡达峰说,以复旦为例,学校致力于培养有能力、人格完善的学生,并不简单迎合职场的各种技能需求,但复旦的学生最终还是很受欢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