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佛市长共渡珠江 两千市民中流击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7:49  南方日报

  

广佛市长共渡珠江两千市民中流击水
横渡珠江的队伍在江面上蜿蜒前进向终点游去,约2.5万市民在珠江两岸观看了横渡。
广佛市长共渡珠江两千市民中流击水
广佛市长共渡珠江两千市民中流击水

  本报讯广佛同治水,共渡母亲河!昨日下午,在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和佛山市市长陈云贤的带领下,广佛两地2026名市民在广州中大北门码头下水,参与广州连续第四届横渡珠江活动。约2.5万市民在珠江两岸观看了横渡。两位市长都表示,广佛两地将继续紧密合作,保护好共同的母亲河。

  佛山方阵排在第二位

  昨日13:30左右,中大北门起点已经聚集了40个方队,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国旗成了最常见的装饰品,横渡者把小国旗插在自己的泳镜上,不时地喊着这次横渡活动主题———“我爱母亲河”的口号。不少爱美的女士还各出奇招,白云区的一位横渡者不但戴了泳帽、墨镜,还罩上了一个绣着“自强不息”字样的面罩,防晒功夫可谓齐全。

  14时05分,北门码头前突然响起欢呼声和鼓掌声,原来是广佛两市领导同时出现在启动仪式舞台上。在随后进行的启动仪式上,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表示:“推进同城化的广佛两市市长同游珠江,同饮珠江水,珠江水清指日可待。”

  14时15分,副市长陈国鸣枪发令宣布横渡正式开始。首先下水的是仪仗队和广州直属机关方阵,张广宁、凌伟宪等广州市领导率先下水,陈云贤率领的佛山方阵紧随其后。

  据记者现场观察,2000多名选手一共被编排为40个方阵,分AB两条通道依次入水。数十艘救生艇在横渡区域外围来回巡视,确保选手安全。横渡市民游得并不急,他们身上绑着黄色的浮力球,从岸边看去浩浩荡荡,江上一派活泼生气。

  上午大雨更利于渡江

  14时41分,经过20多分钟的搏浪,张广宁成功完成横渡。10分钟后,陈云贤也顺利登岸。两人先后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都表示,珠江整治需要跨流域合作,两市市民一起横渡珠江,表达了两地共治母亲河的决心与信心。

  其余的横渡方阵随后也一一完成渡江。虽然这次参与横渡的人数少于往届,但大家的兴奋劲一点都不逊色。成功横渡的方阵在清点完人数后,无不在检录处外齐声欢呼,纷纷摆出各种“健美”姿势供亲朋好友和媒体拍照。

  在体育系统方阵的周先生告诉记者,昨日的天气和水流状况都非常适合横渡,“因为上午下了场大雨,下水时江水刚刚涨停,水流比较缓,后来的江流更是顺水而下,选手们游得比较省力,同时雨水冲刷过的江面也会更加清。”位于第六方队的郭先生更表示,由于下水的人数和时间间隔控制得好,“选手之间的空间更大,队伍之间的距离更宽,今整个活动组织得比去年更好、更高效”。

  家住佛山的李姐今年是第四次赶到广州来参加横渡珠江活动了,“第一年佛山没有方阵,我还是在荔湾报的名”。李姐告诉记者,比起平时游惯的水库水,珠江的水质还是差一些,但是她感觉的确一年比一年好。“明年一定要再来,看看会不会更好”。

  15时35分,随着最后一个方阵顺利登上二沙岛,2009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成功闭幕。环保部门在横渡前后分别进行的监测数据显示,横渡江段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符合游泳要求。

  市长连线

  广州市长张广宁

  横渡是对政府治水成效的年度检验

  14时41分,连续四年参加渡江的广州市长张广宁完成横渡。他对记者表示,横渡珠江活动已经举办了四年,就是希望向广大市民传达一个信息:不是为了游珠江而游珠江,而是呼吁社会各界共同爱护珠江,积极参与、支持广州水环境的整治工作,唤起全体市民的热情。

  他还表示,一年一度的横渡活动,也是对广州市政府展开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一种检验,横渡带来压力,压力产生动力,从而增加各有关部门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张广宁特别提到,珠江整治不是广州一个城市可以完成的,需要和佛山、清远等周边城市共同努力。“今天佛山市市长带着佛山方队也来横渡珠江,这表达了两座城市一起把水环境整治好的决心和信心。”张广宁说,他代表广州市委、市政府,对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相信这种共赢的局面,对两市市民都有利。

  张广宁最后说,他相信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广州一定能实现省委书记汪洋提出的“2010年广州水更清”的目标。

  佛山市长陈云贤

  在珠江游泳比在泳池感觉好

  14时52分左右,佛山方阵抵达上水区,佛山市市长陈云贤神态轻松地套上了一件蓝色T恤衫,接受了记者采访。

  “水质很好。”陈云贤说,这说明广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对母亲河珠江实施的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这次游泳感觉很轻松。”他还表示,为了这次横渡,他专门去游泳池练了游泳。不过游珠江的感觉比在游泳池还要好。“心情轻松、而且江水有浮力。”陈云贤说,今后广州的横渡珠江活动,他只要有空,一定还会来参与。

  陈云贤对记者透露,前不久佛山在汾江河上举行了中断20多年之久的龙舟赛,特地邀请了广州的龙舟队参加。今后,佛山还会继续邀请广州龙舟队伍参与这项活动。

  谈到广佛合作治水,陈云贤说,佛山一直有一个“大环保”的概念,就是说,环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情,经贸部门、交通部门、规划部门都要一起努力。治理珠江,也不仅仅是下游区域的事情,上游区域也要进行治理。“所以这次来游珠江,我觉得既是锻炼身体,也是看一看环保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让两座城市下一步搞好合作,把我们的母亲河珠江整治得更好。”

  采访结束前,陈云贤应记者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了昨日横渡的感受:“心情高兴、责任重大,把环保搞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青山绿水蓝天。”

  现场花絮

  张广宁:愿去佛山游东平河

  13点26分,横渡珠江活动起点休息室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客人,他就是佛山市市长陈云贤。几分钟后,广州市长张广宁也到了休息室,他高兴地握着陈云贤的手说:“你能来我真高兴,广佛同城后这也是一个大事”,陈云贤说:“我要向你学习啊,我游泳还不大会呢。”两人寒暄之时发现记者正在不断向他们靠近,张广宁对记者一笑,说:“我们说悄悄话你们也要听啊。”之后,他还主动“爆料”:“我邀请佛山市长过来游珠江,他们非常积极回应,广佛一起整治水环境,对此我们都非常有信心和决心。”当被问是否愿意到佛山的东平河游泳时,张广宁表示“只要陈市长邀请,我一定去”。

  昨天珠江的水面颜色有点偏黄,张广宁特地对记者解释说,因为下了大雨,所以水看起来浑浊了点,但水质还是没问题的。广州市环保局长丁红都也向记者大派“定心丸”,他说:“我们之前每天都组织技术队下去试水,要一再测试是否达到下水标准”。

  特别“泳士”

  “广佛同城人”再渡珠江

  “这才是真正的广佛同城啊!”启动仪式上,主席台上广佛两市市长微笑着向佛山方阵的队员们挥手,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看着这一切,佛山市代表队的王宝玲由衷地感慨道。

  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20出头的广州姑娘王宝玲到佛山姨妈家玩,在那里认识了与姨妈同住一个大院的未来老公。“我们是初恋,那时的感情很单纯。”探亲途中邂逅的感情最终修成正果,1980年,王宝玲和先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告别居住了24年的广州,王宝玲嫁到佛山,成为了标准的佛山媳妇。到现在,王宝玲在佛山的日子已经快有30个年头,比她在家乡广州的时间还长。“广州是我的第一故乡,而佛山是我的第二故乡。”用王宝玲自己的话说,她是“正宗的广佛同城人”。

  而作为“广佛同城人”的王宝玲也时刻心系着两大故乡的发展。06年广州市第一次举办横渡珠江,身处佛山的她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当时佛山还没有自己的独立方阵,王宝玲被编入荔湾区代表队。“有没有方阵没关系,重要的是我能代表佛山到广州参加比赛,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从06年的首次亮相,到昨日和佛山市市长陈云贤共游珠江,王宝玲年年参加横渡珠江,也感受这四年来的众多变化。

  横渡珠江城市宣言

  陈邦明

  昨日,“泳士”们再次问水珠江。与往年不同,本次横渡珠江规模缩减为2000人,为历年最少。以市长陈云贤领衔的佛山方阵的加入则为本次活动增色不少,也再次激起民众对联合治水的热切期待。

  这已是广州连续第4年组织横渡珠江,其背后的治水进程则已持续12个年头。4年来,指向渡江的掌声和质疑一样鲜明。12年来,围绕治水的梦想和难题迂回纠结。

  质疑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以渡江的方式“号召”治水,是否有效?花360万渡江,是否值得?与此对应的则是,广州市民参与热情高涨、外地舆论纷表赞赏。最新的消息是,大阪市长也借鉴广州经验,带头下水游泳,倡导大家共同关心治理水环境。

  质疑不能说没有道理。横渡珠江所带来的只是社会效应———比如它能在市民和官员心中激起环保涟漪,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但是,这种效果又着实难以量化和评估,所以也无法对“务实”的质疑给出准确答案。或许这也是有市领导觉得“游也不是,不游也不是”的一个原因。

  但是掌声也实实在在。务实的广州人也许的确该务务“虚”:如果能够看到广州治水有多么艰难和紧迫,就应该能够理解广州有多么需要一个凝聚共识、争取支持的平台和仪式。

  所以,广州在重压之下还是选择了继续横渡珠江。今年的主题是“爱我母亲河,治理水环境”,旨在唤起广大市民对珠江母亲河的保护意识,共同关心、支持广州水环境的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次,舆论的质疑再次为政府所吸收,并推动了公共政策的改良:比如渡江规模的减小当能减少财政支出。

  应当说,广大广州市民并不缺少对环保的关心和诉求,因为他们才是治水的最大受益者和憧憬者。但是,这种共识也有尚未照到的地方,在个体层面也没有强大到能够形成内化的自我约束:

  既然河涌已然病重,就有人忍不住随意乱扔垃圾,“破窗效应”蔓延,这无关道德,而是集体行动的一种“悲剧”;治水所遭遇的种种僵持和对抗也切实存在,比如拆迁艰难、抢种增加、偷排不绝,凡此种种,盖因治水需要各种合法以及不合法的利益主体作出调整,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在部分政府部门,虽然有一号工程压顶,但并不代表治水不会有迟疑和慵懒,因为这项工作的复杂和困难,也因为经济项目的准入门槛被提高;而对企业来说,则需要投入真金白银进行设备的升级改造。

  客观地说,以上治水拦路虎并非横渡珠江能够直接解决,但唤醒和强化意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一点上,应该去关注这项公共活动所指向的意义:至少在目前来看,它作为广佛两座城市的治水宣言,是非常必要的,而其他的符号性意义也将随之发酵,如政民的良性互动、群众的环保参与……

  正如公正需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去实现,治水之梦也需要以市民能看见、能感知、能参与的方式去宣示。随着江清岸绿的逐步实现,政府自然可以逐步放下主导,将渡江活动交给社会去办。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袁丁曾雅

  实习生欧阳静帼梁译尹刘锋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王亮高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