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耍了酷,赚了钱,“行为艺术”挺惹眼 “雕塑老者”黑虎泉边的麻辣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8:08  大众网-齐鲁晚报

  

耍了酷,赚了钱,“行为艺术”挺惹眼

  看到这个活的雕塑,孩子们十分好奇,忍不住用手指去戳他,拿手机去拍他。记者郭静摄

  本报记者郭静实习生陈一然

  22日下午,黑虎泉。一位涂满黑色油彩的“雕塑老者”,正配合游客拍照时,城管执法人员前来劝离。现场几十人围观,或指指点点 ,或悄声议论 。

  这位极富争议性的雕塑老者姓莫 ,50多岁 ,烟台栖霞人,来济南一个多月了。由于常在景点区做活体雕塑,一时间竟成了“泉城一景”,引起市民广泛关注。这个老人装扮成活体雕塑是为了艺术?还是脑子有问题?他是增添了景观,还是影响了市容?

  关键词:不动

  酷暑流汗却不能擦

  22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扮雕塑老人供游客照相。在黑虎泉的石头前,他几乎静止地站着,目视前方,手拿金黄色的小号。黝黑的脸色,跟石膏般的衣服、帽子颜色几成一体,猛一看,的确跟景区雕塑无异(如图)。有好奇的孩子凑上前去仔细察看后,兴奋地跑回来说:“活的,他是活的。”

  最后凑上前拍照的是几个女孩子,拍完后就转身走了,边走边不时回首再望上几眼,嘴里嘟囔着“真像”。

  拍照的没人留下钱,莫先生说,除非跟他合影留念的,其余情况下他都不要钱。并且只要市民想给他拍照,他一定会配合,并摆出市民希望的姿势,直到他们拍完后满意地离开。

  “有时拍照的人多,一摆就是十几分钟,再累也不能动,”他认为“不动”是他的工作,“做活体雕塑要的就是静止的艺术,随便动就破坏了这种艺术美感。”

  酷暑天,他身穿两层厚厚的衣服,还戴着帽子,抹着油彩。坐下来后,他涂满油彩的脸上满是汗珠,鼻尖的汗水甚至都把厚厚的油彩冲掉,呈现出斑驳的肤色。汗水混着油彩有些刺痒,他嘴角难受地抽动着,但却不肯摘下手套去擦一下,“一擦更会破坏雕塑的整体感;另外化一次妆需要半个多小时,不舍得擦。”

  化妆和卸妆的时间差不多长,由于是油彩,第一遍必须用洗衣粉洗,然后再用肥皂洗三四遍,“洗得脸皮热辣辣的”。

  关键词:个性

  要的就是吸引眼球

  “做人要个性,否则没意思。”谈话间,他毫不避讳自己对做活体雕塑的热情。

  学历不高的他种过地、打过工、玩过魔术。产生做活体雕塑的念头是在2008年底。那时他在县城一家魔术队,跟着同伴到各个城市玩魔术赚钱。在哈尔滨演出时,他看到街头有很多铜雕或石雕,形象各异。这些雕塑很受游客欢迎,经常有人过去倚靠在雕塑旁拍照留念。

  这种场景久久留在他的脑海中,后来他突然想到:我也可以做活体雕塑,一来增加城市景观,二来也能赚点辛苦费维持生计。

  另外还有一个隐秘的愿望,他自幼喜欢美术,家中曾经堆满他所画的作品,但由于学历较低无缘艺术学院,迫于生活压力,大部分都付之一炬。他对美术的追求也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如果能做活体雕塑,这不也是变相实现早先的一个梦想吗?

  主意打定后,他立即跑回山东,打算先在青岛试试看。大概半年前的一天,他买来黑色油彩,翻出自己一身破旧的黑西装,买了一顶黑帽子,把衣服涂上斑驳不均的暗黄色胶漆,以求雕塑般的立体感。然后花110元买了一把小号,行头就算准备齐全了。

  “我偷偷在旅馆化完妆,穿戴好衣帽,”他微笑道,“当时我都被镜子里的自己吓了一跳,出来后走在街上,回头率百分百,还有不少人张大了嘴巴,好久没合上。当时我就想,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行走在街头的雕塑嘛。”

  关键词:赚钱

  一天能赚四五十元

  几个月后,他来到济南,“主要是为了到处走走看看,另外泉城景点多,要举办全运会了,人也会多。”

  与他聊天的一个多小时内,先后有两位游客过来邀请他合影。他欣然应允,配合他们拍完后,有人会在他上衣口袋里塞上几元钱。

  提到赚钱,他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我喜欢这种给大家带来惊喜的工作,以前玩魔术,现在做雕塑,都是一样的。”他竭力解释,要钱是为了维持生计,因为吃饭住宿都要钱,“即便是艺术家也要吃饭的。”同时他强调,给不给钱以及给多少完全是自愿的,“一毛不嫌少,10元不嫌多,但给两三元的较多,有时一天也能遇到几个给10元的,平均下来每天收入四五十元。”

  他比较满足于这种经济状况,“以前在家里种地,投资成本太大,赚不出来,出来打工,干完活还不一定给钱,现在多少都能挣一些。”

  另外,他还对泉城人赞不绝口,“都是好人,热情善良,没有一个当面说风凉话的。”

  他给记者讲了几件有趣的事。有次他连续20分钟纹丝不动,几个过往的女孩子以为他是真的雕塑,跑过来合影,其中一个调皮的捏住他的鼻子,尽管他一动未动,但人体的温度和柔和还是让女孩子吓了一跳,她走开几步仔细看,他慢慢转动眼珠和脖子,女孩子立即惊叫了起来,“他是活的,他是活的。”然后几个人嘻嘻哈哈拍完照,跟他拜拜作别。

  这种误解时常发生,拍一下,扭一下,甚至踢一脚,他都忍着不会动,“如果我一动,会吓坏他们,”他忍不住呵呵笑了,“一惊一乍间,能给他们带来一点惊喜,我也高兴。”

  关键词:争议

  城管劝他离开景区

  正当有些游客饶有兴致地跟他照相时,城管执法人员赶过来,劝他离开景区。“他在这里影响景观,并且妨碍交通,”其中一位人员解释,“再说他主要是为了赚钱,在景区怎能随便赚钱呢?”

  对此,有些市民表示不解,认为他反倒增添了一道新的景观。“西方不少国家街头活体雕塑很多,那也是一种文化。”

  也有少数人称,“随便一个人就能做行为艺术?真是不可理喻,有病。”

  就在记者采访城管人员时,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事后他打电话称,在景区被劝走是家常便饭,但自己绝对没病,“我没有妨碍公共交通,也没有妨碍他人,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文化研究中心姜波认为,一是城管执法得有法律依据,二是包容性是城市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如果他没有违反公共道德,没有在泺源大街上堵塞交通,没有对别人造成人身侵害,不妨包容一下,把他当作一个有趣的景观看待。国外有很多类似文化现象,济南为什么不能包容?”记者手记

  城市文化需要包容

  采访中,我发现“雕塑”周围随时都环绕着众多市民以及游客,大家脸上露出的都是兴致盎然的好奇,尤其是孩子们,更是被“活”的雕塑吸引,长久驻足。大家更多的是把他当作一个有趣的景观,看了,惊了 ,笑了 ,然后走了 。

  无非是一个小小的有趣的人物,一个能够给众多市民带来乐趣的现象,甚至是一个颇具喜剧色彩的形象,在市民枯燥而平常的生活中增添一丁点兴致而已。

  我们的城市需不需要这样的一种文化?有市民说,一个人尚需要包容,更何况一座城呢。

  如果读者朋友对这件事有好的想法和建议,也请您拨打96706发表高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