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科学家用iPS细胞克隆出活体小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5日08:08  现代快报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综合新华社驻伦敦记者黄堃、驻华盛顿记者任海军报道:中国科学家周琪和高绍荣等人首次利用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从而证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

  正在美国匹兹堡访问的高绍荣通过电子邮件向新华社记者表示,上述研究成果是从干细胞研究迈向实际医疗过程中的一大步,对干细胞全能性机理研究以及器官移植、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等临床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

  iPS细胞是指经过基因“重新编排”回归到胚胎干细胞状态的体细胞,它们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能力,且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不过,由于此前未能培育出完全由这种干细胞发育而来的活体动物,其全能性一直备受争议。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3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分别利用基本相同的基因技术培育出活体实验鼠。其中,周琪的研究小组成功培育了27只实验鼠,并将首只iPS细胞克隆鼠命名为“小小”。虽然其中一些实验鼠死亡或身体出现异常,但最终用来配对的12只小鼠都成功育出健康的后代。

  报道说,高绍荣的研究小组用基本相同的技术也成功培育出两只实验鼠,但其中一只死亡。目前,该小组正设法对另一只实验鼠进行配对,以培育第二代小鼠。相关论文将发表在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报道称赞中国科学家“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并指出该方法比传统克隆方法更高效、更安全。报道还援引中国科研人员的话说,他们不打算在此基础上发展克隆人的技术。

  ■新闻背景

  避免伦理争议的

  iPS细胞

  干细胞是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具有极高的生物医学价值。以往的干细胞研究主要使用从胚胎中提取的胚胎干细胞,经常引起伦理争议。

  2007年,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分别宣布发现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方法,这样得到的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相差无几,被称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又名iPS细胞。这一发现被《自然》和《科学》杂志分别评为2007年第一和第二大科学进展。

  iPS细胞经过基因“重新编排”,回归到胚胎干细胞的状态,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能,能分化生成各种组织细胞,却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因此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利用基因改造培育干细胞技术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除皮肤细胞外,科学家还可以选择人体其他组织细胞进行改造。

  从科研角度来看,涉及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克隆技术操作难度非常大,卵子来源也成问题。相形之下,利用基因技术“仿制”胚胎干细胞,技术操作上相对容易,成本也会低得多。

  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