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倡导康复医学临床中的人文学关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5日21:50  荆楚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科 赵际松 刘丽珍

  进入21世纪,康复医学迅速发展,日新月异。在临床治疗中,康复医生的人文学知识及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医学人文学的崛起,并非文人学者的附庸风雅,也非书斋里的思辨清谈,而是置身于医学技术发展浪潮中的人们急需要辨清自己的前进方向,使常处于医疗纷争中的医生们设法摆脱缠绕自身的困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医学技术发展很快,人们的医疗保健条件日益提高,但是针对现代医学技术和卫生保健服务的批评也“水涨船高”,医学界陷入了“做得越好,感觉越糟”的悖论。如何摆脱这种困境?笔者认为,应该从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两者之间寻找契合点,注重在康复医学中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缩小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医患互信,促进患者合作,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从而化解医患纠纷,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倡导康复医学中的人文学关怀,应成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理念。

  现代康复医学模式缺少人文精神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近代医学的模式的影响。医生们往往关注病人的躯体而忽视病人的情感,因为医生们相信如果躯体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迅速更新的诊疗技术,导致医生花费更多时间埋头于实验室,而不是在病人床边聆听病人的陈述或与病人交谈,医院的操作程序很少关注病人的感受,医生们忽视交谈的艺术而专注于沉默的技术,甚至医院的患者“知情同意书”也变成了一张单方面约束患者的不平等契约,只是给医生提供程序上的保护。由此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纷争增加,医患互信缺乏,其核心问题就是医学中的人文精神淡薄。因此,倡导康复医学人文精神,不只是沟通技巧的工作层面问题,而应该将其提升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的价值层面,应该成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理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康复医学人文知识?

  注重康复医学中对患者的人文学关怀,需要康复医生具备丰富的人文学知识。康复医学中的人文学知识要以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的视觉审视现代康复医学的演化,探寻康复医学的意义,重塑康复医学的价值,从而更好的理解健康与疾病、病情与治疗的关系,重新定位医患关系、卫生政策和医疗服务等问题。

  可惜,医学在征服了许多严重疾病之后,它的目标似乎已不再清楚。人们不得不重新确定康复医学的目的,确定康复医学的人文学知识的价值。康复医学中的人文知识能够为患者及医生带来什么?康复医学中的人文学知识可以从两条路来改变医学,一是“修饰”途径,即通过倡导人文关系来软化技术导向的医学实践,但本质上并未改变医学的性质;另一种是“综合”路径,即把康复医学人文学知识整合入医学之中,通过提高临床医生与病人的交流能力,更深入地洞察病人的叙述,寻找更多样的促进健康和减少疾病与残疾影响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截瘫、久卧床的病人,生物医学只提供了部分的解决方法,若将治疗与个体病人经历的评价相结合,康复医学就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临床知识也是文化知识,医患之间需要共享关于症状的意义、行为和病原学的理解,在病人与医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对于康复医生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如何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而且还需要医生能够理解与之相对应的病人的文化与语言、需求与情感,后者却在医疗活动中被忽视了。

   提倡康复医学人文精神,需要热爱康复医学事业的年轻人继往开来。

  康复医学人文知识,要得到医务人员的信任、理解,并付诸于行动,还需要艰苦的努力。热衷于康复事业的年轻人,一定要挑起这副重担,继往开来,走康复医学人文关怀的路子,真正掌握患者心理、理解患者情感,学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例如:社会、政治、宗教、文化和历史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健康、疾病的概念是构建在不同文化、宗教和信仰之上的吗?在关于病患的叙述中,病人的、护理人员的、医生的叙述各有什么不同?影响这些“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在什么程度上、以什么方式才能够在诸多“不同”中找到共同点和共同语言?……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年轻学者予以关注,力求甚解,并身体力行。

  倡导康复医务工作者加强自身的人文知识修养,对康复学业肯定有极大的帮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竞争的压力迫使现代人去努力,少数人不注意自身修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透支自身的身体,出现很多亚健康状况,像这样的人群越来越多,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也会引发诸多的其它病症。那么,作为康复医学工作者,除了需要掌握医学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因为康复医生接触的患者来自不同的文化层次,尤其是现在所说的“阳光白领”一族,他们的人文知识丰富,康复医生如果缺乏人文知识,患者对你的信任程度就将减少,临床预后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提高康复医生的人文学知识水平刻不容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