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戴眼镜的农民工是个贫困准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6日01:03  新文化报

  十一号学子:张公伯,男,20岁,九台一中学生,高考分数:560分

  报考学校: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已录取)

  求助语:我觉得未来充满阳光。或许别人会笑称为幻想,但我会勇往直前。

  十一号小记者:于礎豪,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

  感悟语:不论家庭条件怎样,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都是一样的。

  小记者感悟

  通过今天的采访,我明白了为什么父母那么严格地要求我,因为他们不想让我在优越的环境下失去动力。我一定要加倍珍惜今天,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了也要成为哥哥那样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更要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儿子。

  高考过后,九台市一家工地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农民工”。这个个子不高、戴着眼镜、说话不多的小伙子,每天下了工躺在大铺上更是沉默。后来大家才知道,他叫张公伯,已经考入合肥工业大学,是个没钱上学的准大学生。

  借钱进重点中学读书

  “我知道高中学习很累,你是怎么安排时间的?”“爸爸妈妈身体不好,他们也供你读书,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采访前,7岁的小记者早早准备了8个问题,刚见面,就一口气问了出来。

  张公伯父母都是残疾人,张公伯小时候,父母还能帮人干点零活打工,后来找不到活计了。现在,一家三口全靠每月不足400元的低保金生活。

  张公伯成了家里惟一的希望,“只有他有出息了,我们家以后的日子才有盼头。”

  中考那年,张公伯以几分之差不能进入重点中学,他提出不念书了,要去蹬三轮养家。

  张家遇到孩子长大后的第一个抉择:让孩子念书还是半途而废去打工?

  “只有上重点中学,才能考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才能有出息。”父母反反复复考虑了好几天,决定举债供孩子上重点中学。四处奔波,家里借了8000元交了择校费,张公伯进入九台一中学习。

  一场大火 只抢出两袋子书

  “那8000元钱给我的压力特别大,我知道自己只剩下好好念书、报答父母这一条路了。”张公伯明确了读书的目标。

  很快,张家遇到了第二个抉择。

  2006年3月,张公伯家的胡同遭遇一场大火,8户居民的房屋全部烧毁,其中就有他家。爸爸说,失火的时候是凌晨两点多,夫妻俩啥也没顾,最先想到的是抢救儿子的书……三口人抢出两袋子书,“最后我们全家才发现,除了身上的衣服,连件外衣都没抢出来。”

  火灾过后,张家盖起了简易住房,外债也增加到3万多元。父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张公伯身上,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儿子。每次吃饭,父母从来不和他一起吃,总说吃过了,“给孩子捞干的盛上,剩下我俩泡点菜汤就能吃饭。”时间久了,张公伯也知道了父母的秘密,每次都是多吃饭少吃菜,尽量把菜留下给爸爸妈妈。

  多干一天就能多挣点学费

  3年后,张公伯以高分考入合肥工业大学!

  查到被录取的消息后,张公伯没有其他同学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开始为学费、路费发愁,“我打听了,去合肥的路费就300多块,太贵了。”

  张公伯开始四处打零工。同学的爸爸在工地做管理,他说了好几回,才得到打零工的机会,成为工地上惟一的戴眼镜的农民工。“我没有技术,只能干些搬砖、扛木杆的零活。”尽管一天下来累得连话都不想说,可想到多干一天就能多挣出一点学费,张公伯咬牙坚持着。工地上张公伯能干的活很快就结束了,而开学的日子逼近了……

  临走时,小记者把1000元压岁钱送给张公伯,希望他早日上大学。

  热线反馈

  “这些钱我暂时用不上,先给贫困学子用吧。”昨日中午,穿着简朴的李女士来到本报,为贫困学子捐出4000元积蓄,希望本报送给最需要的贫困学子,帮他们上大学。同时,她还带来了3本书,是2002年的斯洛文尼亚总统雅奈兹·德尔诺夫舍克写的《生命与意识的省思》。李女士说,这本书写得不错,希望把书也送给贫困学子。

  继续征集

  征集一:想与本报记者一起采访贫困学子,希望从中受到教育的圆梦小记者,以及想与贫困学子面对面的爱心人士。

  征集二:高考分数过了本科线,并且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学费的学子。

  征集三:想帮助这些优秀贫困考生圆梦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

  征集热线:0431-96618。本报记者李珉琦文/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