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善琏湖笔,落寞并传承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6日05:35  钱江晚报

  湖笔,位列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正在成为一个没落的传说;湖州善琏镇,因着这没落,而成为这个传说中的古镇。七月的善琏,安静甚至有些寂寞。

  湖笔一直以手工制作

  午后的善琏镇一如以徽墨、宣纸、歙砚、湖笔一起氤氲成的一幅山水长卷,疏朗而隽永。

  老街上的善琏湖笔厂却没有那么诗意的氛围,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砖瓦结构旧厂房早已显颓态,但这丝毫不妨碍出产“尖、齐、圆、健”四德齐备的优质湖笔。作为善琏镇规模最大的制笔单位,这里拥有最好的师傅和工艺。湖笔一直以来都是手工制作,制笔的工具仅仅是骨梳、掀刀、盖笔刀、择笔刀、敲笔尺、剪刀……不外乎兽骨、木头和铁器。虽然现在可以用小车床来加工笔杆,最关键的笔头却只能依赖于笔工的双手。

  成品需经12道工序

  一支成品湖笔,从剥离羊毛开始要经过笔料、水盆、结头、装套、镶嵌、蒲墩、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大小工序达到一百二十余道。

  善琏笔以湖笔冠名,皆因湖笔最优者为湖羊毫。所用羊毛必须是杭嘉湖平原所特产的湖羊毛才行。北方天气多寒冷,羊毛多而软,不够挺。江浙地区的羊毛含蛋白质多,又嫩又细,也只有羊的颈、腋下的毛毛质细腻才可堪一用,一只羊最多能出产4两笔料。

  “现在做笔没老底子那么复杂了,时间耽误不起啊。”厂里的老师傅说:“以前,弄下来的羊毫要放到室外日晒雨淋,以达到自然脱脂,吸墨平顺的目的,这道在过去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由化学脱脂剂来完成。

  并不宽敞的老式厂房井井有条地码放着待加工的笔头,靠窗的位置是一溜的长木板工作台,每一道工序都有专门的笔工负责。且笔工每个人只学一两道工序。

  水盆又称水作工,是将浸在水盆中的笔毛理顺,带湿剔除不适合做笔的杂毛、绒毛、无锋之毛等,并整理成半成品的笔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心态,“水盆”是湖笔制作工艺中,最复杂、最关键的工序之一。择笔又称为修笔。是湖笔工艺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笔工要将影响内在和外观质量的笔毛剔除,并将笔头整形,最终达到尖、齐、圆、健的品质要求。

  40岁以下笔工寥寥无几

  天气有些闷热,而笔工们却在轻松的谈笑和家长里短中各自忙着手上的活计,不紧不慢,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道工序。

  事实上,最后一批进厂的工人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十七八岁进厂的他们现在已经30多岁,镇上40岁以下的笔工寥寥无几,像多数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样,湖笔制作的技艺一样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虽然这样,但镇上还是以制笔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祖祖辈辈都是做毛笔的,不做这个,又能做什么呢?”镇口一家私人笔庄的老板娘说。

  善琏每年生产的1000万支湖笔,就是在这样繁复而单调的工序中,在一个个简陋的家庭作坊里,以近乎封闭的传承方式,将这个世界上最古老且依旧在为世人所使用的书写工具默默地延续下去。

  本报通讯员 许志伟 文/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