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官“兵妈妈”19载拥军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6日21:43  内蒙古晨报

  

高官“兵妈妈”19载拥军路
■“兵妈妈”们和战士一起做团圆饭 本报记者 史文丽摄影

  7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满洲里市66127部队一连孟克西里哨所,刘知洪等5名边防战士不停地搬运着“兵妈妈”拥军团带来的好吃的。

  “冰糕!冰糕!”看到“妈妈”们带来的冰糕,他们高兴得像得到奖励的孩子。

  孟克西里哨所位于额尔古纳河畔,中俄边境线上。“兵妈妈”不是第一次来这里,这次带来了日用品、方便面、火腿肠、西瓜和他们平时很难吃到的冰糕。

  “在大雪封山的季节

  在合家团圆的时刻

  在最想家,也最想妈妈的日子

  您来了

  拖着瘦弱的身体

  迈着沉重的脚步

  崎岖的山路,阻挡不了您的行程

  没膝的积雪,更坚定了您看“孩子”的决心……”

  ——这是边防战士写给“兵妈妈”的诗。

  “兵妈妈”是一支活跃在中俄蒙三国边防线上的拥军团。19年来,她们走遍了满洲里市800里边防线,为边防战士们送去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关怀和温暖,更重要的是为这些看守祖国北大门的卫士们送去思想上的“排忧解难”。

  “兵妈妈”的30位成员已年过半百,身份也很特殊:孙菊亭,满洲里市原副市长;凌力,满洲里市纪检委书记;闫敏,满洲里市副市长;齐翠萍,满洲里人大副主任;白晓娟,满洲里市政法委书记;王春萍,满洲里市市长助理……

  这个由来自满洲里市政府、教育、卫生、文化等不同行业的女“高官”组成的“兵妈妈”拥军团,已经成为满洲里市的拥军品牌。人们说,满洲里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她们功不可没。

  灵魂人物:孙菊亭

  “我只是一片树叶,没有满洲里市‘双拥’这棵大树,我早已枯黄,我汲取的是满洲里市‘双拥’之树的营养。”孙菊亭是“兵妈妈”拥军团的团长,也是这支队伍中的灵魂人物。

  1990年元宵节,边城人们还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氛围里,新任满洲里市副市长的孙菊亭就踏上孤寂的边防线,开始了她的新年慰问。

  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崎岖的巡逻路,越野车内仪表显示室外温度零下三十摄氏度。这是孙菊亭第一次到边防哨所慰问,越野车在颠簸两个多小时后,来到了有着“雪域孤岛”之称的边防某部五连哨所。

  走进哨所,孙菊亭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米缸里的米已经不多,盘子里腌的卜留克(学名芜菁甘蓝)长了“毛”,几棵白菜堆在墙角已开始发黄,用军大衣捂了三天的白面还没有发酵……

  “元宵节你们就吃这个啊?”孙菊亭心里酸酸的。一个小战士向她介绍:“大雪封住了连队通往哨所的路,给养送不上来,我们已经这样生活十几天了,现在取暖用的煤也快烧完了。”听着小战士的讲述,孙菊亭眼睛湿润了。她二话没说,走进厨房,亲自动手和面烙饼。当热乎乎的烙饼和随车带来的慰问食品摆上餐桌时,战士贾大伟两眼含泪:“我们想起了远方的妈妈……”

  孙菊亭心头一酸,泪眼婆娑。她搂着大伟说:“那你们以后就叫我孙妈妈吧!”于是,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喊了声“孙妈妈”。

  从哨所回来,想起一个个和自己孩子同龄的年轻战士,过着艰苦的戍边生活,孙菊亭暗下决心,一定要经常去哨所看看边防战士。从那时开始,孙菊亭就开始了十几年如一日的边防哨所“兵妈妈”行。

  1991年建军节,孙菊亭带着文艺演出队去新佰路克连队慰问官兵。快到连队时,越野车制动却突然失灵,急驶的小车在草地上打了一个滚儿,一下子翻进了路边的沟里。当时,孙菊亭便感到颈椎钻心的痛。但为了不影响文艺队慰问演出,让战士们过上一个愉快的节日,她硬是强忍着疼痛坚持到了连队,让官兵们看完了节目。回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陈菊亭的颈椎已经被撞成撕脱性骨折,而且还有脑震荡综合症。在后来的一次去哨所慰问中,由于地上冰雪太滑,她掉进了哨所界碑旁的一个深坑里,右腿扭伤,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

  “孙妈妈说话就像吟诗,更像演讲,我们喜欢听她说话。”满洲里市边防某部二连副连长王昌振和很多战士一样,觉得孙妈妈就像自己的亲妈妈一样。其实,这个67岁的老人早在2005年前,就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曾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和“感动草原十杰母亲”等荣誉。

  “虽然我们这些兵儿子不能在您床前尽孝,但我们会用一颗对祖国、对北疆的赤子丹心报答您。在我们眼中,您永远是青春慈祥的草原母亲。”如今,读起“兵儿子”——边防艇队战士任大鹏的来信,这位精神矍烁的老人仍觉得骄傲。这样的信,在她家的储藏室里,不知道有多少封。

  孙菊亭把每次和“兵儿子”的合影装订成册。“晓伟考上军校了,小魏退伍后正学车呢,小刘是大学毕业生……”翻开相册,孙菊亭的情感就像在念叨自己的孩子。

  从一人发展到“十三姐妹”的慰问团

  1990年12月,在一次妇联工作会议上,孙菊亭讲了她在边防哨所的经历和感受,听得每个人心里都酸酸的。会议结束后,满洲里市 民政局优抚科科长张淑英、文联主席戴雅丽、三道街小学老师张静等纷纷找到孙副市长,要求为子弟兵做点事。就这样,来自市政府、教育、医院、文化、街道等不同行业的13名素不相识的姐妹,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走到了一起。

  由于边防连队和哨所高度分散,为了让官兵们感受更多的母爱,“兵妈妈”们进行了分工承包,主动到各连队“认亲”。每年新兵入营、老兵退伍,正月十五、建军节等合家团圆的日子,她们都要走进军营。

  在“团长”孙菊亭的努力和感召下,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对拥军工作相当重视,每年拨专款用于拥军经费。可这对于走遍满洲里800里边防线只是杯水车薪,“兵妈妈”们就自掏腰包, “张妈妈是最能侃价的。”张妈妈叫张淑英,是满洲里市民政局优抚科科长。从事优抚安置工作开始她便和军人打交道,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去连队为战士们做饭,采购时都少不了她。

  “经费实在是太紧张了,每去一个连队都要三四千元钱,省下几块钱还可以再为战士们准备一个菜。”张淑英提起采购经历,有些不好意思。她自己买菜从来不讲价,但给战士们买东西,她心疼多花的每一分冤枉钱。“很多连队离市区都有百余公里,那时候条件很不好,去一次不容易,总想为他们多带些东西。”

  7月22日,记者随“兵妈妈”拥军团来到边防某部一连驻胡列也吐哨所,这里是满洲里市最东边的边防哨所。还未进哨所,战士们便列队欢迎,等“兵妈妈”们一下车,战士们便蜂拥而上,把她们团团围住。孙菊亭拿出上次来时和战士们的合影,“别抢,别抢,每人都有份儿。”孙妈妈嗔怪着。

  “‘兵妈妈’没有一点儿官架子,我们指导员结婚,父母没来,她们就是婆家人。”边防某团二连的岳超悄悄告诉记者。岳超说的指导员叫路永胜,老家在山西临汾。2006年8月6日结婚前,他还在部队急训,是七八个“兵妈妈”帮他筹办婚礼,她们送的微波炉一直没舍得用。

  “部队生活让我留恋至今,有两样东西我一直保存着,一是参军时父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信,另一个是‘兵妈妈’亲手给我织的驼色毛衣。”一名复员战士给班长的信中写道。指甲刀、热宝、收音机,这些战士们最需要的日用品都是“兵妈妈”的礼物。

  边城唱响拥军歌

  在“兵妈妈”的带动下,一股拥军热潮在边城满洲里涌动。

  满洲里市政府在得知“兵妈妈”拥军团的故事后,每年还专门下拨四万元经费进行支持。

  李斌,“红磨房”蛋糕房的老板,每个月都组织给战士们过一次集体生日;任秀文,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被战士们称作“编外给养员”,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哨所义务送水……

  最让满洲里军民难忘的,是某边防团完成国防施工任务中的动人故事。一次,该团奉命沿中俄、中蒙边境线埋设界桩,工期紧、任务重,特别是运输车辆严重不足,部队官兵焦急万分。 “兵妈妈”和市双拥办积极奔走,满洲里全市“总动员”:厂矿企业纷纷派出工程车辆帮助部队抢运界桩,一些个体车主主动加入运送施工物资的行列。这次施工,全市各届共出动运输车1900多台次,帮助部队运送水泥界桩10000多根,保证了国防施工任务高标准完成。

  某边防团政委孙炳文告诉记者,在“兵妈妈”拥军团的带动下,多家单位与各个边防连队结成双拥共建对子,先后为一线连队配备微机和彩电50多台,购置藏书1500册以上;满洲里铁路换装所举行“千里边防送光明”活动,使800里边防线上所有哨所全部通了“长明电”……

  本报记者 史文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