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区老年饭桌面临运营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03:53  京华时报

  

社区老年饭桌面临运营困境
▲午饭时间,老人在东直门胡家园17号楼的老年饭桌吃得很开心。本报记者张沫摄

  ■社区调查

  本期关注焦点

  社区老年饭桌在受欢迎的同时,却面临运营困境

  本期抽查样本

  东城、宣武等地的多个小区

  由于无法盈利、众口难调,成立了近两年的东直门胡家园社区老饭桌最近易主了。今年6月,东直门街道正式接管了社区老饭桌,并将服务扩大至整个辖区,但老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前景依然令人担忧。据了解,本市包括城八区、房山区、顺义区在内的10区县,共有472个社区成立了老年饭桌。近日,记者走访了东城、宣武等地,发现这项对老年人而言“最实用”的服务,如今却普遍面临经营、监管、场地等方面的困难。

  ■抽样调查

  每月亏损一两千元

  东直门老饭桌建在胡家园17号楼1层,为了尽量减少油烟和噪音,不妨碍周边居民的生活,工作人员不得不将后厨的窗户封死。中午11点,大师傅在闷热的后厨忙得大汗淋漓,不到20平米的餐厅有些烟雾缭绕,陆续有老人拎着饭盒来打饭回家。

  “今天有鳕鱼吃呢,自己在家做多麻烦。”78岁的刘大爷给自己盛了一大碗红焖鳕鱼和黄瓜炒蛋,他每顿中饭都来,“虽然油烟有点呛人,但和邻居们吃吃饭聊聊天感觉很好”。刘大爷说,以前的厨师是一名家庭主妇,菜品口味都很一般,但被街道接管后,街道从家政公司找了专门的厨师,每天供应一荤一素一汤外加主食,收费7-8元,有些老人嫌贵就不来了,“但现在物价高,这个价钱也可以了”。

  给堂食老人盛完饭菜后,服务员小孟忙不迭地用塑料餐盒装了几十盒饭菜,让同事骑车送往各个订餐老人家中。她说,老饭桌覆盖了整个东直门地区,固定的食客已经从9人上升至30多人。南部的老人嫌路远,大多选择外送。由于胡家园位于北部,无形中增加了人手压力,忙起来,连厨师也要帮忙送餐,“要能迁到中部就好了,但地方真的难很找”。

  据街道工作人员张菀芸介绍,尽管水电气、房租全免,胡家园社区老饭桌还是在开办之初就遭遇了亏损问题,一荤一素7元的价格不但让不少老人嫌贵,还无法满足正常经营的需求。目前,改版后的胡家园老饭桌每月仍要亏损1500元到2000元,这部分的空缺只能靠提供服务的家政公司,用其他项目的收益来填补,“老饭桌不是营利性的,办不了执照等,无法做点附加生意来填补”。张菀芸还说,由于没有办证,卫生监督等方面的工作都暂时由街道工作人员承担。

  依托餐馆保证品质

  与东直门老饭桌不同,宣武区宣东社区的老饭桌挂靠在辖区内的黄记煌焖锅店里。这家主打焖锅的饭店,每到午餐时间,都要为辖区的老人提供专门的场地和饭菜。

  近日,记者来到该店,时值饭点,数十位老人正在“老饭桌专区”津津有味地享用午餐,还有几位老人正等着服务员将饭菜装好带走。当天供应的是冬瓜肉丸、清炒油菜、番茄炒蛋和番茄蛋汤。据服务员介绍,每份午餐8元钱,考虑到老人们喜好不同,每天都会更新菜品,并且准备了米饭、馒头、花卷3种主食。

  居民王大妈说,她今年73岁,平常自己在家,最头疼的就是做饭。几个月前,听说社区有老饭桌了,她立刻就去居委会签了份合同,到黄记煌交了伙食费。现在,中午下趟楼,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再方便不过了。王大妈还说,饭店的服务员都特别热情周到,环境也很干净,这点让大家都特别放心,“他们还会经常问问我们的意见,我们年纪大了牙口不好,米饭就煮得很软烂”。

  负责人杨先生说,老饭桌是饭店和居委会合作的项目,老人们在居委会签约,再到饭店交一个月或半个月的伙食费,就可以来用餐了。由于饭店主打焖锅,给老人们准备的菜品是总公司的研发部门专门设计的食谱,保证营养美味。目前,有30多位老人在这里用餐,反映基本都不错。但是,由于老饭桌目的是为老人提供服务,要照顾老人的消费观,每人每顿8元钱的价格最多只能保本,“赶上菜价高时都是赔本的”,杨先生说,好在饭店有其他生意盈利,可以填补这部分的支出缺口,“饭店有其他生意,在货源上也会便宜一些,算是我们继续办下去的优势”。

  ■现状

  老人欢迎维持困难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老饭桌在老年人当中颇受欢迎,方便、省心是老年人们愿意选择老饭桌的重要原因。不少老人表示,年纪大了不愿动弹,有了老饭桌,每天起码得下楼溜达一次,吃饭时间还能和老邻居侃侃山,很愉快。但由于自身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当下老饭桌确实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利润太低、缺乏相应规范和场地缺乏最为严重。

  困难一:利润率低难以维持

  老饭桌的初衷是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老人大多节俭,普通饭店的价格肯定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年饭桌的主办方压低价格提供服务。由于利润率太低,如果规模不大,成本就非常高,一再亏本对持续经营是个不小的打击。

  困难二:场地难选油烟扰民

  在城八区,想要找一块专门的场地来办老饭桌非常困难,太小、太远、环境不好,场地难求直接影响了老饭桌的质量。为此,不少社区都只能把老饭桌建在居民楼里,这样一来,油烟、噪音又影响了居民们的生活,便利了老人们,却打扰了楼内的其他居民。

  困难三:没有标准缺乏监督

  目前,老饭桌大多由居委会或街道办来负责,但作为服务行业,一直缺乏固定的服务标准和监督机制。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员工的体检等监督工作,都不是居委会和街道能够负担起来的,怎么服务、菜品的营养搭配等也应该由专业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

  ■官方说法

  民政部门

  个别社区开始试点补贴

  据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本市包括城八区、房山区、顺义区在内的10区县,共有472个社区成立了老饭桌。主要经营模式有居委会或街道办承担老饭桌服务、基层政府建立送餐部门、依托辖区内饭店和依托送餐公司承担服务4种。目前,政府已在海淀等区县的个别社区进行试点操作,出资扶持鼓励餐饮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老饭桌服务,“每人每顿补贴1元至2元”。根据试点情况,探索建立全市老年人长远、长久的午餐配送体系。

  据了解,今年7月,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全被市老龄办接管,目前,有关工作人员已在各个区县,就老年饭桌的情况进行调研。

  ■委员意见

  市政协委员吴文彦:

  需要政府扶持和社会化服务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吴文彦常年关注养老工作。她认为,完全由居委会、街道来承担老饭桌服务并不现实,由于基层政府机构本身的职能局限,必然要面临场地、经济等各方面问题。

  “政府扶持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吴委员说,办老年饭桌可以联系辖区内的单位食堂或者餐饮部门合作,由政府出面,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贴,但具体服务还是要由企业来做。由于餐饮企业规模化经营,可以把承办老饭桌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加之本身就接受食品卫生等相关部门监管,老饭桌的服务标准等也可以参照正常经营的部分。此外,在菜品开发、营养搭配上,餐饮企业有专业的厨师,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老饭桌要真正能满足老人,而不是让老人们为了图方便而将就”。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吴旖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