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共货币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04:10  南方都市报

  指点旧闻

  国共内战后期,国统区经济和金融货币体系也随着国民党军事失败迅速陷于恶化。

  由于反共战争的需要,国民党政府每年的军费支出远远超过预算,巨额财政赤字诱发的通货膨胀已成为国民党控制区积重难返的经济毒瘤。国民政府一方面 企 图 用 控 制 物 价 、 币 制 改革、外汇管制等措施走出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方法破坏解放区的经济供给和民生秩序,比如发行购粮贷款,令粮商携带大量法币到解放区高价收买粮食;通过经济封锁,使解放区出口的粮食、土产只能换回形同废纸的法币;此外,还通过制造假币、谣言扰乱解放区的本币等。

  为了防止解放区物价大起大落,减弱国统区物价猛涨和货币急速贬值对解放区的影响,并与国民党政府所发行货币争夺市场,防止战争资源和民生物资的流失,早在1948年5月中共华北金融贸易会议就提出了货币斗争的主要任务是,“跟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而努力扩大本币的阵地,并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而调剂蒋币外汇,掌握蒋币比价”。会议将货币斗争同中共的信贷、金融、贸易、物价、私营工商业等问题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反击国民党政权的一条特殊战线。

  1948年下半年,伴随着国民党推出的金圆券的改革计划,中共将货币斗争的目标集中在金圆券上。

  金圆券的仓促出台是为了挽救国民党风雨飘摇的财政金融危机,但国统区经济萎缩、财政入不敷出的大背景下,以换发或增发纸币的广泛,注定逃不脱失败的困境。为了挽救急速贬值的金圆券的命运,国民党又酝酿新的金融改革。1949年7月,在广州刚组建的阎锡山内阁将货币的金本位制推向银本位制,银元券作为一种主币又担当起挽救国民党政权的职责———这是国民政府在败退大陆前进行的最后一次币制改革。本来国民党政府对这次改革也曾寄予厚望,但因为银元券与银元并行流通,更造成了国统区货币市场更加紊乱。

  针对这种搜刮民财的货币双轨制,中共首先展开舆论攻势,号召人民起而攻之,拒绝兑换。国民党迅速自乱阵脚,如今日港闻报道“央行收兑镍币案”,就是准许两套价值悬殊、版式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致使币政紊乱的例子。

  《港闻中国》特约评论员 廖方舟

  (暨南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生)

  寻找历史

  本 报 正 推 出 《 港 闻 中 国·1949》大型断代史解密报道,重温人民政权新生过程。如果您有记录1949年中国历史大变局时的文本资料或物件,如果您身边有历史见证者,请和我们一起在碎片中还原新中国的建政细节。

  电话:83325000

  传真:83264203

  或登录:new s.oeeee.com /gw zg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