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桥一步步凝结的情感 一桩桩往事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04:56  哈尔滨日报

  ◎撰文/实习生 秦嘉楠 董欣 本报记者 王坤 鞠红梅 ◎摄影/本报记者 李毅

  5月17日,正在拆除作业中的湖南株洲市红旗路高架桥发生大坍塌;

  6月29日,黑龙江哈伊公路铁力市呼兰河大桥发生坍塌事故;

  7月15日,津晋高速公路天津—塘沽收费站东侧800米处,一匝道桥坍塌……

  今年国内桥梁坍塌事件偶有发生,也让人们将注意力放到了那些老桥身上。

  哈尔滨的桥不少。在全市三四十座桥中,跨江桥、跨线桥、跨河桥、立交桥……几乎每一类型中都有国内翘楚。有的桥创造了国内第一,有的桥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哈尔滨有历史的老桥也比比皆是。悉数老桥,霁虹桥、滨洲桥、东江桥、承德桥、中山桥……它们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无数的行人和车辆从它们背上踩过。霁虹桥,平时提及时只被称为道里区与南岗区的咽喉要道。前些天,它要被拆除重建的风声一起,立即引发市民的广泛关注。83年老桥凝结的情感,一时间迸发得淋漓尽致。一座老桥的魅力,由此可见。

  老桥,是哈尔滨人眼中的宝贝。哈尔滨人对老桥难以割舍,是因为那些感情是用脚日复一日踩出来的,是和那些峥嵘岁月紧密相连的。老桥厚实的背上所承载的,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东江桥的封闭、三棵树跨线桥的整修、太平跨线桥主体的坚固……这些皆因我们的桥曾走过重建设轻保养的弯路。近年来,在城市大拆大建浪潮中,大量历史建筑不复存在,数量急剧下降的历史建筑受到政府和市民的日益重视。而这些老桥,当年建得坚固,但若想留得更久,需要的不仅是被作为历史建筑的重视,更需要及时到位的维修和保养。那是延长老桥寿命的唯一“法宝”。

  霁虹桥等老桥,代表着城市桥梁发展的主脉络,它们的命运已经成为整座城市桥梁生命的一个缩影。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发展脉络,不但标志着一座城市工业文明走向成熟,更是城市自信心与实力的体现,是一座城市最厚实最珍贵的家底。

  83岁高龄的霁虹桥

  全市桥梁生命的缩影

  在很多外地人和国外游客的记忆中,防洪纪念塔可能是被提及哈尔滨印象中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镜头。而在更多哈尔滨市民的心目中,还有一座桥,架起了他们对追忆哈尔滨往事的责任感和难以割舍的情结,它,就是霁虹桥。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的《哈尔滨电影地图》一书中,这样写道:“霁虹桥,几乎所有有关哈尔滨的老电影中都有它的镜头:《赵一曼》中,日本宪兵的皮鞋踏过它;《花园街五号》中,老式的上海轿车车窗中多次出现过它;《夜幕下的哈尔滨》中,霁虹桥也成为标志性的镜头。”

  唯一,245座保护建筑中的记忆之桥

  哈尔滨迄今为止确定的245座保护建筑中,只有一座桥列入其中,且是一类的重点保护对象,它就是建于1926年的霁虹桥。

  作为哈尔滨桥梁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线立交桥,从当初建成通车到现在,连接南岗区和道里区两区交通要塞的霁虹桥始终是哈市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它巧妙结合地形,随坡就势,使桥上的行人在地势自然起伏中不知不觉通过桥面。品味霁虹桥的美,在行驶的公交车中就能实现:四座方尖碑矗立,栏杆上镶嵌中东铁路的“飞轮”路徽,桥柱上有狮面浮雕……无论从何种角度欣赏,霁虹桥的美都是别具一格、无与伦比的。它的美,还分散了因地势本该行走吃力的行人的注意力。在老桥上走了几十年的几位老居民告诉记者,霁虹桥的魅力还在于桥下———3个桥拱由依次排列的两组26根桥柱托举,外端的桥柱顶部分别有狮面浮雕。乘火车从哈尔滨火车站启程前往北部或西部,隔着车窗便能感受到这座承载城市记忆的老桥所带来的各种美好情绪,那是关于乡情、记忆和寻根的。

  凭栏眺望,记者很快便注意到,霁虹桥并非与铁路正交,而是斜交,连桥下的柱子都是斜线排列。依地势而建的施工,当年究竟到了何种难度,83年的老桥已默默做出了回答。

  忧虑,当情感遭遇钢筋水泥的现实

  历经83年风雨,老桥在抗震、抗压、设施维护等各方面渐生出了各种安全隐患,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也暴露出了设计局限和交通瓶颈。当承载记忆的老桥遭遇钢筋水泥的现实,是老桥让步,还是城市让步?

  霁虹桥是哈尔滨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一类保护建筑,《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条例》中规定,一类保护建筑,不改变建筑原有的立面造型、表面材质、色调、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室内装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保护建筑附属设施和庭院、绿地的用途。在保护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在体量、高度、色彩等方面与保护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这些规定,可见哈尔滨市对保护建筑的尊重程度。原则上说,霁虹桥是不能动的。

  《条例》规定,因国家建设需要或者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对保护建筑进行动迁、迁移或者拆除的,经市规划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通常我们对保护建筑所采取的“修旧如旧”保护原则,是仅限于可实施、可操作性。与其他244座保护建筑最根本的不同在于,霁虹桥首先是一座事关交通运力的桥,且还是一条交通要道。一旦它的各种隐患到了必须要解决的程度,面对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老桥的命运可能需要慎重地重新思考。

  保养,老桥命运映射全市桥梁生存状况

  从老桥霁虹桥的命运,其实可见全市甚至全国桥梁目前普遍存在的整体状况。松浦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技术总顾问、高级工程师李成栋认为,桥梁的维修和保养至关重要。从近几年部分城市出现的重大桥梁坍塌事件来看,有关部门对桥梁维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混凝土桥的一般寿命有50年,这是一个保守数字。由于建筑材料本身的性质,以及冻害等涉及防水的设计考虑,维修和保养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一座桥的寿命。桥要建得结实,但维护同样是关键。李成栋介绍,就美国来说,全国50万座公路桥中,就有20万座已经有了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同程度损坏。桥梁损伤问题,是世界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的老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年久失修、建筑标准不够、荷载疏于管理等。老桥的寿命究竟能否延长,关键在于保养是否及时到位。与霁虹桥建设原理相同的太平跨线桥也是一座老桥,尽管表面设施有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但就本体来说,专家的勘测结果是“保养得很好”。老桥不仅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哈尔滨建国前的老桥多数是由日本人或俄国人建的,这其中某些建设技术在现代桥梁中仍可沿用,甚至可以说是建筑界的一个范本。只要把桥保养好,寿命是完全可以延长的。这也应了很多老百姓所讲的:老的东西都抗用。83年的霁虹桥也是一样,即使外表局部出现了损伤,从技术量定上也定为“危桥”,当年的荷载标准低于现代标准,日常管理也存在桥上、桥下分工不明的弊端,但由于当时在设计和技术上是保守的,留有一定余地,李成栋认为,霁虹桥还有一定潜力,如果维修和保养跟得上,严格控制荷载、加强管理,还可以延长寿命。维修与保养对一座桥的寿命究竟有多重要,霁虹桥的命运就说明问题。

  在城市发展的脚步下,老桥也暴露出设计上的局限性,对于霁虹桥来说,桥下和铁路线之间的高度在近几年开始出现争议。如果哈大齐专线开通,铁路电气机车化,就需要高度上再增加一米,霁虹桥的现有高度可能存在不足。

  老桥重生凝固城市记忆留存厚实家底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鸿杨认为,在哈尔滨,像霁虹桥这样的老桥还有很多,即便不是保护建筑,也同样承载着市民的感情,那些感情是用脚踩出来的,是和那些峥嵘岁月紧密相连的。霁虹桥是外地人对哈尔滨认识的一个开始,因为它不仅是下了火车前往道里商业区途中经过的第一座桥,还是蕴含了沧桑历史和人文情感的精美艺术品。它所体现出的气质与风韵,是哈尔滨任何建筑都无法替代的。

  这些老桥因城市进步而走向不同命运,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脚步,一些老桥已经结束了生命或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它们留给城市的将是一种重生,而它们留给哈尔滨人的记忆,也成为厚实的家底。

  挥别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东江桥

  东江桥,是松花江上的第二座桥,也是我国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它1932年始建,1934年竣工。在1986年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前,是江南连接江北,以及哈尔滨市连接大庆、伊春、黑河的唯一公路交通特大型桥梁。

  因为曾经的唯一,它给哈尔滨人留下了太深刻的记忆。东江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是铁路单行线,上层是可供两车并行的公路,公路两侧是1米宽的人行道。

  李成栋认为,超载是缩短桥梁寿命的重要因素。东江桥的封闭印证了这一点。前几年,由于大中型货车昼夜不停地从东江桥上通行,桥面焦油因长期重压已被挤到两侧,桥面多处破损,有的甚至裸露出混凝土层和钢筋。从2005年底,市交通、公安部门邀请省内著名桥梁专家对东江桥进行了三次实地观测和论证,专家发现,仅一个月桥上脱落的铆钉由107枚猛增至196枚,尤其是支撑公路桥面受力点的铆钉已开始脱落。专家认为,该桥公路路面在车辆荷载冲击作用下,或恶劣天气影响下,随时有发生钢梁脆断的危险,已属高龄危桥,建议修复或报废。2006年12月,东江桥被专家鉴定为危桥并予以封闭。

  目前,东江桥上层公路路面封闭,下层仍然可通火车。但火车要以40公里以下的时速缓行。这座老桥是修是拆,相关部门尚无定论.。最早最美的江桥也可能拆除———滨洲桥

  说滨洲桥是哈尔滨标志之一,并不为过。黑色的钢桥深深地印在哈尔滨人的生活中。它是哈尔滨最早的桥,也是哈尔滨人心中最美的桥。

  它建于1900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桥。石墩钢筋结构。全长1050.87米,宽7.2米,共有19孔。桥面铺设单轨铁道。由于桥梁钢质不良,1941年,桥梁普遍出现裂痕。为此,当时的铁路管理部门决定:限制双机牵引机车过桥,并将过桥车限制在时速30公里以内。1962年至1964年,进行了全面大修。更换了桥梁,并在桥的两侧增设了宽1.2米,并装有行人扶栏的副桥,为两岸过往行人,特别是每年开、封江季节创造了过江的方便。使过桥车速恢复到原设计水平的时速50公里。

  然而它作为铁路桥,单轨铁桥通行能力受限。相关专家说,根据时代的需求,需要重建。如果仅作为景观保留,又占着铁路线,所以它也可能被拆除。

  全城期待跨时代的大桥———松浦大桥

  松浦大桥全城期待,这样说并不为过。在东江桥封闭,松花江公路大桥不堪重负的时候,松浦大桥是市民解决两岸交通问题最近的期待。

  24日,在松浦大桥建设工程建设指挥部,技术顾问激情高涨地讲解起这座大桥。它主桥桥宽近40米,双向8车道,建完后将成为全国最宽的桥。也是哈尔滨市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工艺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结构最新颖的特大型跨江桥梁。为建设它,技术人员采用了十几项先进技术,其中包括为了早日建成而采用的冬季施工技术。

  链接

  记忆中的哈尔滨老桥

  ○第二座跨线桥———许公桥(景阳桥)

  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名许公桥是为了纪念爱国志士。但大多市民知道的桥名是景阳桥。这座桥曾重修过,由于外表并不美观突出,市民对它的感觉也不是很强烈。

  ○最早的跨河拱桥———中山桥

  中山桥始建于1937年,是连接中山路和红军街,跨越马家沟的大桥。桥长23.4米、宽21米。1996年,市政府对该桥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桥长54.6米、宽50米,是通往香坊区、原动力区主干道上的桥梁之一。今年南岗区对中山桥采用欧式建筑风格改造。在桥栏的选材上采用风格厚重、艺术味道浓厚的球磨铸铁。同时,中山桥的桥栏将采用绿色,并雕刻精美的花纹。原中山桥仅有一个大拱,改造后的中山桥将在大拱上搭配6个大小不一的小拱。4个高大的桥头装饰柱将突出中山桥造型,在青灰色的石柱上配有线条优美的花瓣浮雕,在石柱的上方将搭配4个优美的手握爱之箭的小天使雕塑。

  ○消失了的最早的石桥———万缘石桥

  哈尔滨市最早修建的石桥是哈(哈尔滨)富(富锦)公路上的万缘石桥,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该轿为石砌墩台,钢筋混凝土梁,上面砌方块石。全长60米,共3孔。1960年遭洪水浸冲,成为危桥。1964年改址(哈尔滨至同江公路3公里+200米处)建成永久性新桥。

  ○另一座坚固的跨线桥———承德桥

  始建于1939年,在哈尔滨烟厂北侧,是南岗区与道外区分界处的主要跨线桥梁之一。桥下为滨北铁路线,桥主体为双孔钢筋钢架混凝土结构。人行道铺装的是步道板,两侧为水泥墩或扶栏,浑然厚重,美观坚固,桥面的载重负荷为13吨。

  除这些桥外,还有1938年修建的果戈里桥(义州桥);解放后哈尔滨市修建的第一座、但已被拆除的康庄桥;解放后修建的第二座、目前仍在使用的和兴桥;1963年修建的机场路上的天合桥;1965年修建、在全国第一个使用预应力空心板梁的三棵树跨线桥。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市建路建桥速度加快。1992年修建了第一个完整的城市定向通行的立交桥———南直桥。1993年,修建八路五桥,安发桥、西大直桥、教化桥、文昌桥、宽城桥都是建于此时。1994年,建设九路九桥,承德桥、南极桥等桥纷纷出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