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架起生命的桥梁

  ——康定“7·23”泥石流97名被困群众脱险纪实

  7月23日1点多钟,康定县干沟村响水沟,暴雨倾盆。为赶工期,26岁的云南籍务工人员王先良和5名工友仍在工地上加班。

  2点多钟,工地突然停电,一片漆黑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正悄悄逼近。

  3点钟左右,王先良突然听到响水沟深处传来巨大的轰鸣声,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咆哮的泥石流顺着陡峭的山沟铺天盖地冲出,王先良甚至看到20多米高的夜空中,翻滚的巨石碰撞起火花。

  几个人扭头就往50米外的施工隧道中跑去,泥石流掀飞一台铲车,又追着王先良的脚步扑进了隧道,一直淹到40多米处。

  这条120多米长的隧道位于当地S211线瓦丹炉复建工程主隧道旁,隧道尽头是部分工友们临时居住的工棚,还住着许多探亲的家属。

  所有人都被吓呆了,黑暗中传来孩子的哭泣声。王先良听着隧道外恐怖的轰鸣声,小声地安慰着妻儿:“不要怕,党和政府肯定会派人来救我们的。”

  就在工友们在黑暗中等待救援时,康定县委县政府已接到响水沟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消息。20分钟内,康定县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援指挥部也同时成立,20多名县级各部门领导分别带队赶往事发现场。

  康定县委书记相洛在赶往响水沟途中接到报告,泥石流挤压了大渡河河床,河水倒流,有形成堰塞湖的趋势。相洛一边紧急向甘孜州委汇报,一边联络大渡河沿途各乡镇,安排人员紧急疏散,并对前往干沟村方向的道路实施紧急交通管制,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5点20分,相洛赶到距离响水沟200多米处,堰塞湖险情已自行解除,但脚下数百米长的路段已消失得无影无踪。10分钟后,州县各级相关部门、武警消防官兵也已赶到。暴雨中众人兵分两路,一路绕道响水沟上游,迂回接近被困隧道;另一路返回姑咱镇方向,从电站工程12号支洞穿行,全力向事发点前进。

  石川是康定县水电移民指挥部一名普通党员,凌晨3点刚过,还在睡梦中的他接到通知:响水沟发生泥石流,90多人被困隧道。石川穿着一双凉鞋赶到了现场。

  他与另外5人绕道在暴雨中爬山翻坎地向那条隧道赶去。黑夜里暴雨中,石川记不清滑倒了几次,身上划出多少口子,6个人中很快有3人掉队。当石川3人抵达位于响水沟一侧的S211线主隧道口时,平日通往被困工友所住施工隧道的一座便桥已被河水冲毁,7米多高的桥墩只剩下不到一半,因泥石流改道的大渡河咆哮着从下面穿过,12米宽的距离成了横在面前的天堑。

  此时,康定县、舍联乡、干沟村的数十名党员干部以及水电十四局的一台挖掘机也已赶到S211线主隧道口,施工人员用钢板和木板铺设起一座12米长、20厘米宽的便桥。

  这是一座通往被困群众的 “救生桥”,但要走过这座桥,需要极大的勇气:桥宽仅20厘米,除了一根施工人员拴住的绳索,没有任何保护设施。桥下是湍急的大渡河,巨大的浪头打得窄桥晃动不已。

  石川和康定县国土局副局长廖文东主动报名上桥。当石川小心翼翼地站在桥上,浪头不断打在他的脚上,整个人随着窄桥在7米多高的空中不停地摇晃,他手中紧攥着一条绳索,一步步向对岸挪动,12米的距离,他足足走了20分钟。

  石川和廖文东终于来到被困群众所在的施工隧道口,这里已经堆起了厚厚的淤泥,一辆翻倒的挖掘机深陷地下,只有车顶露在外面。两人一起跳进齐腰深的淤泥,艰难地向隧道深处爬去……

  当已成泥人的石川和廖文东出现在被困群众面前时,人群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王先良回忆说:“当看到他们出现时,我知道我们有救了。”

  随后,大家拆掉工棚顶上的竹胶板和木板,在淤泥上铺成一条逃生通道。此时隧道外已是天光大亮,在武警战士的保护下,众人有惊无险地通过那座临时搭建的便桥,再由挖掘机“吊”到上方的主隧道口。

  经过8小时奋战,97名被困群众终于逃出险境,没有一人伤亡。

  新华社记者 江毅 陈健(据新华社四川康定7月26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