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岱家山碉堡能否抵挡“城建拆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08:42  东方网-文汇报

  

岱家山碉堡能否抵挡“城建拆除”

  岱家山碉堡蓬字守望台。沙月

  上周,湖北媒体刊发消息称:“从武汉市城市规划局获悉,武汉最大抗战碉堡——岱家山碉堡群及其核心主堡‘警备汉口区蓬字守望台’因阻碍城市三环线建设即将被拆除”。

  尽管这一消息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拆除工作也没有开始,但武汉市三环线北段要穿过岱家山,高架桥已经逼到了碉堡群的近处,通往碉堡群的路已经成了一片瓦砾废墟,路边的房子都拆了。

  不少武汉市民与网友鉴于当地发生过的拆除文物搞城建的先例,他们认为在71年前武汉会战中没有能够抵挡住日寇进攻的岱家山碉堡群,有相当大的可能将因阻碍城市建设被拆除。

  对此,热心的武汉市民与网友呼吁:岱家山碉堡群是抗日战争遗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文物,是日军侵华的重要铁证之一,应受到保护。

  核心主堡重新“露脸”

  岱家山是武汉市汉口东北出口一座孤立的小高地,是拱卫大汉口北门的唯一制高点,也是武汉北衔中原的咽喉要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武汉开始在岱家山、张公堤一带修建碉堡群。

  一直被“抢种”的民房包围得密密实实的岱家山抗战碉堡群的核心主堡“警备汉口区蓬字守望台”,最近因武汉市三环线工程在周围民房全部拆除后重新“露脸”。

  “蓬字守望台”,是1933年由武汉警备旅旅长叶蓬主持修建的,是碉堡群中最大的一个。主碉堡有三层楼高,呈椭圆形,长20多米,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20多个射击孔遍布四周,可供数十人作战使用。

  正面石墙上雕刻的“警备汉口区蓬字守望台”以及“民国二十二年夏建”(1933年)等清晰可见。因年久失修,碉堡看起来残破不堪,碉堡前的一座私房已被拆除,留下一地瓦砾砖块。

  5年前“蓬字守望台”碉堡内曾住有一老人,他去世后村民们就在碉堡前建起了私房。前不久,因武汉市三环线北段要穿过岱家山,房屋拆迁后守望台才得以重见天日。

  提案多次呼吁“救救碉堡群”

  武汉市文史研究员徐明庭认为,碉堡群是武汉存在较为完整的日军侵华铁证体系,应加大研究整理力度,使之与上海的铁证遗迹形成“日军侵华铁证长江体系”,让后世子孙不忘侵略者犯下的罪行。

  去年7月15日,武汉市政协委员陈荣华再次向市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迎接抗战胜利纪念日,保护岱家山张公堤碉堡群》提案。

  陈荣华在提案中呼吁有关部门:尽早修复、保护岱家山和张公堤的碉堡群,向中国抗战胜利65周年献礼。

  这是陈荣华第二次提交这一提案。2005年他曾提交《迎接抗战胜利60周年,在岱家山建造武汉抗战纪念广场》的提案。江岸区政府回复:建造纪念广场不仅需要上千万元资金,而且涉及公共设施用地问题,必须由市政府统一规划,区政府力所不及。

  早在2003年,宋俭等8位市政协委员就曾联名向市政协提交过第一份关于保护和修复岱家山炮楼及碉堡群的提案后,社会各界“救救岱家山碉堡群”的呼声不断。

  “令人遗憾的是,调研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却迟迟没有结果”,岱山社区书记邓启发如是说。

  拆与不拆:疑云重重

  武汉市三环线北段要穿过岱家山,如今,包括“蓬字守望台”在内的碉堡群因三环线动工拆迁重见天日,会不会因为武汉市的三环线施工而被拆除?

  网友沙月7月初专门为岱家山碉堡群的命运打电话咨询了武汉城市规划院和市文化局,他在博客中透露,规划院答复:“岱家山碉堡群不会拆。没有拆的规划。”而文化局文保处称:“不会拆。不仅不会拆,那里还要做成抗战的文化园。”

  对此,有网友说武汉曾发生白沙洲卢家老宅被拆的教训,不会轻易相信相关部门的说法。据介绍,当年相关部门白天表态卢家老宅是武汉优秀历史文物要保护,当天晚上老宅还是被拆了。而媒体第二天还报道说“卢家老宅”肯定要被保护。

  沙月7月20日在其博客中介绍,自己专程到碉堡群附近三环线高架桥工程项目部探问究竟,负责施工的武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的工程师明确表示,按施工图,岱家山地势太高,将要把整座山铲平,来修成一条路。这就意味着“蓬字守备台”等碉堡要拆除。

  根据工期,最迟在今年十月,“岱家山”的“山”将被铲平。该工程师表示,他们知道碉堡群是有名的文物,到时候,也会想办法,但是必须按照规划来施工的。

  对此,网友“火柴&女孩”称,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固然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如何将历史文物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有机地科学地结合起来,那是在“拆”与“不拆”之争上更理性的升华,那才是各级领导、决策者在规划城市建设工作中必须首先考虑的。她认为历史不能改写,记录历史的遗迹尤为重要。这个守望台,是武汉乃至中国屈辱史的一个记录,它见证了中国人民誓死对抗侵略、浴血保卫家园的精神。而这类遗迹因各种原因而慢慢湮灭,更变得弥足珍贵。

  沙月则表示,城市重大建设项目应该进行;城市重要历史记忆尽可能的保护,应该是可以两全其美的呀,为什么会变成了一对不共戴天的矛盾呢?

  本报驻鄂记者钱忠军(本报武汉7月26日专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