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珍贵记忆聂耳手写日记藏昆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08:45  云南网

  

珍贵记忆聂耳手写日记藏昆明

  聂耳的手写日记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纪念 记者杨海冬/摄

  

珍贵记忆聂耳手写日记藏昆明

  朱德同志的亲笔题词现藏于昆明市档案馆

  英魂已去天国,音容犹在身边。祖籍玉溪生在昆明的聂耳,虽然一生只有短短23年,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惊叹。少年时希望“习武从军”却梦想破碎,后入歌舞剧社,因耳朵特灵被称“聂耳”。19岁才开始学习乐谱和拉小提琴,在生命的最后2年里创作出数十首歌曲,包括著名的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闻名于世。

  走进昆明档案馆,从2本保存完好的聂耳手写日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人民音乐家”的高大形象,更看到一个地道云南小伙的鲜明印迹,以及他和那个时代之间的种种关联。

  民(国)十六年秋初中毕业,家里叫我谋相当职业,时省师范招收新学制高级师范生,在我和母亲到玉溪的时候预备了所考学科,上少(省城)应考,天那(哪)!这是云南唯一的公费学校啊!投考人数之多,监视之严,实在比我当初投考初师增加了几倍,两次的复试,出三次榜,也算侥幸高中了。——聂耳日记

  聂耳1912年出生于昆明,父亲是玉溪人。他的父亲是一家药店的老板,家境还算殷实。然而,在他童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道开始中落。

  母亲将聂耳抚养长大。他的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但能唱出云南的多首民歌,还继承了丈夫的医学知识,替百姓问诊把脉,糊口度日。

  幸而,聂耳从小就聪明好学,13岁那年投考进入云南第一联合中学。该班只录取了10名学生,他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没钱,上学费用都是借的。

  15岁初中毕业后,他又考入云南唯一的公费学校——云南省立师范学校,进入外国语专业读书。

  十八年三月随十六军军官团编入广州第八路总指挥部军官团驻广州燕塘,因别军所编入的尚未到齐,我们一天只是吃些闲饭,并没有做过什么几操几讲。四月,军官团发资遣散,领到旅费四十元,一月饷四十五元。五月回滇。

  ——聂耳日记

  在省立师范学校读了一年书之后,聂耳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他希望走出云南游历全国甚至世界,“以实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设新的社会”。加之,从小他就听了母亲给他讲述的蔡锷的故事,“护国运动”云南首义的事迹,让少年聂耳的内心深受震动,他认为,那才是英雄所为。

  1928年10月29日,聂耳瞒着家人参了军,被编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体验当兵生活,他才发现“我们一天只是吃些闲饭”,参军5个月后就被遣散了。后来,投考军校失败,他的“习武从军”、“建设新社会”的梦想,也走到了尽头。

  其实,参军救国虽是聂耳的远大理想,书生味重的他,特长却在于文学艺术方面。那就弃武从艺吧,然而,眼下最要紧的是,找一份好工作养活自己。

  五月回滇,仍入省师原班肄业。七月一日自省师毕业,十日离滇赴沪经商。

  十九年一月一日开始输爱给她。

  热闹的英大马路拥挤着穿大衣的,披斗蓬(篷)的,穿单衫的,衣破露乳的行人;汽车急驰着,电车钉铛(丁当)着……千元一条的狐皮,不禁吓我一跳。

  寂静的夜里……想到母亲的慈爱,几乎流下泪来。”“由今天上课的结果,我以后当注意以下几点:1、全弓时一定要拉到弓屁股尖。2、用全毛、手腕是平的。3、慢!慢!慢!……

  日本侵略中国,是在意料中的事,大军开入东北,大施其帝国主义暴行……

  ——聂耳日记

  16岁的聂耳从军队里被遣散回到昆明后,又进入了云南省立师范学校读书,直到毕业。拿到毕业证9天后,他就离开云南到了上海,找到了一份稽查员的工作糊口。不久,其所在商店因为偷税关门,聂耳失业了。

  当时,他在日记中描述了上海滩的街景,可见当时此地已算热闹繁华。

  1930年初,他认识了女友袁春晖,也就是日记中所说的“输爱给她”。

  1931年3月末,上海《申报》刊登招生启事,为了找一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近的工作,他以“聂紫艺”的名字,考入联华帝业音乐歌舞学校,成为一名乐队实习生。这所学校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性歌舞团、明月歌舞剧社的前身。虽然规模不大,在当时的上海滩却是众星云集,颇有影响。

  19岁的聂耳第一次接触乐谱和小提琴,他的小提琴老师是与他同龄的“小老师”王人艺。短短5个月内,他的演奏技艺就大有进步,不久因王人艺离开,聂耳担任了乐队小提琴手。

  就这样,一次偶然的找工作,聂耳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据说昨晚的战争算是顶激烈,每分钟平均响两炮,还夹有机关枪、排枪声,近且响……

  今天是“九一八”,上午去天安门开市民大会。街上戒备极严,在天安门附近的军警更多……因为艺院的失败,有时想回上海。

  《戏剧新闻》社和我要稿,要我写点关于上海电影界有系统的记载,今天一有空便在房里埋着头写。

  近来心绪稍觉安定,虽然今后的生活费还没有着落。好在这儿的生活程度低,少信心吧! ——聂耳日记

  1932年8月7日,聂耳离开上海,4天之后到达北平(北京),住在宣武门外的云南会馆。9月13日报考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没有成功。他又转而向俄国人托诺夫学习小提琴。

  9月中旬,聂耳加入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后因找不到好的工作,他于11月6日在友人的资助下,离开北平回到上海。此后两年,工作稳定下来的聂耳倾尽才情,并且认识了音乐界的大腕人物田汉,两人的合作从此拉开序幕。聂耳的处女作《开矿歌》,就是两人合作完成的。

  两年之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一同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打砖歌》、《打桩歌》、《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打长江》、《采菱歌》、《义勇军进行曲》等14首歌曲,几乎占了聂耳全部作品的一半。

  后来,《义勇军进行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为国歌。这原本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定稿是聂耳到日本后完成的。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东京附近的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死去,年仅23岁。

  聂耳的英年早逝给世人留下太多遗憾,他在世人眼中,永远是那个风华正茂的云南小伙。

  所有引用文字均为聂耳日记原文

  记者张友平 (都市时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