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透视陕北富豪的人生故事:致富后难忘干面包香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14:49  华商网-华商报

  扎根西安,想上MBA课程,为企业长远发展作准备除了搞煤矿盖楼房,能否进军高科技领域

  他们在家乡或朋友面前爱显摆露富,却对媒体过分敏感,甚至抵触至极。

  他们“个性”的财富消费故事,已经成为街头巷尾许多西安市民酒足饭饱后的谈资。

  他们个性大开大合,经历丰富而跌宕,笑中带泪。

  他们就是那些近些年因煤和油暴富起来,但一直在社会公众视野“隐匿”的陕北富豪。

  他们如何走出陕北,并扎根西安?他们在西安怎样投资?怎样生活?这么多年来,他们的人生故事,在西安悄然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低调到“神秘”

  采访屡遭“放鸽子”

  (记者付出诸多努力,屡次约见他们,可拒绝率达90%;约见过程中,遭遇“放鸽子”的情况呈常态;约到后,简短交谈,对方以完全封闭的状态跟你说话。)

  “我无法确定或安排明天的时间……随时电话吧。”这是记者约采陕北富豪过程中,被回应的最多的话。

  一听是媒体,对方说话极简。“您所在单位附近站牌名是什么?”“不知道,我从来没有坐过公交。”“噢,老板都自驾?”“不,我都是走路。”感知到电话那头那股言语的认真劲,让人不敢怀疑对方是在开玩笑。6月29日,记者终于如约来到西安伟丰花园冯雄(化名)所在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二十几岁的“老板”。又等待半个小时后,得以面对面跟他说上了话。

  约好与记者7月5日电话确定见面时间的薛总,当天又临时变卦了,理由是“不方便接受采访”;另外一位陈总,刚确认是记者的来电后,直接挂了电话;“张总7月5日回西安,6日去加拿大,没时间接受采访……20天后再说吧”……

  将手机来电设置为移动“小秘书”的M总,7月6日终于给记者回了电话。“我现在在办公室,你立即过来”。当记者辗转打出租车奔赴M总办公室,却被公司前台告知:M总刚刚离开单位,出去了。

  从事房地产开发的M总,也是陕北富豪代表之一,开发的商业地产项目在西安甚至陕西也小有名气。其办公室,就毗邻正开发项目售楼处。记者只能在这间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看着脚手架上工人们在紧张地忙碌;听着工地上的嘈杂声在这件豪华的办公室里回荡。

  也曾穷怕了

  “放干了的面包香味”难忘怀

  (陕北富豪,曾贫穷、困顿过,如今回忆着,他们还唏嘘不已。穷怕了。穷则思变。)

  在清冽鲜橙味茶香的萦绕下,富豪李冬(化名)打开了话匣子。坐在自己拥有的这家西安酒店里,向记者娓娓道来那些关乎自己,或无关自己的往昔,他显得沉稳而静谧。倒是一些人和事,令听者唏嘘不已。

  陕北榆林有南六县、北六县之分,大家熟知的神木、府谷、定边、靖边等富含能源的县城多聚集在北六县。其中子洲则是南六县之一,没有油,也没有煤。李冬就在子洲长大。在大多数孩子准备上大学的那个年龄,李冬步入社会并开始涉足煤、油。

  1992年左右,李冬开始从“运油”做起。简单说,就是拉油!拉一趟1万元的油,赚1000-2000元,即获得10-20%的利润。当然这是指情况顺利的时候,万一碰到运气差,装了一车水分超标的油,就砸自己手里了。

  讲起当年如何“测评”油质的情景,李冬仿佛又回到过去,当时没有专业技术测探,主要凭自身经验和胆识去辨别油质好坏:用手抓点油,两个手指捻一捻,凭触觉感知水分大小!

  而成就他人生“第一桶金”的是,2004年他在府谷买的煤矿,当时主要为了给自己的焦化厂提供原煤。2005年3月卖了该煤矿,间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煤矿从880万升值到2900万。

  直到今天,他还难掩兴奋,对记者说,前阵子听说该煤矿又被别人转让了:这次是8.6亿!当问到是否后悔自己没将该煤矿持有到2009年时,他很轻松地回答说“无怨无悔”。他深知,并不是每个人在油、煤行业,都能碰上好“运气”。

  在这行,成功者多,失败者也多。李冬回忆说,当时打油井风险很大。由于油层土质的差异,靖边打口油井需要成本100万元,定边则需300万元。“其中钻井环节,需100万元;接下来压炼、囤积需200万元。往往投下100万,还不能确定是否能打出油来。而投资者一般不懂行,全凭胆略来决策。

  说起当年的穷,李冬颇有感触,“记得我姐从西安回家,带给我们一块面包,也就现在的汉堡大小,放在家里好几天,都干了,可是那香味,还是让人难以忘怀!”

  “贵的就是好的”

  买后也说不上来品牌的名字

  (在陕北富豪中,有的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甚至有“炫富”之嫌;有的账上有亿万资金,但手头却很“抠门”,甚至一毛不拔。)

  他们花销主要分布在买奢侈品、豪华轿车,以及购房置业上面,另外旅游、留学是小头。还有部分资金走了典当行。“走进世纪金花,即使你穿着一般,但若能操上几句陕北腔,那么营业员看你的眼神都会不一样。”西安媒体行业的一位时尚达人如此介绍陕北富豪的消费能力。7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被称作西安奢侈品出没地的中大国际。比起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里奢侈品种类数量并不“显赫”,只有三层楼是卖场。但像其他所有兜售奢侈品之地一样,这里同样“人迹寥寥”。

  这时,俩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吸引了记者。不到一小时工夫,仅在一家店就消费将近3万元——两条皮带,两双鞋子;其中一条皮带一万三千八百元。刘姓先生一人划卡买单,记者确认他们来自延安吴起县——陕北石油县之一。买奢侈品的时候,他们对品牌本身并没更多认知,买后也说不上来品牌的名字,只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另一拨在某家奢侈品牌店问询的陕北人让记者驻足,里面店员满脸热情地介绍:这只包包是麻质纤维的,表面很有质感,背上后舒适并赚足品位。这位男顾客的回应令人咂舌:“有啥好看的嘛……跟打过农药似的。”

  实际上,出手阔绰的震撼故事,在陕北富豪里不在少数。诸如豪赌,一晚上输掉上百万、千万,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并不是所有陕北富豪都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一位赵姓陕北亿万富翁,在当地却背着“很啬气”(吝啬)的名声。

  “赵吃一份16元的‘榆林大烩菜’,吃不完就打包回去。远亲近邻有难的时候,赵也不帮帮别人,只把钱存在银行……”

  “后来赵得了癌症……人死了,财富也带不走,留下亿万资金供儿子们挥霍着,留下辆宾利豪华轿车供周遭人‘眼热’”。甚至至今,当地人讲起这些,仍不忘总结一句:“赵这人活着时,太啬气!”

  不过,乐于慈善也成为不少陕北富豪的生活方式之一。如陕北富豪高乃则以2890万元的捐赠额登上2008胡润慈善榜,同时也是该次唯一上榜陕西富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陕北 富豪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