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勾画河南工业强省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02:09  东方今报

  几年前经济学家谢国忠写了一篇名为《明天的太阳从安徽江西升起》的短文,意思是说,在风起云涌的产业转移浪潮中,安徽江西这些靠近产业转移输出地的省份拥有相当大的地缘优势。

  对于河南来说,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能否率先崛起,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

  另一方面,作为新兴工业大省的主体——重型工业,对资源的依赖相当突出,它们只占据产业链的上游,却不得不受制于产业链下游的买方市场,而且由于这种依赖,也在河南逼出一批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

  综合来看,河南工业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今报记者 赵珺 高亮 王世峰/文袁晓强/图

  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龚绍东河南省地理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延哲河南省政府参事

  、

  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孙学敏

  (

  教授

  )

  中小企业成就业“蓄水池”

  主持人:从整体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看待河南工业?

  龚绍东:我认为,相比较而言目前河南的工业发展存在“四偏”。第一是偏重:产业结构上,偏重化工业;第二是偏上:产业链位置上,偏上游;第三是偏低:在价值链上,偏低端;第四是偏传统:发展方式上,偏传统。

  从企业发展模式的角度考虑,河南企业仍处在点式扩张中。瑞贝卡是全国最大的假发制品生产企业,而许昌的毛发制品产业集群全国闻名。但是瑞贝卡只能算老大,而不是龙头。瑞贝卡周围的企业都是它带动起来的,但是瑞贝卡只是培养了一群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它们之间没有形成链条,这个产业集群只是点式的集合。大家都把对方当做竞争对手,就出现了恶性的竞争,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是个伤害。可以说,河南大部分的产业集群都是这种点式的集合,也就是常说的“擀大饼”。

  如何真正彻底地变革自己?我认为,河南的企业,特别是龙头型大企业,要做蜂王型的企业,这样才能有大量工蜂型的企业来和你配套,河南的产业集群、产业集团,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蜂巢型的产业集团和产业集群,这个结构在各种市场要素的变化中就不会被轻易打垮。我认为河南的工业发展应该改变点式的扩张,要用链式发展的方式,同时向高新技术、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多发展终端产品。

  主持人:龚所长所谈到的产业集群,实际上也关系到河南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问题。下面,我们请杨延哲主任谈一谈他对河南经济整体发展的意见?

  杨延哲:河南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是中部的一个缩影,农业、能源原材料、交通枢纽具有比较优势。河南发展工业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我们的人口多,劳动力多。随着新兴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三个进程的推进,会有相当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领域或第三产业,如果工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就会影响到一系列社会问题。

  而新兴工业化会提高生产效率,雇员减少。我们河南工业的发展,除了大企业集团的培育,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应是未来河南一段时期内解决就业的“蓄水池”。

  在国际上,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环境优劣,除了经济增长,一个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充分就业。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工业承担着创造就业机会的责任。现在谈工业,不能仅仅就工业论工业,狭义的工业就是制造生产,我们河南的工业应该是包括物流在内的相关的服务业,从而带动就业。

  审时度势承接产业转移

  主持人:在河南的工业发展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承接产业转移。现在的产业转移呈现哪些特点?

  郑泰森:产业转移首先要考虑的是广东、上海、江苏等这些长三角、珠三角中龙头的地方,是产业的输出地。实际上,它们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有几方面的特点:

  1.首选是自己区域相对落后的地区。广东的产业转移,首先向粤北、粤西北这些相对薄弱的地方转移;江苏,首先考虑的是连云港、徐州、淮安等苏北地区。

  2.落后的、对环境等污染比较大的化工等产业,它们才大力度地向内地转移,这又是内地所不能接受的。

  3.如果完全是出口的产业,它们不会向河南转移,因为物流成本太高,河南远离海港,铁路运能紧张,而过桥过路费、油价高又导致高速公路运输成本高。

  4.产业的配套能力。我们以往的优势是税收等优惠政策,但现在产业的配套能力是它们产业转移考虑的重点,产业转移过来后,所需要的上下游产业能否就地配套。

  主持人:最近,安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被国家批准。几年前经济学家谢国忠还撰文《明天的太阳从安徽江西升起》。虽然河南最近也提出要承接第四次产业转移,与中部的安徽江西比起来,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明天的太阳能否从河南升起?

  郑泰森:我认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我们产业的配套能力比较好。河南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虽然我们的优势产业可能不够强大,但反过来,我们由于门类比较齐全,配套体系比较完整。这是劣势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在面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我们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明显。我们的机场比南昌机场、合肥机场等级要高,另外,河南是中国高速公路的枢纽,四通八达、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同时河南有近1亿人口,本身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也是一个优势。

  但是,相对安徽江西,我们承接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时,交通是劣势。因为江西安徽有长江黄金水道,可以依靠低的运输成本走向国际市场,而河南只能依靠运营成本高的铁路、公路。另外,在产业链中我们也有薄弱环节,比如纺织服装产业中,我们生产的布、纱要拉到江苏等地去染整后,再运回来加工生产,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对我们的优劣势,我觉得,对于落后的产业不能承接,要承接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面对国内市场的产业。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很多出口的产品开始转内销,这种情况下我们河南的区位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如果我们审时度势,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提高效率,那么,太阳会从我们中原大地升起。

  资源依赖逼出新能源产业

  主持人:一种观点认为河南的发展长期依赖能源和原材料,这是河南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硬伤。您怎么看待?

  郑泰森:不能因为我们现在对资源依赖得比较重,暴露的问题多就对未来悲观。国家给河南的定位,就是“原材料工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它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还是支撑我们河南工业的主要力量。

  另一方面,我们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比如说新能源产业。国家的新能源示范基地,一个是河北保定,一个是河南南阳,这足以说明我们的优势所在;另外生物能源方面,我们也是起步比较早的,天冠集团是国内最先用陈化粮生产乙醇燃料的企业。新材料产业,我们河南的基础也是不错的。还有环保产业,因为河南企业都是耗能比较高的企业,要用大量的环保技术产品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市场需求的空间,倒逼机制会有效地推动我们产业的发展。

  所以,发挥我们比较优势的同时,又能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实现接续,才能保证我们由新型工业大省向强省的转变。

  主持人:刚才郑所长谈到,对资源依赖严重,不必过于悲观。那么,河南新兴工业大省的道路上,我们到底积累了什么?

  孙学敏:在我看来,河南在近几年的工业发展道路上,最大的财富是涌现了一批比较有实力的企业家。这标志着河南农耕文化在向工业文明跃进。工业不仅增加了河南的财富,更使河南的区域文化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河南老百姓从对企业家借银行钱发家的鄙视,发展到现在对企业家崇敬的民众心态的变化,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企业家的队伍里。河南优秀企业家带动了一批优秀企业的成长,使得河南由一个农业大省成长为一个工业大省。文化的变化将为河南工业化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使得河南会涌现更多的优秀企业家,河南区域文化的跃迁,为河南工业大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除了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对企业家尊崇的文化,实际上省里也一直推动河南本身的文化资源,即“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希望通过文化的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河南的形象。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工业化与文化发展的问题?

  郑泰森:宏观层面上看,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产业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越来越强,特别是产业间的融合,经济和文化的融合。

  我们现在人均GDP到了3000美元,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到了一个旺盛的增长期。我们的现代生活都是通过经济发展来提供产品,创造出一种生活方式。比如,美国的好莱坞、迪士尼、可口可乐,都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活方式,把产品生产和时尚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这是通过创造和推销一种生活方式来实现的,这对文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同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对工业大发展的“硬实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软实力”,能极大地改变河南的形象。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