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咋恁难保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04:40  大河网-河南商报

  在校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已被写入河南的地方法规,将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个2007年就提出的口号,现实中落实情况并不乐观,洛阳市洛龙区创造了“每节课挤出5分钟每天凑足一小时”的方式,但教育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推广起来有难度。

  ■商报记者 吴静 张高峰

  ■ 规定

  “每天锻炼一小时”

  写入地方法规

  昨日,省政府提请审议《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草案)》,一纸提案让在校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进入了地方法规。

  《条例(草案)》第二十二条要求,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开设体育课,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期间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对于全省中小学而言,如此提法早已不是第一次。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专门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教育部开展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表示,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不过,“一天一小时”作为具体条款出现在我省的地方性法规中,这还是头一回。目前这一规定在全省学校具体实施得怎么样?

  ■ 现状

  升学率牵制“锻炼”难落实

  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小学的执行情况要好于中学。

  据了解,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将“一小时”分解为上午的大课间和下午的课余时间。

  大课间30分钟,学生到操场上做操、活动,下午早早放学后,低年级学生会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另外学校组织有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等,大家锻炼上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余的孩子可自行游戏。

  “大课间的落实情况,与学校是否重视有关。”秦岭路小学曹建平说,让孩子闷在教室里读书效果不一定好。

  年级与锻炼时间成反比,年级越高锻炼的时间越少。初中和高中都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社会和学校重智育、轻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对于初中生来说,升学是第一要务,体育被当成“副科”,每周两节的体育课还时不时被挤占,对于不爱动的学生来说,课间还趴在教室里写作业,晚上放学回家写作业到半夜。

  学生锻炼少体质下降,在一所中学举行的校庆仪式上,曾有不少学生站了十来分钟就晕倒。目前,中招体育考试被列入考试范畴,50分的分值让学生在初三时产生“临时抱佛脚”的积极性。

  ■ 经验

  每节课挤出5分钟凑足一小时

  跳大绳、丢沙包、打篮球、做游戏……在洛阳市洛龙区的各个中小学内,随处可见学生的活泼身影。“大课间”模式已在洛阳市推广了两年多。

  不少学校把原有的课间操延伸为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即上午第二节课后和下午第二节课后各安排30分钟的文体活动,并明确落实在课程表中。这样一来,“一天一小时”的时间就有了充足的保证。

  从课堂上“挪用”5分钟时间来组成大课间,这一举措还能促进老师进行教学改革,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同样多的内容,能提高课堂效率。洛阳市洛龙区教体局一负责人表示。

  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上的创新,是洛阳模式的一大亮点。该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美术老师发明了“让地面长出智慧”的地面游戏,洛阳八中还把古文作品《笠翁对韵》编成武术操,引导学生进行武术基本功的训练。

  洛阳市古城中学的体育老师表示,每天上午的大课间至少要做两套操,并且内容经常变化,中间还会安排小组游戏等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一直都很高。

  ■ 说法

  学校自行挤时间“锻炼”不现实

  “每节课挤5分钟,汇集起来用于学生锻炼是个好主意。”曹建平说,这个做法执行起来估计有难度。

  首先,目前小学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学校不能随意将课堂时间缩短,这样家长可能会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也不一定支持,特别是对于有升学压力的中学来说。另外,由于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个别老师在40分钟课堂上都难完成教学任务,缩短5分钟后将影响教学。

  事实上,“一天一小时”的时间能否保证,主要得看区县一级教育部门的态度。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高翔表示,某个学校单独抽出一小时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种做法不现实,学校会有升学率受影响等多个方面的顾虑。

  不过,今年秋季开学后,“一天一小时”难以推广的局面或将被打破。高翔表示,全省将在9月份开学后,以此为切入口,推进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而“一天一小时”在高中推广的一项有效保障是,学生的体育活动及体质健康状况,将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重要一条,影响学生的高招入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