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让郑州变成没有记忆的“暴发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04:40  大河网-河南商报

  

别让郑州变成没有记忆的“暴发户”

  工业符号棉纺厂没了,商业符号亚细亚传言被拆,城建符号法桐树不得不让位地铁……

  网友发帖呼吁留住城市记忆

  7月22日,有网友发帖《为了城市记忆,请别动那83棵树》。发帖者认为,郑州虽然有3600年历史,但城市记忆很浅,建议把人民路上的法桐移植到一条路上建个“绿城法桐博物街”。否则,当城市历史文脉迅速消失,变成“千城一面”,丝缕遗存的个性符号无处寻觅时,我们的城市,岂不成了暴发户的样子?

  ■商报记者 陈松

  网帖

  为了城市记忆,

  别动那83棵树

  7月22日,网友“小警察”发帖:《为了城市记忆,请别动那83棵树》。

  “一座古桥的遗失,一条古街道的抹去,一幢老房子的坍塌,一棵老树的砍伐,一个工业符号的湮灭,一处古遗址的毁坏,都会让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迅速‘失血’……”

  “小警察”认为,要改造一座城市的市容外观是容易的,要培育一座城市的人文内涵是艰难的。此谓“硬件”易得,“软件”难求。一个月能建好一片巨无霸的水泥广场,一年能造就一幢插云霄的摩天大楼,但“三代出不了一个贵族”,一座城市若要尊贵起来,若想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那不是三五年能够达到的。

  “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城市历史文脉迅速消失,我试问,一个城市究竟应该删除什么,不该删除什么?当一个城市动不动下令砍树、被耻笑为‘砍伐专业户’的时候,这个城市的人文环境的命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了。城市历史文脉迅速消失,变成‘千城一面’,丝缕遗存的个性符号无处寻觅,这是不少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并不美丽的错。我们的城市,是不能弄成暴发户的样子的。”

  “我们呼吁不要动那83棵树,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名贵,也不是因为它能产生多大的价值,而是有它们在,就能够唤起我们对老郑州‘绿城’的回忆。”

  “小警察”也承认,想要改变83棵梧桐树被移走的命运基本无望,他只是希望能够通过发帖引起网友对城市记忆的关注。

  “其实,郑州的记忆真的很浅。保留城市记忆,我们必须时刻清醒。”

  盘点

  郑州虽然古老其实记忆很浅

  不管承认与否,“小警察”所言是有一定道理的,郑州的城市记忆真的很浅。

  传承一个城市的记忆的载体有很多种,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诗歌等无形之物,但当我们仔细盘点这座城市的记忆时,除了商代的古城墙,其他时代的东西似乎很少。

  这是一直困扰着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夏挽群的一个问题,他说:“郑州虽然有着3600年的历史,但真正的记忆也就是省会迁郑之后才有。”他解释说,河南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祸连年,加上黄河多次决堤,想残留下来点什么东西还真不容易。

  “我能够想到的郑州城市记忆就这么多了,可能还有其他的,但不多。”当记者询问郑州到底有哪些值得记忆或者能够代表郑州的东西时,夏老想了很久,才说出这么几个,历史符号有商城墙,工业符号有棉纺厂,城建符号有法桐树,建筑符号有郭家大院,精神符号有二七塔,商业符号有亚细亚。

  事实是,就这浅浅的记忆,我们保护得也不够好。在这些“记忆”里,活得最好的恐怕就数二七塔了,因为名声在外,也没人敢打它的主意,但周边高楼林立,让它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国绵厂迁走了,老厂房要拆了,一个工业符号消失了;而传言亚细亚也很快要被拆了,一个商业符号也将陨落;最后的四合院不死不活地停在那儿,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它叫什么……

  现状

  10年后消失的“最后四合院”

  听说83棵法桐要砍掉后,住在郭家大院的人们变得紧张起来,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这座位于紫荆山路与书院街交叉口的庭院在外很出名,连门口水店工人李飞都知道,它是“郑州最后的四合院”,很多外地人拿着“大炮筒子相机”来看它。

  从外围看,这座四合院只有东面和南面几间是青砖墙体,北面两间的墙体却是红砖,可能是后来新接的,而且老房子上面用的是灰瓦,翘角飞檐。斑驳的木门上面模糊地写着几个字,显示这处宅院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造。

  事实上,它的现状并不如想象的好。南边和西边的部分墙体已经被拆除,建成了门面房,对四合院形成了挤压态势;房子的内部,门窗已经破败不堪,瓦砾缝里长出的草和小树让房顶略显塌陷;墙体被雨水侵蚀得凸凹不平,露出已经粉状的青砖;东厢房用牛毡和木条钉做的屋檐已经塌陷;过道屋檐上托着灰瓦的木条失去固定,垂了下来,上面的灰瓦也在一点一点地往下滑落。

  “用不了10年,它就消失得干干净净。”急着出门的屋主人说,2003年郑州建小游园,拆迁那段时间,家人分成小组,日夜看护,生怕铲车碰坏一砖一瓦,就连房上掉下的瓦片,他们也保存下来了,以待重修时用。现在院子里仍然住着7口人,很舍不得搬走。

  至于出路在哪里,屋主人耸耸肩说:“谁知道?2003年市政府就说要好好修缮,到现在也没动静。”

  试验

  保护城市记忆的星星之火

  与郭家大院的前途未卜相比,郑州市已经开始在棉纺路上展开一项保留城市记忆的试验。

  上世纪50年代,这条路上先后建起了国棉一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和印染厂等企业,它们见证了“纺织城”的半个世纪。

  如今,一厂和六厂的拆迁工作已经开始,在不久的将来,那里将变成一个住宅小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将这条路统统拆为平地,是在抹掉郑州作为纺织城的辉煌,也抹杀了老一代纺织工人的激情和汗水,所以最初的拆迁工作并不顺利,甚至发生过几次冲突。

  显然,郑州市政府已经注意到这块地在郑州人记忆里的位置。在最初的规划里,有许多地方涉及城市历史文脉保护问题,比如建设中国近代棉纺工业博物馆、郑州工业博物馆、火车主题公园等。

  而据知情人透露,最有可能是在三厂的位置建设一个“纺织工业博物馆”。

  负责一厂和六厂土地开发的锦艺集团总裁助理张恺说,三厂建设标准是在几个棉纺厂里最高的,它的厂房是鲍豪斯风格的,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

  张恺认为,“纺织工业博物馆”可能是一次试验,也是一个信号:保护城市记忆,政府已经开始努力。

  建议

  “法桐博物街”“郑州798”哪个好?

  地铁与83棵法桐到底谁更重要?恐怕大多数人会把票投给地铁,毕竟现阶段,这个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渴望远远超过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

  如果这些法桐非迁走不可的话,能不能把这些树都移栽到同一条街道上,建一个“法桐博物街”。“小警察”建议说,这样既可以解决建地铁的问题,又解决了这些法桐的去处问题,同时还为这个城市保留一份记忆,一举多得。

  对于“小警察”的想法,园林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可行,但他也表示,博物街的建设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还需要一个论证过程。

  “网友的建议很好,也启发了我的思路,我也提个建议吧。”张恺说,他挺喜欢“北京798”,在空置的厂房里搞艺术创作,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其实这样的条件郑州也有,比如三厂的厂房里就完全可以来个“郑州798”。

  张恺认为,“郑州798”将是接续城市记忆的重要一环,在一片新建筑中留下郑州工业的依稀背影,然后辟出一部分厂房进驻些艺术画廊、工作室、咖啡厅,历史和现实,文化与经济完美融合,这也为解决保护城市记忆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提供一个榜样。

  观点

  谁拆完历史谁是城市罪人

  “传承记忆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张恺说,“传承历史文脉”这个话题乍一听似乎很宏大,但它最终其实只是落在少数人肩上,在一厂和六厂的开发过程中,他们就将一些纺织文化融入进去,一方面既起到保存城市记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产品烙上特殊的印记,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针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张恺认为,发展和保护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接合点,当发生冲突的时候,发展应适当让位于保护,因为随时可以发展,而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找不回来。

  他举例说,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街道”,为了避免重演纽约时报广场和伦敦牛津街的命运,沦落为“一条买东西的街道”,巴黎市政府控制顶级专卖店的过度入驻,守护香榭丽舍大道上多元化的法国文化,让它依然成为法式生活艺术的代表。

  张恺的观点,夏挽群表示支持,他说,谁拆完历史谁就是郑州的罪人,我们不能盲目保护,当然更应该谨慎开发,群众反映强烈的,就说明它有存在的理由。郑州家底不厚,必须时刻清醒。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