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能源市场话语权:愿望与现实的距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09:16  解放日报

  ●鼓励产业资本买资源要比买不动产好,因为后者有可能让整个经济陷入新的巨大风险,而买大宗商品就安全多了。

  ●作为拥有最大市场、最大需求的买家,我们要争取与此地位相匹配的议价能力、话语权,但资源商品市场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

  ●要真正解决资源的瓶颈和约束,以比较低的价格在世界范围内获取资源,关键之一是允许并鼓励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去。

  ●主持人:本报记者支玲琳

  本报实习生王华俊

  ●嘉宾: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所长、教授)

  主持人:最近,国内资产价格呈上扬态势,国际商品市场同样也是“不甘寂寞”。以油价为例,从去年12月份的低点32.4美元/桶开始,短短半年间暴涨126.5%。但进入7月,油价在一周的时间,又戏剧性地跌去了16%。在油价急跌的带动下,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纷纷回落。大宗商品左右着世界经济的神经,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对经济的企稳和增长都将带来严峻挑战。您怎么看后危机时代的这种波动?

  华民:从最近公布的国内外各种统计数据来看,现在基本面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大宗商品的暴涨暴跌主要是基于美元的波动。只要美元一贬值走弱,人们就会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于是纷纷购买资源和不动产以规避通胀风险。但是只要美元稍有上涨,人们又会重新调头转入货币市场。

  其实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在危机发生前也是上上下下的,从来没有单边过,关键是美元政策和走势。自6月以来,美元一路呈现震荡盘整格局,因此大宗商品涨势结束也就不意外了。说到基本面,除了经济增长会对大宗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之外,另外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库存。要看那些前期高价购入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生产国家,库存是否已经出清。如果出清,或许会增加一点需求,推动价格上涨。但如果经济增长没有恢复,新的投资没有增加,那么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就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也就无法对价格形成影响。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今年前5个月,中国大量进口原材料。而铁矿石、铜、铝、煤等等的进口量,更是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但随之而来的声音是:中国需求推高了商品价格,中国“买什么,涨什么”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对此您怎么评价?

  华民:中国的确在价格低的时候买入了不少。毕竟中国的流动性还是过剩的。与其搞泡沫经济,推高楼价,还不如踏踏实实逢低吸纳能源与中国高度短缺的原材料。对于中国的长期增长来说,鼓励产业资本买资源要比买不动产好,因为后者有可能让整个经济陷入新的巨大风险,而买大宗商品就安全多了。不仅如此,购买海外资源还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压力。

  主持人: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如何保值、投资,一直是一个难题。除了购入美国国债,似乎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但是现在,大宗商品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投资方向。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华民:我不持这个观点。如果要做大宗商品的金融期货,那肯定要栽跟头。几大航空公司套期保值导致集体浮亏,这个教训已经够深刻了。我们不是不可以买,但一定要买现货,而且在各个点位都可以买一些,因为从长期来看,其实购入的还是一个平均价格。之所以不建议买期货,是因为这个市场的庄家不是我们,是美国。只要你做多,他就必然做空。而在现阶段,我们要成为美国的对冲对手,这个风险可想而知。买商品现货,这是在现行国际能源体系下一个现实的选择。

  作为拥有最大市场、最大需求的买家,我们要争取与此地位相匹配的议价能力、话语权,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或许我们还要多一点现实的考虑,资源商品市场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这是一个不对称的市场,一个由卖方垄断的市场,一个非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中东产油国,以及力拓之类的公司手中。这不像家用电器,只要消费者不掏钱,商家就卖不出去。

  在能源的问题上,被动的往往是买家。你没有资源,你必须靠进口。你的设备都投下去了,“嗷嗷待哺”就等着铁矿石。如果不买,设备闲置一日,就要亏损一日。当然, 我还听过这样的说法,建议通过加快人民币升值来增强购买力。但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间,人民币升值了20%,但像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甚至超过了200%。所以,利用人民币升值来抗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认清现实,并作出现实理智的选择,或许比什么都重要。

  主持人:争取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难道是一个伪命题?

  华民:这样的表述不够确切。但我们确实是一无对冲能力,二是能源得靠进口。我们是单边的需求方,不能做空,只能做多。所以,既然不能对冲,何来定价权?所以,与其空喊口号,不如想想怎样从根子上改变经济结构。就像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高度依赖石油,石油一涨,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就非常大。后来美国经济就开始积极转型,搞IT、金融,于是对能源等基础性材料的需求大大减少。结果在结构调整之后它就主动了。

  中国怎么办?我们当然不能空喊口号,我们有大量的待就业人口和农民工,如果调整结构,会不会以他们的失业为代价,会不会变成由他们来承担改革的成本?客观上,有很多客观限制都在约束着我们,但是一定要尽早考虑、谋篇布局。

  主持人:与海外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一再陷入僵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地位和话语权的争取之难。所以近年来,我国的石油企业大胆走出去,进行兼并收购,以期从供应链上争取一席之地。就在上月,中石油、中石化先后宣布收购了国外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您对这种海外并购的努力,到底怎么看?

  华民:我们要鼓励走出去,鼓励对外投资,步子也完全可以迈得再大一些。中国要在能源上有所突破,还是得靠市场,靠民营经济。比如日本,为什么它能成功对外进行股权投资?因为它是私人企业出面。而我们呢?走出去的如果大都是国有企业,受政府控制,别人就可能不愿意让你来接手,这样在进入时就会有一个制度壁垒。

  因此,要真正解决资源的瓶颈和约束,以比较低的价格在世界范围内获取资源,还得改革体制,关键之一是允许并鼓励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去。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应该成为努力的方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