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10:45   CCTV《第一时间》

  享受充满资讯的早晨,欢迎收看第一时间,各位早上好,我是谢颖颖。今天是7月28号,星期二。北京时间昨天晚上,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幕。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下面请看我们经济频道记者为您发回的报道。

  王岐山和戴秉国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王岐山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从危机走向复苏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对话中,中美双方将围绕“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的主题,就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立强有力的金融体系、深化贸易投资合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议题加强交流。记者芮成钢:在刚刚结束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上 ...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1+1能否大于2

  与此前的中美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两个机制相比,合二为一的“双轨制”对话能否做到1+1大于2,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两国元首4月初在伦敦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对话把“战略”和“经济”两大方面的议题囊括在同一个架构下。在具体的对话过程中,又将对话“一分为二”,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共同主持战略对话,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共同主持经济对话,对话规格更高、规模更大、涉及部门更多。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最初(中美)两国的关系是战略性的现在它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战略问题经济问题等等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关系其中所有的目标应当由双方共同建立不应当仅仅关注双方分歧的数量而忽略了这一现象之后的重要意义。

  这次对话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共同应对危机将成为对话的主要议题。1+1能否大于2?结果各有评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使中美两国政府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步入新的阶段。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我认为中美双方频繁且密切的交往是很有必要的有人把这称为两大国集团我认为我们不该建立这样一个正式的结构因为国家之间是平等的但我们应该理解中美之间密切的商谈是必要的

  芮成钢对话赵小兰

  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美这一新型对话机制将给双边经贸合作增添活力,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我们在前方的记者芮成钢专访了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请她来为我们解读一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特约评论员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首先,中国国务委员和美国国务卿都参与了此次高端对话,这非常重要,说明两国不仅要在经济方面也要在战略方面进行对话探讨。其次,我觉得很遗憾不能每年进行两次对话,每年只有一次的对话间隔有些长,不过这点也不会有太大负面影响。第三,此次对话很有希望,但我也担心双方对话的模式会给此次会谈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影响。芮成钢:从往年经验和以往五次对话来看,中美双方在哪些方面或领域比较难达成一致?特约评论员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货币问题仍然是首要问题。很显然,美国经济体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不再如以前那么强大,我们依赖货币(美元),我们财长盖特纳最近在和中国接触此问题时态度缓和了很多,这间接表明了美国经济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势,而中国需要走向台前,越来越多地参与解决经济和战略上的问题。芮成钢:所以你认为双方很难在这次对话上就这个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特约评论员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我认为美国希望在此次对话上取得一些成果,这是一个新周期所需要的,但他们也会放低期望值,双方相互熟识是很重要的,在双方互不了解之前的倾向是回顾以往的进展和原则,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关心的是什么,中国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样的,需要提前了解中国的国内情况,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有助于以后取得更大的进展。芮成钢:中国公众和媒体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美国如何保证中国在美资产安全,中国应该为美元贬值和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值感到担忧吗?特约评论员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我对美国有信心,我认为中国对美的投资是正确的,如果中国担心自己的投资,在谈到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个问题不可避免会在讨论中被提到,双方都了解这个问题,我认为美国资产仍然值得购买。在谈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前景预测时双方会提到这个问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居民的消费模式在悄然改变,美国民众开始储蓄增多,消费减少,中国的出口和外贸投资必然因此会受到冲击,因此金融危机是需要双方来共同解决的,共度金融危机有助两国共同利益,从中国角度,中国在美资产价值得到保证,从美国角度,有助我们的经济体得到复苏。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