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蒙自老板砸2000万进军方便过桥米线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14:38  生活新报

  记者 王宗林 原汁原味,破解了粗米线(1毫米左右)技术瓶颈,有着浓厚蒙自文化的方便过桥米线即将与世人见面。这一次,高擎米线“工业化”大旗的是一位蒙自老板刘炼,他与朋友投资2000多万元的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地建盖中,预计9月份完工。刘炼说,今年10月份将产出第一包真正的蒙自方便过桥米线。

  在个旧一间不起眼的办公楼里,刘炼正在摆弄着从全国各地买来的方便面与方便过桥米线、方便粉丝的包装盒,“这些米线充其量只能称为粉丝,不能叫过桥米线,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过桥米线。”刘炼对此毫不讳言。

  这个土生土长的红河人对过桥米线有着太多的情结,每次从外地回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吃一碗家乡的米线。

  刘炼说目前国内的方便过桥米线调料包太简单,泡出的汤与蒙自过桥米线的汤有很大的区别,汤色不白、味道不鲜。另外就是,市面上的方便米线都细得像在粉丝。“只有直径超过1毫米的干米线泡开后才与市场上卖的鲜米线粗细才一样,这样吃起来才有滑爽感觉。”接下来的日子,刘炼走遍全国,寻找制作汤料的合作单位,最终找到一家研究所,经过专家教授研究,目前研制出5种汤料包。这些汤包经过开水泡出来后,和蒙自过桥米线汤一样,色白、味鲜。在广东,刘炼与一个国内生产机械专家商量,通过改造与研究,终于制造出一台能生产直径超为1毫米的干米线的机器,这种米线泡开后的味道非常滑爽,有点蒙自米线的味道了。

  解决了方便米线的这两大技术难题后,刘炼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整合一些老米线厂的资源,开始他的方便米线之梦。至于厂地,他选择了蒙自,因为蒙自才是过桥米线的发祥地。

  刘炼表示,目前,已经解决直径超过1毫米的干米线沸水问题,“一爽堂”方便米线泡开后直径为1.3毫米,能够在5分钟内完全泡开,与市场上卖的普通湿米线直径相同,但刘炼拒绝透露这其中的秘密,他说这是他占领方便过桥米线市场的制胜法宝。

  去年年初,四川白家宣布,已经全面掌握工业化开发过桥米线的所有核心技术,并在6月举行产品面市仪式,推出了白家‘滇香园’过桥米线,然后……就没了音讯。

  刘炼说,这一切都在预料中的,“因为他们不懂过桥米线文化的真谛,也无法解决沸水等核心技术问题。”刘炼豪言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才是他的目标。刘炼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一爽堂”将成为国内方便过桥米线的的领头羊。

  同行观点

  外人忌逞匹夫之勇

  记者 向星权 实习生 孟俊 四川白家开发方便米线无文,让方便米线“工业化”又显曲折。对此,云南天方食品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杨力称,“省外其他企业的介入竞争,都是匹夫之勇不能长久。”

  杨力说,省外企业不了解云南米线的文化,没有原产地的配方、原料,很难让云南人认同。杨力透露,马老表能够“四两拨千斤”,就是抓住了原产地概念,强化地方特色。他对于来自各地企业的竞争认为正常,红河、玉溪、吃米线的最多,所以该地的企业做方便米线也就顺理成章。

  杨力说,他们创制了一种即食过桥米线,采用双碗结构设计,再现了过桥米线的独特“过桥”吃法。包括大号汤包在内的6个料包均选用原生食材,按传统过桥米线的汤、菜系统进行调配,还原了云南名吃的非常味道。“由于是纯粹大米制作而成所以才会有9分钟的泡制时间;所有的制作材料,包括宰杀、加工、制作都是马老表自己完成。”

  作为方便食品市场的细支分流,方便米线一直以来都低调躬行。经过10多年的发展,米线行业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中型企业。从云南的马老表过桥米线、到小城故事白家砂锅米线,再到华东的江苏龙嫂等,米线企业抓住了南方人喜好米饭的喜好高速发展,也出现了称霸区域的强势势头。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