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正视“被就业”比说狠话更有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05:00  大河网-河南商报

  ■王攀(商报评论员)

  7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对高校出现就业率统计误差实行一票否决制。她说,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据教育部的了解,“被就业”的问题只是个别情况。(7月28日《新京报》)

  一经发现,严惩不贷。这话够狠吧?但如果不去发现,或者没有发现的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育部所谓“高校出现就业率造假,就对该校的就业考核工作一票否决”,看上去也够狠的。只是,教育部主动发现了没有?有没有发现的能力?

  当前,公众依据身边经验,对高校飘红的就业率深度怀疑。“被就业”一词的流行,就是民间对就业率不信任的折射。而“被就业”的暴露,也多来自民间发现。比如,西北政法大学有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让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千方百计获取一纸就业签约。相反,被教育部发现的“被就业”现象并不多见,不知道是教育部没有发现,还是认为没有让公众周知的必要。

  目前,高校就业率的考核对象是高校,而统计主体仍是高校——由高校提供的就业协议决定。而且,就业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政府和社会对高校工作的评价,进而影响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学校声誉、招生情况等。而就业原本就是动态的,弹性极大。这样,混乱的就业标准,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率的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就是有心发现就业率的问题,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如果没有发现的能力,发现的态度再强烈,严惩的话再狠,除了表现一番空有的决心,让造假者肆无忌惮外,又有什么用呢?

  目前高校就业率的最大的问题是:统计主体不独立、统计方法不科学。这是高校就业率不被信任的关键所在,只有将就业率交予社会独立统计机构,采取科学统一的统计标准,高校就业率才有真正价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