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港合作更多可能在新会展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08:00  南方日报

  

深港合作更多可能在新会展品牌
深圳拥有高交会、文博会、光博会等一批国内外品牌展会。本报记者何俊摄

  近期获批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对于深港共建贸易中心的规划明确要求“加强深港商贸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商业贸易、展示推广、旅游休闲等功能的国际商贸中心”。

  作为深圳极少数成功实现海外并购的民营会展公司掌舵人,励展华博展览(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承文近日就深港共建贸易中心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并坦承“香港与深圳在各自已有的展会品牌上不可避免存在竞争,要想顺利合作,需要更多考虑香港有而深圳没有的品牌,使深圳作为香港辐射内地的据点,共同将会展业做大做强”。

  “深圳可供并购的展会屈指可数”

  目前,深圳除了政府与行业协会主办的各项展会之外,真正运营良好的民营会展公司仅存两三家,而深圳市励展华博展览公司正是这硕果仅存的两三家民营会展公司之一。

  2007年6月26日,英国励展博览集团与深圳市华博展览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成立合资企业———励展华博展览(深圳)有限公司。此次合作让世界顶级展览集团与深圳民营展览公司首度携手。而在此前几个月,华博展览刚刚与深圳中成海外会展公司有过关于深圳联合车展方面的合作,蒋承文说,如果有需要,不排除再有类似合作的可能。面对中国展览业每年20%的增速,跨国会展公司群雄逐鹿,纷纷进军国内市场。蒋承文也曾表示,“通过并购与合作是做大中国展览市场最有效的方式,今后几年中,并购与合作将是深圳会展业发展中的主旋律”。

  自励展华博此次并购之后,除了同时期深圳贺戎与德国BMC商务传媒集团(以下简称“BMC”)达成合作协议合资组建深圳贺戎美沙展览有限公司之外,深圳再也没有类似的大规模并购事件发生。

  如今再提并购话题,蒋承文却苦笑,反问:“你觉得深圳目前还有几个会展可以谈并购?”他透露,目前励展博览集团确实仍在与深圳几家展会主办机构讨论并购事宜,但事实上“可供并购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协会办展终将是死路一条?

  并购空间有限正是因为自主运营展览公司的稀缺,“政府主办的展会自然不必多说,行业协会也不可能将自己一手打造的展会轻易让给别人。”蒋承文说,在深圳有影响力的展会包括高交会、文博会等,近几年间发展都非常迅速,他但坚持认为,行业协会办展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

  支持他这种观点的理由是,行业协会虽然拥有会员企业的资源优势,能够在区域内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保证会展成为本区域内较强的展会,但当展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继续扩大时,资源本土化的优势就会转变为劣势,使国内其他区域的企业和行业协会无法融入,更谈不上国际化。

  “比如目前广州和深圳甚至东莞都有的家具展,广州的家具展越做越好,很可能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深圳家具展是本地行业协会办展,无法扩大竞争,最终只能渐渐萎缩。”蒋承文说。

  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和产业成熟,展会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将促使会展业向合理化、规模化发展。占市场第一位的展览规模将越来越大,而排名靠后的小展览必然面临衰亡。

  并购在所难免,展览的数目将会减少。而要想改变本土协会办展走不出区域展小圈子的命运,也许只能等待深圳市行业协会跨区域发展的先行先试出成果,继而为深圳一片红火的协会办展局面闯出一片新天地。

  “打造深港贸易中心仍需政策先行”

  拥有着高交会、文博会、光博会等一批国内外领先水准的品牌展会,会展业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深圳会展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举办展览将达30个,内容涵盖建筑、纺织、黄金珠宝、医药、电子、机械等门类。目前深圳已形成了高交会、文博会、家具展、机械展、通信及网络展、光博会及珠宝展等10多个具产业优势的规模品牌展。

  今年1至6月份,深圳展会数量达到34个,展览总面积达93万多平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有些大型品牌展会甚至实现了逆市增长,如第17届深圳礼品展、2009医疗器械展等。而消费类展会则从去年的1个增加到4个,体现了扩大内需政策对展会的推动作用。

  对于“全国会展第四城”这把交椅,深圳似乎坐得并不稳。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欧会展业高峰论坛上,香港展览会议协会主席朱裕伦等均对政府支持会展业的种种举措表示赞同,但也表示“深圳要想成为中国会展业的第四城,在目前已有的会展产业基础上,政府还可以更高调一点,打出深圳会展业的新名片”。

  对此,蒋承文则认为,相比起北京、上海甚至邻近的广州,深圳要打响城市名片的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与香港展览业之间目前更多仍是直接竞争的关系,且深圳会展业越发展,与香港同类型展会之间的竞争越激烈,由于香港许多有实力的展会均为香港贸发局主办,要想进行并购十分困难。

  他表示,深港两地要想进行会展方面的合作,更多应考虑深圳目前没有的会展品牌,这样的深港合作,能通过深圳将香港的品牌展会引入内地,而整个中国的制造业也能通过香港的会展平台实现更好的对外贸易,“除开会展之外,深港共建贸易中心首先仍应从政策引导开始,在通关、认证、金融服务给予双方合作更多的便利”。

  系列策划/统筹本报记者陶然

  撰文本报记者杜舜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