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海常氏先祠重修遇阻 完全修复还需70多万元资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08:40  云南网

  

通海常氏先祠重修遇阻完全修复还需70多万元资金

  常遇春祠堂正门

  历经风雨200多年,坐落在通海县四街镇四街村的“常氏先祠”已几近破败,这所为纪念明朝大将常遇春所修建的祠堂于近日迎来了重修,但由于资金不足,不得不面临着停工的尴尬。

  风雨飘摇修了大半要停工

  常氏先祠是明朝开国重臣常遇春的祠堂,是常遇春的后人于公元1733年(清雍正11年)建造的,公元1799年(嘉庆21年),位于小街(今四街)的常氏宗祠落成。常氏先祠按太庙的规格建造,坐北朝南,中轴线布置,由大门、前厅、中厅、大殿、三大院、六小院(24间厢房)组成,西边有练武场,总占地2300平方米。据说,牌楼门头上“功冠有明”4字,乃朱元璋亲笔手书。

  据了解,除建筑庄重考究外,常氏先祠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大门横额“功冠有明”是朱元璋亲笔题写的。中间正门还题有朱元璋钦赐的对联,祭礼厅正中则高悬乾隆钦赐的“勇动风云”匾额。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袭,现在的常氏先祠已没有了往昔的威风。步入大门,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有些屋檐衰草、破烂不堪的荒凉景象。

  据了解,200多年来,先祠历经自然及人为的损害,解放后又挪为他用,一直未得到很好的保护,“文革”期间祠内的碑、匾额、对联都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珍贵文物荡然无存。2001年,常氏先祠被列为玉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修缮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常遇春后人,常氏族人一直想恢复先祠原貌,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常氏后人告诉记者,“我们有责任修建常氏先祠。”现在,通海县四街村委会已经成立“常氏先祠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先祠的修缮、重建、保护工作。全部工程完工预计要5至8年时间,所需资金大约150万元,常氏的后裔一起主动筹资80多万元,四街村委会对于大家这种尊重先人、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大表支持。

  通海县四街镇四街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朱云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常氏后人自筹资金修复祠堂,这种精神非常好!”可问题是,目前,先祠大门和中殿、大殿的修复工程已经完工,但是大家筹集的80多万元资金也已经用完,要完全修复常氏先祠还有70多万元的缺口。目前还有前厅和大、小院尚未修缮。如果没有钱,修缮工作可能就要停下来了。

  常氏后人都很着急,“现在想把陈列室修复还需要30多万元,希望各界人士一起来帮帮忙,让这个工程早日完工,给后代一个文化教育基地。”

  古建筑保护成为话题

  今年4月,本报报道了玉溪红塔区研和镇古建筑“玉乞书院”破败不堪的消息,同样在研和,玉溪名人严天骏旧居因涉及产权问题及缺乏修缮资金等诸多原因,被拆除殆尽,几乎旧貌无存,只剩半壁老房。古建筑、名人故居该如何保护,不得不使人深深思索。红塔区文管所所长李松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主要是缺少经费,其次是产权等诸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协调规划,城建、房管等部门共同协作。此外还涉及到拆迁、修缮、补偿、安置等系列复杂的后续费用。”玉溪许多古建筑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需要大量资金,非短期能解决。玉溪文史专家李文彦在之前一次采访论坛上表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保护,民办、公办等等。但一定得加强政府的引导,不管是对哪一个名人故居的保护,政府得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当然,名人故居保护的资金不应该单独由政府来承担,应该多方面筹集,社会捐助一些,有关基金会出一些,还可以向有名的企业家,名人的后人、生前好友募集。”

  除了有效开发和保护,把文物保护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也很重要。近年来,我国已参加全部4个文物保护国际公约。2002年10月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也作出了很多细致、明确的规定。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各地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条例。近年,玉溪市文物部门也在玉溪市委、玉溪市政府的提议下开始起草《玉溪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定》草案。

  记者 李继升 通讯员 李志能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