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仇和挂帅 立军令状治滇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10:07  生活新报

  

仇和挂帅立军令状治滇池

  清除蓝藻是滇池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张永强 摄

  不断出现的死鱼,越来越臭的湖水,不时暴发的蓝藻,各种漂浮的污染物,滇池的污染问题成了昆明人的一块心病。为了再现“母亲湖”清澈的容貌,禁止燃油机动船入湖、疏挖污染底泥、清除蓝藻、建设污水处理厂、改造地下管网、入滇河道截污清淤、整顿工业企业、绿化等一系列措施相继展开。

  封湖禁畜截污染

  2004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出通告:“为有效保护和恢复滇池的渔业资源,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滇池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滇池渔业资源的现状,经研究,决定从2004年9月21日起,对滇池水域实行封湖禁渔。”除了禁渔,放养水禽、引入新物种也被列入禁止范围。

  为了有效实施该措施,昆明市滇池渔政监督管理处出动渔政执法艇60余次、执法人员180人次、人力船10余只,聘请40名专业渔民专门监管。

  2008年,昆明市政府再次发出公告,禁止在“一湖两江”流域养殖畜禽。滇池以及进入滇池、长江、珠江的河道周边禁止散养畜禽,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

  环滇池“四退三还”

  监测数据表明,由河道进入滇池的水量年均近9亿立方米,约占滇池流域入湖水量的73%,共有120(含支流、沟渠)余条大小不等的河道汇入滇池。但除3条河道外,其余均为劣V类,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属重度污染,年均向滇池输送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滇池流域污染物负荷量的72%、79%和80%。从1998年到2005年,西山区用了8年将区内的117家面山采石场逐步全部封停。此后,滇池西岸被列入禁采区。

  为加大滇池周边植被保护,昆明实施了“滇池之肾”生态工程,推进滇池环湖生态建设工程,计划在滇池周围恢复和新建5万亩湿地及生态林,建设范围为湖岸后延200米以内的区域,总面积约33.3平方公里,昆明市在这个区域实施“四退三还”,即通过实施退塘、退田、退人和退房,实现还湖、还湿地和还林。计划恢复和新建湿地3.1万亩,生态林带1.9万亩,搬迁人口约2.5万,拆除房屋约160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滇池周围已经完成退田和退塘3.1万亩,恢复和新建湖滨生态工程2.8万亩,其中包括湿地1.7万亩和生态林1.1万亩。

  “河长”治污

  2008年3月27日,昆明市通过媒体发布,对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正式明确实行综合环境控制目标“河(段)长负责制”,35条入滇河道,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各担任一条河道的“河长”,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段长”,对辖区水质目标和截污目标负总责,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

  2008年4月1日,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一张责任表上写下:“我负责治理盘龙江。”由“河长”负责的河道治理开始了。“任何未经处理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点源、面源污染,绝对不准进入盘龙江及其他河道。”河道“档案”的建立,为各河(段)长对河道综合整治的决策提供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本报记者 于向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