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滇池治理 初显成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11:41  生活新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建设滞后、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滇池水质富营养化日趋加剧,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滇池治理工作,连续3个5年规划将滇池治理纳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规划和重点,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滇池列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之首。昆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滇池水体水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总体保持稳定,遏制了继续恶化的趋势。

  ■滇池概况

  池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地处长江、珠江、红河3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09.5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63公里,湖容15.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9.7亿立方米,湖面蒸发量4.3亿立方米。具有工农业用水、城市供水、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长期以来,滇池流域总需水量大于流域水资源量,生态用水极度缺乏。2008年滇池流域总人口为417万人,GDP约占昆明市GDP总量的87.8%和云南省的1/4。

  滇池的主要入湖河道是滇池的主要补给水源,监测数据表明,由河道进入滇池的年均水量近9亿立方米,约占滇池流域入湖水量的73%。共有120(含支流、沟渠)余条大小不等的河道呈向心状汇入滇池,其中主城西部的河道主要进入草海,东部和北部的河道主要进入外海。河道主干长543公里,总径流面积为2500多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面积的87%。滇池的主要入湖河道由于水源性质、流经区域、污染物等的不同,其污染状况也各不相同。入滇池的主要河道水质除3条河道外,其余均为劣V类,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属重度污染,年均向滇池输送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滇池流域污染物负荷量的72%、79%和80%。

  ■治理思路

  强推河道整治 突破治理瓶颈

  为解决滇池、长江、珠江流域面临的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2008年昆明市在“一湖两江”(即滇池、长江、珠江)流域开展“四全”(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工作;滇池治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入湖污染物为核心,坚持“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方针;遵循水环境治理“着眼整个流域,面向汇水区,由面到点、由流域到水域、顺流而下,从大流域到小流域,从大范围到小范围、从大环境到小环境”的规律;把握湖泊治理“湖外河外截污杜绝增量污染源,湖内河床清淤减少存量污染源,恢复湿地修复生态功能,外流域调水增强水动力”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抓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全面提速滇池治理。

  按照“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治理滇池新思路,以河道截污、治污为核心,按照“158”原则,即围绕一个重中之重(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中水回用),突出五个重点(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两岸拆临、拆违、拆迁,岸线公共空间贯通,沿岸禁养、杜绝面源污染,沿岸绿化、生态修复、恢复湿地,河床清障、清淤),按照八个方面内容(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两岸拆迁、开辟空间,架桥修路、道路通达,河床清污、修复生态,绿化美化、恢复湿地,两岸禁养、净化环境,规划设计、配套设施,提升区位、有序开发),强调“堵口查污、截污导流、中水回用”一个重中之重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市级部门编制滇池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指导意见,指导滇池流域各县(市)区制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开展河道整治工作。

  建立“河长负责制” 每月两巡查

  全面实行“河(段)长负责制”,由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河道流经区域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段长”具体组织实施,对辖区水质目标和截污目标负总责,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严格按照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下级倒逼上级、以督察倒逼落实的工作方式抓好河道综合整治。

  同时,建立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定期观摩巡查制度,由市级四套班子领导每半个月对滇池主要河道整治进展情况按照同规模、同规格、同规程的“三同规”标准,对一条入湖河道进行集体观摩巡查。直观、详细地了解事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方式,建立相互观摩、取长补短、争创特色的竞争机制。以检查加压力、以观摩促反思、以考核促落实,推动流域各县区滇池综合治理工作的进程。自实施“河(段)长负责制”,市级四套班子河道整治集体观摩至今,已有26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通过中期检查。

  进一步明确河道整治内容

  河道整治紧紧围绕“158工程”开展工作。河道流经各县(市)区结合《滇池“十一五”规划》河道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综合整治。2009年3月,河道整治引向纵深,启动了河道支流、沟渠综合整治工作。滇池流域各县区、三个开发区克服资金短缺、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均开展了河道支流(沟渠)综合整治工作,完成了实地踏勘、定点等调查统计工作,制定了《滇池流域河道支流(沟渠)综合整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加强河道保洁管护和违法排污查处力度,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开展清淤疏浚、铲除杂草、植树绿化等活动。

  按照“市统筹、县实施”的原则,市级部门加强协调指导,滇池河道流经县(市)区具体实施,在堵口查污、拆临拆违拆迁、道路通达、两岸禁养、绿化美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加强河道整治的督促检查

  省滇池水污染防治专家督导组18位成员担任昆明市滇池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的治污督导长,监督、检查、指导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多次指导并帮助解决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昆明市委、市政府将河道整治列为重点督办督查事项进行督促检查。

  为进一步加大河道整治力度,今年以来,河道整治向纵深推进,按照河道整治“158”原则,沿支流、沟渠开展截污、清淤等综合整治。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河道沿岸环境得到较大的提升。

  ■治理措施

  实施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

  环湖截污工程包括分片区截污、河道截污、集镇及村庄截污、干渠(管)截污四个层次推进截污工作。在全力抓好以滇池北岸工程为核心的片区截污和以盘龙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河道截污的同时,着力推进环湖干渠(管)截污以及环湖公路项目建设,以形成环滇池截污的最后一道屏障,构筑环湖截污线107公里,将最大限度地截流片区点源、城市面源、农村面源污水,截留率分别达到90%、50%、30%,送至污水处理厂和雨水处理站处理后,通过环湖湿地进入滇池,从而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环湖截污干渠投资估算54.55亿元,目前东岸截污干渠已经开工,南岸干渠截污已经完成工程初步设计,西岸和北岸干管截污完善工程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

  实施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

  滇池属半封闭宽浅型高原湖泊,主要依靠城市排水和雨季径流水补充,水体置换及循环周期长,自净能力极差。通过从外流域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关键措施。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确定了从曲靖市牛栏江引水补充滇池生态用水的方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规划静态总投资76.44亿元,施工工期为4年。目前,关键性工程—德泽水库已增加列入全国“十一五”水库建设规划;工程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牛栏江为金沙江中游的一条支流,从昆明市嵩明县发源,流经曲靖、昭通进入金沙江,总长440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17亿立方米,水质年平均优于Ⅲ类。实施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一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使滇池水体置换周期缩短一半;二是增加昆明城市供水水源,有效缓解昆明城市用水紧张局面外流域调水补给,增强水动力。

  实施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开展29条主要入湖河道及90条支流的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目前,已完成7条河道的全面整治,其余的正在开展综合整治,河道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在生活居住区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运转机制。滇池流域全面禁止和限制规模畜禽养殖,已关闭养殖户3.46万户,迁出禁养畜禽520余万头,有效削减了入湖污染负荷。

  实施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滇池环湖生态建设的范围为界桩后延100米以内的区域,约33.3平方公里,全面开展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程。通过实施“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实现“还湖、还湿地、还林”,规划建设湖滨生态总面积为5万亩。截至2009年6月底,已完成“退塘、退田”3.1万亩,建设湖滨生态2.8万亩,其中湿地1.7万亩,生态林1.1万亩,滇池沿湖各县(区)“退人退房”工作共完成退人1250余人,退房7.8万平方米,滇池湿地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实施生态清淤工程

  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是《滇池治理“十五”计划》确定的项目,结转到“十一五”期间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底泥疏浚、底泥堆场建设、堆场余水处理、堆场复耕等。疏浚水域面积441万平方米,底泥疏浚工程量343万立方米。在底泥淤积严重的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清淤,削减内污染源,在一期疏浚的基础上,已开工实施二期疏浚工程,共疏浚底泥近1000万立方米。目前已开展污染底泥处置工程,同时污染底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据监测,2008年与2007年相比,盘龙江等15条河道水质污染程度显著减轻,大观河等3条河道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数条河道初步呈现河清、岸绿的景观,河道整治初见成效。河道沿岸环境得到较大的提升,市民对河道整治的共识逐步形成、参与率不断提高,增强了对河道整治和滇池保护治理的决心和信心。

  资金投入是滇池各项治理工程和措施全面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在国家多年来对滇池治理资金给予大力支持的同时,省、市将滇池治理重大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多渠道广泛融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已成功发行8亿元滇池治理企业债券。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年5月底,滇池治理累计安排资金96.42亿元(中央资金21亿元,地方配套57.34亿元,其他方式18.08亿元)。其中,“十一五”前3年安排33.8亿元(中央资金8.1亿元,地方配套22.8亿元,国外贷款2.9亿元)。

  滇池位于昆明主城下游,是城市排水唯一的汇集地,加之滇池流域水资源极度缺乏,无清洁生态水补给,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形成了污染容易治理难的局面。面对艰巨、长期的治理任务,我们坚信信心比黄金重要,为了滇池的明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省市党委、政府将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功夫、尽最大的努力,全力推进滇池污染治理。到2020年,使滇池流域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总体好转,滇池水体稳定达到Ⅳ类水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