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法官社区摆摊“断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03:55  新京报

  

老法官社区摆摊“断案”
年龄:73岁 社区:潘家园南里 职业:退休法官

  拦下莽撞轻生妇,细把法理道分明。

  社区说法有七载,拒收礼物不要钱。

  73岁的杨庭椿,满头银白的短发,身材瘦削。

  15岁那年,杨庭椿成为未满周岁的新中国的一名法院书记员。从此四十多年,都在北京的法院系统服务,直到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身份退休。

  坐在法律图书柜前,说起从各法院化缘要书的经过,他就咧着嘴笑,像个孩子。

  七年社区问案上千件

  “我要报复医院!我要自杀!”上周日,潘家园南里嘉禾园小区的门卫,接到了一份给潘南社区法律服务室的求助材料。

  这是一起医疗纠纷,医生称患病的丈夫没大碍,要求住院观察,丈夫自行回家后,病发身亡,伤心的妻子告上法庭后败诉,难以想通。

  退休的二中院老审判员杨培俊是杨庭椿“拉”来一同提供志愿咨询服务的老法官之一。他说,咨询那天杨庭椿和老法官们一起忙,日常来的咨询也要忙。这次,材料到了杨庭椿的手里。

  先听完倾诉,抱怨集中在了法官不该听信医院律师,杨庭椿帮着死者妻子仔细读了判决书,分辨出法官断案的来由是证据,而非律师的话。

  病人和家属有哪些证据呢?抽丝剥茧,一点点分析,死者的妻子渐渐冷静下来,注意力转到了事情本身。

  这样的案例,杨庭椿一提起来,就像又回到法官的位置,意气风发,挥着手臂。

  在过去七年间,他所接待的咨询案例已上千件。

  从四把椅子咨询摊开始

  潘南社区法律服务室,创建于2002年3月7日。

  杨庭椿对这个日子记得很清楚,是潘家园南里社区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社区在大街上摆开了“服务一条街”作为周年庆,社区书记请杨老摆了个法律咨询摊。

  俩桌子,四把椅子,9点开张,10点多其他服务摊先后撤了,杨庭椿却发现摊前坐了一群人,背后还围了一圈。

  11点了,书记招呼回家,围着的人不干,还没咨询完哪,一拖直到12点才拿吃午饭作理由散场,还有些人约着今后再咨询。

  “这买卖不错啊”,杨庭椿说。打这他发现了老百姓对法律知识的渴望。

  杨庭椿联络聚拢了十多个从法院离退休的老干部,法律服务室建了起来,咨询日也固定在每个周四上午。

  咨询不进家不收礼

  杨庭椿说,法律咨询,更是心理咨询,“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常得让咨询者把心中的火气倾诉完,然后再围绕问题,讲法讲道理。

  杨庭椿还说,社区法律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能不告,就别告,成本太高”。

  服务室的咨询不收分文,不收礼品,杨庭椿有个原则,咨询不能到他家,最好在公共场合,就是避免对方送礼。

  对杨庭椿来说,潘南社区法律服务室,有了队伍,还有个图书室,初具规模。

  杨庭椿也打算着未来。他算了笔账,北京退休的法官有1万多人,如果其中10%的人能站出来,5个人搞个服务室,就能覆盖200个社区,那可以把多少纠纷直接化解在基层啊。

  潘家园南里社区居委会干部们说,普法多年,杨老在社区德高望重,被称为了“法老”。

  采写/本报记者 吴昊亮 实习生 刘济逢

  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