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偷蟠桃 掰苞谷悟空大闹龙泉山

  最近半年

  顽猴经常私闯民宅

  ■7月28日,一只黄毛猴跑到青白江区姚渡镇永和路附近村民家。

  ■5月10日下午,一只小猴子来到龙泉驿区西河镇黄连村1组游大爷家后院,三棵枇杷树至少已被它弄落了近10斤枇杷。

  ■4月1日,小猴一家三口闯进青龙场西林六组居民区内。

  ■3月18日下午4时许,一只黄毛猴子溜进位于郫县团结镇的成都理工大学校园的教师公寓,捣翻储物架,偷吃花生米。

  ■2月8日中午12时许,一只浑身黄毛的大猴子出现在了青白江区福洪乡字库村2组。

  村民叫苦

  偷桃偷玉米 一半收成没有了

  长安街社区七组村民温世林,种有4亩桃树。他说,去年收成大概是2.5万斤,卖了4万多块钱。今年4月,他上山给桃子打农药,老远看到桃子地旁边的柏树上,有一只猴子在“放哨”,看到他走近了,就带着八九只猴子一阵风似的跑了。等他爬上山,发现地里的桃子被扔了一地,好多才吃了一两口就扔了,让他好不心疼。但家里活儿忙,不可能成天守着桃子地呀。温世林说,今年家里一半以上的桃子都被猴子偷了。“这些猴子把我们害惨了。但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不准打。”

  41岁的村民刘玉凤也说,从小到大,这一带都没见过野生猴子,直到今年3月份,经常发现有猴子前来偷吃玉米、土豆、桃子、枇杷……人一走近,猴子马上就跑了,但过两天又悄悄来了,村民们拿猴子没办法。

  在温世林家的桃子地里,护林员陈诗定找到了很多猴子来过的“证据”———地上散落着很多桃核。陈诗定说,如果是人偷的,何必在这里吃一地呢,早挑走了。而旁边的青冈树,就在悬崖边上,树顶的枝桠被折断了。“悬崖这么高,谁会爬上去折?肯定是猴子干的。”

  此外,在长安街社区五组、原狮子村九组,都有人报告发现了猴子。但半年来,没有一个人拍到这些猴子的照片。

  猴子为什么会出现在龙泉山上?有人说是被人放生的,有人说是从外地跑来的……众说纷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来路不明的猴子,确实在龙泉山上生活下来了。

  护林员乏力

  人一靠近就跑了 根本逮不到

  护林员陈诗定每天都在长安街社区附近的山上巡逻,除了背包、茶杯,最近他手里多了一个工具———铜锣。拿铜锣干什么?赶猴子呗。

  今年2月起,村民们陆续反映,说山上有猴子。起初陈诗定不敢相信,但还是留心监控。到今年6月,他亲眼在山上看到了猴子。“晚上六七点了,我在社区林场看到的,两只猴子在树梢上歇着。我悄悄靠近,但距100米时,被猴子发现了,它们还是跑了。”7月中旬的一天清晨,陈诗定又看到了4只猴子,但猴子很快又跑了。“这些‘猴精’,老远就闻到人的汗味了。”

  7月13日,成都市动物园工作人员带着麻醉枪来“对付”野猴子。但守了大半天,却没有见到一只猴子。

  陈诗定喜欢坐在山腰上观察四周的林子。四周的山,郁郁葱葱,“这些年,没有乱砍树,有一部分地是退耕还林地,还栽了很多樱花树,附近的垃圾场也改建成林场了。山上种着很多果树、蔬菜,还有柏树果子,这批猴子有的是吃的。山高坡陡,人很少上山,猴子就更愿意来了。”陈诗定分析道。

  林业局为难

  用铁笼子诱捕?伤到孩子咋办?

  在发现桃子被大量偷吃后,一些村民和野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陈诗定曾在一处水塘附近发现过一具猴子尸体。根据体貌特征,工作人员推断是藏酋猴。

  如今护林员们巡山要带着锣鼓,见到猴子就敲打,把它们吓跑,免得再毁了庄稼。同时又要忙着给村民宣传,说这些猴子是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不能打,不能下毒药。夹在中间,陈诗定有些左右为难,他希望早点用“和平的办法”解决掉野猴子的问题。

  为了不伤害猴子,又解决猴子扰民问题,龙泉驿区林业局决定试点诱捕。24日,3个订制的铁笼子被抬到了温世林家的桃子地里。铁笼里装有机关,只要在里面放上美食,猴子进笼踩在铁皮板子上,铁笼的门就会自动关上。但直到昨天下午,这些铁笼都没有启用,因为现在正值暑假,害怕猴子没逮着,反而伤到了放假在家的孩子。

  热线求援

  我们该拿猴子们

  怎么办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都希望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当周围环境真正变好后,人们又会发现事情远没想像的美好———这不,龙泉山上不知从哪里跑来一群猴子,吃了桃子吃苞谷,吃了土豆吃枇杷,让人不得安生。同样,30多年来,成都地区白鹭的数量持续增长,经常可以在市区的公园或河流上,看到它们“起舞弄清影”的动人身姿。但在白鹭聚集区附近,那些户外养泥鳅、养鱼的人可就不干了———白鹭经常跑来偷吃他们的鱼和泥鳅,他们希望把它们赶走。有些社区,池塘里出现很多青蛙,吵得居民晚上睡不着,有人甚至投诉到市林业和园林局,让他们想办法把这些“哇哇乱叫”的青蛙赶走。

  成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动物将越来越多,人和动物怎么“和平共处”?龙泉山的野猴子该怎么解决?请你拨打本报热线(028)86613333-1,谈谈看法、支个妙招。

  本报记者 余文龙 摄影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