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就行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09:35  长江商报

  卓琳晚年替小平实现两个心愿,多次与子女讨论身后事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卓琳一直在北京安享着晚年时光,直至逝世。

  替小平实现两个心愿

  邓小平逝世,很长一段时间卓琳都沉浸在绵绵的哀思之中,她再也见不到相濡以沫的身影了,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声音了。当国人、家人还沉浸在悲痛之中,当人们还在思考如何向老人家表达最深切的哀悼之情时,卓琳向家人、向子女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一切要以中央的决定为准,你们不能提出高于中央标准的要求。

  邓小平晚年,一直珍藏着两个心愿:他想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他想活到2000年,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卓琳替邓小平实现了这两个心愿。

  在1997年的香港回归庆典上,时任特首董建华特意郑重介绍卓琳时,整个大厅掌声雷动。这个片段,也是整个回归庆典中最动人的镜头,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

  对待生死问题非常坦然

  在失去“老爷子”之后,这个大家庭更加珍惜天伦亲情。小女儿邓榕曾经透露,一大家子仍然像父亲生前那样,住在四合院老宅里,聚在母亲身边承欢。每位家庭成员都刻意保持着低调,只在父亲的公开纪念活动上才由家里民主推举一位出面,而这样的“任务”大部分都由画家身份的大姐邓林承当。

  每逢邓小平祭日,卓琳预先买些花瓣,在院子里抛撒,边撒边喊——“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这情这景,令人动容。在接受采访时,她说:“他去世了,我们全家人都很悲哀,但是这是自然规律,你也没办法。每年他的生日,我们全家人还像他活着一样,大家一块儿给他过生日,纪念他。”

  晚年的卓琳对待生和死的问题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讨论身后事。她说,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沟里就行了,不要给国家添什么麻烦。她很早就填写了角膜捐献志愿书。

  身世

  从千金小姐到革命战士

  卓琳的经历,虽不像邓小平那样波澜壮阔、震撼人心,但却同样充满曲折而耐人寻味。

  她出生在一个富甲乡里的工商名绅家庭里,是家中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卓琳的父亲是云南有名的“火腿大王”。

  浦琼英(卓琳)1923年入昆华女中附小读书,并继续在昆华女中读初、高中。从1928年起,琼英和两个姐姐,接受了音乐老师赵琴仙(共产党员)的教育和影响。卓琳小时候从周围的好多事情中感受到人世间女性的不平等遭遇,并为之愤愤不平,小小心灵常常萌发莫名的反抗意识。

  赵琴仙常常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宣讲革命、宣讲共产主义,卓琳对此印象深刻。有一天,赵琴仙突然被捕了。在押赴刑场时,这位女教员慷慨悲歌,那英勇就义的场面与大义凛然的共产党人形象,深深铭刻在卓琳心底。于是,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追求革命的概念,渐渐在卓琳的心底明确。1931年,卓琳被挑选为云南省体育代表团少年选手成员参加在北平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当从云南出发刚刚到达香港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国难当头,运动会自然开不成了,云南队只好撤返。没想到才走到香港就要返回,卓琳心不甘、情不愿,于是写信给家里,表示不回云南,要求去北平读书。家人同意后,她经上海辗转北平,在一个补习班学习数月。次年,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学。

  1935年,“一二·一六”运动中,19岁的卓琳同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加入抗议洪流,高呼“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南京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对她来说,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她的思想觉悟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二年,卓琳抱着学习理工以实业报国、科学报国的理想,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校时,积极参加了校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不多久,七七事变爆发。乔装成百姓模样的卓琳,决计要去延安投奔八路军。转船倒车,折腾数回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并考上了延安陕北公学。

  次年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而成为一名矢志不渝的革命者,并因工作需要而改现名。从一个名牌大学的女生,到迈入革命殿堂的青年革命者,卓琳毫无畏惧接受战争的洗礼,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枪林弹雨之中。

  晚年生活

  含饴弄孙

  卓琳夫妇俩都非常喜欢孩子,自己的五个孩子、邓小平妹妹的孩子、卓琳姐姐的孩子都生活在邓家,由卓琳照顾。同时,她还十分关心老战友的孩子,并尽力帮助老战友。

  邓小平也喜爱大家庭中暖融融的气氛,喜欢一家人住在一起。和孩子们在一起,邓小平总是无比开心。在邓小平晚年时,卓琳“规定”孙辈每天定时要看爷爷。每天老爷子还没起床,卓琳就把孙辈抱到他被窝里去陪老爷子。如今,卓琳在儿女和孙辈们的簇拥下安享幸福的晚年。每天早饭后,卓琳要听上一会儿京戏,这是她一生的爱好。邓小平生前关心和爱护高雅国粹艺术,支持“十足的戏迷”卓琳看戏,卓琳每每去看戏总是向老爷子请一下“假”,以免老爷子挂念。

  邓小平只要不太忙也会问问哪个剧场、看了什么戏。卓琳看完戏后只要老爷子没睡着,她就“汇报”表演如何精彩、如何获得全场喝彩等等。卓琳还喜欢听评书,她曾请人帮忙找了很多诸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评书的录音带,没事的时候就听上几段。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她尤其喜爱的是《红楼梦》,其中不少精彩段落还能背下来。自己不但订阅了《红楼梦研究》,还多次为“红学”研究捐款。

  邓家“中心”

  邓榕说:“我们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我们,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对我们来说,妈妈的影响力都是非同寻常的。”

  在家里,卓琳是“中心”,而邓小平是“核心”。卓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

  一大家十几口在一块儿吃饭,卓琳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保证丈夫吃好一点儿,要他单独吃,邓小平不干。后来,她就派次女邓楠一个陪着老爷子吃。可不久,老爷子又不干了,坚持要跟大家一块儿吃。卓琳没辙了,只得单独给他炒一个菜,别的菜都一样。结果,就这一个菜,到了饭桌也叫老爷子“给你点、给你点”而分了。最后,卓琳没办法了,就让一大家都吃一样的,谁也不再享受“特殊待遇”了。

  家里开支都是由卓琳计划、执行,邓小平从不过问,当然卓琳总是尽量将开支向丈夫倾斜。在三年困难时期,邓小平爱喝龙井茶,比较贵,也爱抽点烟。一向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的卓琳对丈夫舍得开支。每天上午下午,她各给丈夫泡上一杯浓浓的龙井。邓小平喝完后,她自己则接着喝剩下的茶根。

  本版据《生活中的邓小平》、《传记文学》

  卓琳的儿女们

  长女邓 林1941年出生。画家,在中国画领域画笔不辍。

  长子邓朴方1943年出生。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残联名誉主席。

  二女儿邓楠1947年出生。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小女儿邓榕1950年出生。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

  幼子邓质方1952年出生。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量子物理学博士。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