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组织部长们的别样精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05:16  钱江晚报

  在人们眼里,组织部长的工作通常就选人和用人,不错,这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不是全部。

  7月5日,本报以《组织部长们的“非主流”故事》为题,报道了5位组织部长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破解难题的故事,得到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斯鑫良的充分肯定。

  其实,组织工作涵盖面很广,今天本版的几则故事,恰为“主流”。

  杭州市滨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沈孔良的故事

  “谈心日”到了,找组织部长聊聊去

  杭州滨江区浦沿街道东冠村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党员,是解放前参加的工作,当过多年村干部。这些年来,在他心里始终有个疙瘩,感觉自己的生活待遇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不久前的一天,他给滨江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沈孔良打了一个预约电话,表示有事要同部长谈。约好的这天,沈孔良主动约见了这位老党员,他们有说有笑谈了一个小时。沈孔良在认真倾听老人的情况介绍后,就有关政策层面上的事仔细向老人作了解释。老人感到很满意。临走时,他拉着沈孔良的手说:“建立组织部长约谈日很好,我找组织谈谈汇报一下自己的思想,感谢组织上给自己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途径。”

  据沈孔良介绍,在这次全省“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中,杭州市建立了市县两级组织部长周六约谈日制度。该制度明确,从今年6月份起,以后每周六为市和区、县(市)委组织部长约谈日,可以是部长或分管部长约请所联系的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广大党员、干部、科技人员也可以主动拨打组织部门在媒体上公布的联系电话,约组织部长谈心。

  沈孔良说,找党员、干部谈心谈话,是组织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但这种谈心谈话,因具有选择性,难免挂一漏万,一些对组织上有话要说的人很可能游离视线之外。现在推行的周六约谈制度,让党员、干部们掌握了主动权。

  德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华明的故事

  为当地经济号脉指路

  “原来感觉自己村的发展还可以,日子还过得下去,这次经过潘部长的梳理分析,我感到自己坐不住了,睡觉也不踏实了,这样的蹲点调研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村书记陈小荣对着大伙儿高兴地说。他口中的潘部长就是德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华明,而陈小荣所在的德清县钟管镇干山村就是潘部长此次蹲点调研的目的地。

  干山村是一个具有扎实的集体经济实力的村,著名的有“两高”,集体可支配资金高、人均收入高。可偏偏就在这么一个“两高”的小村子里,却问题不少,导致发展落后了。根源结底就是对村的发展定位不高。

  一到干山村,潘华明就对这一情况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发现干山村区域优势非常明显,水陆交通也很便利,可利用资源多,这几年,党员群众想致富、思发展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但是想致富不行动、不动脑是不行,他就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帮村民们“洗洗脑”。

  潘华明首先想到了干山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培育发展以“物流业”为主的新经济增长点。他告诉村民要采取专项补助、帮助牵线搭桥等办法,加快对码头、仓库、进出道路等硬件设施改造提升,还为此做出一系列详细的计划,要干山村通过媒体积极宣传推介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外地一些物流企业进驻,切实为物流业和运输业发展创造硬件环境。

  潘华明的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认同,很多原本以为此次调研只是走走过场的村民,马上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打心眼儿里相信,这次潘部长的到来可算是“动真格儿”的了。

  在潘华明的指导下,平山村还计划对260亩废弃矿山进行开发和利用,通过建标准厂房和商品房来进行市场出租,增加集体经济来源。

  开始,村民们觉得潘华明提议有点“天方夜谭”,于是潘华明就把自己的计划一点一滴的跟村民进行详细讲解,直到村民们都清楚满意为止。

  宁波海曙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毕东华的故事

  过好“组织生活”是一门艺术

  “‘公推直选’一要抓宣传发动,二要抓到会率,最主要还是要在党员中树立选民意识”、“为什么不创新工作方式,比如向落选的同志献花,告诉群众,落选同样光荣,鼓励大家都来参与”……这是宁波海曙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毕东华在白云街道召开的一个别开生面的基层党员群众座谈会。

  6位基层党员和2位群众直面组织部长就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等基层党建问题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建议,同时也就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请教组织部长。

  针对该区今年全面铺开的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毕东华跟党员群众说:“近来,各社区的‘公推直选’很成功,党员到会率高,这和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社区班子不仅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负责,这对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意义”、“要不断探索实践,使‘公推直选’的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对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党员群众反响强烈。毕东华说:“党员教育管理要因人而异,社区应该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特别是对老年党员要关心,但对其他党员要加强管理,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支部生活要创新,一月一次读报过时了,可以党员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党员教育”。

  仙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莫锋的故事

  力促党员牵手结对扶贫

  大洪村是仙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莫锋调研地。

  大洪村本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村,外出务工经商是农民创业增收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党员就选择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增加经济收入。外出的党员富了,但是留守在大洪村的许多人生活还是十分困难。如何引导外出创业有成的党员反哺家乡建设就引发了莫部长此次调研的深思。

  “一个村要真正富起来,靠的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先富带动后富,党员这个先进集体就要起到带头作用。”

  蹲点调研期间,莫锋一有时间就与外出党员进行沟通,亲自说服他们参加到“牵手工程”中来,外出党员们看着组织部长都这么亲力亲为,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自愿与留守的9名党员和75户群众牵手结对,开展“传播一条致富经验、传授一门适用技术、提供一笔扶持资金、发展一项效益农业”的活动。

  外出党员周华林与留守党员朱力平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对儿”。在了解到朱力平对养土蜂比较在行,但是手头缺资金无法扩大养殖规模的情况之后,周华林立刻汇来1000元帮扶资金,帮助朱力平扩大土蜂养殖6箱,预计可增收3000元以上。

  “荣誉感与归属感,就是激发外出党员反哺家乡建设的力量源泉。”这就是莫锋发自内心的感受。

  天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胜杰的故事

  “无私”才有“战斗力”

  平桥镇风廉村是天台县委组织部部长杨胜杰蹲点调研的地方。该村是全县旧村改造试点村,自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旧村改造工程就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杨部长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基层组织在旧村改造这个重大任务中所起的作用。

  风廉村旧村改造涉及515间房屋,292户。旧房拆除、人员安置、资金筹集、规划设计,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工程半途而废。没来之前,杨部长也担心,基层组织是不是会真的用心在旧村改造上呢?

  到风廉村之后,杨部长所有顾虑都烟消云散了。基层组织干部与村民“打成一片”,到处都是为旧村改造团结协作的身影。

  余贤峰是风廉村党支书,也是县畜牧局职工,最近为了旧村改造的事老请假在家,引起了单位领导不少抱怨。可余贤峰认为,只要拆老百姓一间房子,就一定要负责到底。

  村委会主任余卫明也是如此,他一直都在杭州做生意,平时生意很忙,但是只要村里有事儿,就二话不说地往家里赶,就算赔上生意也无妨。村民夸他俩是“绝配”。

  在风廉村的几天里,杨部长发现,其实村里有6名村支委、5名村委会成员为了旧村改造,都自愿贴时间精力、放弃生意,第一时间赶到家,毫无怨言。甚至在拆迁补偿资金还没到位情况下,村委干部还主动拿出1万到5万先垫付。

  “这里基层干部工作做得这么到位,这么无私奉献,我非常感动,也很欣慰。”杨胜杰说,此次的调研任务,他觉得完成得非常顺利,作为基层组织干部,就应该像平桥镇风廉村的这些干部一样,要有雷锋般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私才有战斗力。

  本报实习生 章璐 本报记者 薛建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