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厦门松柏中学教师自制减噪教具获全国一等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06:31  台海网

  

厦门松柏中学教师自制减噪教具获全国一等奖

  ▲在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李新生老师在展台前向专家和同行演示自制的减噪教具

  台海网7月3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 通讯员 付勇 文/图) 在嘈杂的环境里打电话,不论你如何声嘶力竭,对方都有可能听不清你在说什么。如何消除背景噪音对通话的影响,让对方清楚地听到你的声音?厦门松柏中学的物理老师李新生会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

  上周,李新生老师的《消减环境噪音对语音通讯的影响——— 探究实验平台》科技辅导员科教制作项目,在山东省济南市闭幕的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了全国一等奖(共15名),李新生老师是福建省惟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解开心中的“为什么”

  

  在较强的噪音环境下进行语言通讯时,人的语音和背景噪音如果混在一起进入话筒,会使对方听不清所讲的内容,影响到通讯的品质。

  

  “如何消减噪音对语音的影响?”问题一抛出,学生们的兴趣来了。但在目前的中小学课程中,消减环境噪音的相关内容涉及很少,学生只知道噪音会造成污染,但对于克服污染等综合运用方面的知识无从涉及。怎样让学生们对噪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理解?

  喜欢“异想天开”的李新生老师琢磨开了。几年下来,这样的琢磨成就了《消减环境噪音对语音通讯的影响——— 探究性实验平台》这一通用技术校本课程。

  “为什么话筒上通常要包裹海绵、绒布或是绸布?”“为什么当有人想听清远处的声音,会用手掌在耳朵后弯一个凹面……”这样的问题总是引人入胜。

  “但声音是看不到的,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与实验让学生来认识。”李新生老师通过示波器显示波形、耳机监听、电脑描出音频曲线等方式,让学生们体验了消减噪音干扰的效果,解开了心中的 “为什么”。比如:不同材料密度和材质的吸音效果不同;噪音经过多次反射强度会明显减弱;声音也能像光线一样在凹面上汇聚能量……

  这套教具通过五个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可参与探究实验的空间,引导学生了解噪声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操作能力。这套教具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班级等特点,增减或补充内容,适用于从小学中高年级到中学的学生。

  源于声音的“金点子”

  参赛时,李新生老师带上飞机的各种实验器械就有30公斤重。这套教具设计中蕴含的巧妙、合理的手段,清晰展示了消减噪音这一教学过程。在展台前演示时,同行们看得眼睛发亮,大赛评委们也赞不绝口。

  据了解,在全国,很少有人能对声音的教学研究像李新生老师这么细致,不仅因为这项研究对应的设备很偏门,而且因为这类研究还需要很专业的知识。

  其实,这几年来学生们源于声音的许多 “金点子”让李新生老师欣慰不已:经过探究实验平台教学,积极参与探究的学生们制作了一系列科技作品,分别参加了不同级别的竞赛,取得了良好成绩,不少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重要基础。因此,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李新生老师认为,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8月11日,李新生老师将和他的两位学生去云南昆明参加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而其中一位学生张弘的参展作品——— 《主动消减动力源振动噪音的一种装置》又是与声音有关的。

  李新生老师正带着他的学生们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