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脉续存与城市经营为何不能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07:52  燕赵晚报

  □本报评论员 王丹雪

  石家庄最后一个四合楼院位于南大街19号,在民国初期是一位晋商建的票号,后来成为国民党的“渣滓洞”,具有历史纪念意义。有消息说,它将被拆迁、仿建,但专家认为应该将其保留。(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A5版)

  与动辄逾千年时空的文化名城相比,一直以为仅有百年历史的城市谈文化是一种奢侈,但城市经营的规划版图终于碰到了一根文化的钉子,商业和文化的冲突也就在石家庄这样一个城市正面交锋了。

  石家庄的旧城改造一直让我们欣喜不已,那些毫无艺术美感、没有任何设计元素的建筑,还有那些仅能满足居住但生活功能残缺的民居,没有比拆除更好的处理方式了。运营十年来,城市面貌的改变有目共睹,虽然存在一些艺术缺憾,但简陋的建筑立面和粗犷的城市线条,逐渐被现代都市感觉所取代。在没有历史文化包袱的城市作任何改动,都可谓是一种进步。

  但是,一座具有复杂历史内涵的四合院横空出现,左冲右突的商业思维突然被迥异的文化藤蔓所阻拦,商业利益与文脉的续存问题在一座四合院里纠缠较量。

  中国的城市经营摧枯拉朽,这是一种事实表述而非形容。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的大面积用地,使很多文物古迹在劫难逃,甚至一些在保护之列的文物古迹,也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倏然化为废墟;建设性的破坏以及破坏性的建设,使文化积淀在城市建设中泯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曾经为保护北京古城墙鼓与呼的梁思成,他自己的故居如今也被裹挟进拆与留的纠葛中。

  石家庄也不例外,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四合楼院,突兀地被这个矛盾搁浅在城市发展与文化保存的对话中。较之于土地、建筑等有形资产,历史文化也是城市进步的精神依存,而文物是文化的载体,其在城市整体发展和形象塑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不同时代的建筑古迹,不仅是城市记录,更是连缀城市历史的隐性文脉。因此,对文物保护,应在城市远景坐标上,从城市软件竞争力的角度,给予新的功能定位。高楼大厦固然代表城市文明的现代气息,但没有历史痕迹的单调繁华,给人的感觉是失忆,一座城市若没有这类文化传承,则难以形成持久的品牌辐射。

  决策失误与长官意志都可让文物古迹瞬间消失、万劫不复,城市文脉的保护,考验着执政者的政治智慧和文化素养。

  在一些古老而现代的欧洲城市,文物没有成为他们发展的障碍,反而增加了城市文化底蕴。文物保护与城市经营,只有在“笨蛋思维”中才难以调和。

  我们期望:每一次文化与商业的较量,都不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