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日食凸显山西科普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10:28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新闻前缀

  7月22日,太原许多市民走上街头,争相目睹日食的盛况,但省城仅有的两座天文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闭门谢客。

  实际上,几年前我省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创办人之一贺宪恒先生就说过,“目前山西的天文事业,还停留在爱好阶段……”几年时间过去了,尽管市民观测热情日渐高涨,但我省天文科普方面软硬件的缺乏仍然严重。

  A 天象馆“闭门”谢客

  7月22日上午9点半,在山西省科技馆售票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象馆暂时关闭,至于何时对外开放还需要等待通知。“今天是难得一见的日食,没想到天象台却关门。”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市民失望地说。

  山西科技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负责天象台的两位工作人员去上海观测此次日食,因此天象台只得暂时关闭。但同时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即使正常开放,由于设备老化,也不一定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记者随后又来到太原市儿童公园里的天象馆,发现这里同样没人。“由于改造后票价没有敲定,从2007年至今一直没有正常营业!”这里的负责人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票价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批复。

  B 缺钱又缺专业人才

  谈及天文馆“闭门”谢客的原因,省科技馆表示,这反映了我省天文事业目前发展的困境。“相对于其他科普设备,天文设备相当昂贵,很难收回成本,这些都是很多年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位工作人员说。

  记者从省科协了解到,我省迄今为止还没有专业的天文观测组织。“关键是缺人。”省科协一位相关负责人指出,天文学专家需要潜心钻研,为了寻求最佳观测点,经常要跋涉千里,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还要忍受枯燥乏味的数据推敲。“太原曾有一位这样的专家叫贺宪恒,但在去年3月因病去世。”

  贺宪恒先生去世后,山西天文的专业人才遭遇了青黄不接的窘境。在数次天文星相观测中,记者曾向省科技、气象等部门咨询,希望能请权威“出山”,为市民科学观测提供专业指导,然而得到的结果均是“推荐不出这样的人”。

  C 更多天象台正在筹建

  今年年初,贺宪恒的家人与省科协和山西物理学会取得联系,希望将贺先生毕生研究天文的资料和遗物倾囊相赠。“这个消息令人振奋。”山西物理学会秘书长虞仲博教授说,山西大学物电学院已初步达成意向,准备筹集资金,在该院楼顶上建造一个全新的天文观测台(俗称“圆顶”)。

  同时,这种情况已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正在建设的山西科技馆新馆项目中,已经提出新建天象厅,可同时满足科普教育和天象观测的需求。

  在7月22日的日全食观测中,山西物理学会受省科协的委托,为市民提供指导。几位物理学者专门请来了山西大学物电系的博士连进玲。连进玲说,自己只是天文爱好者,曾跟随贺宪恒先生进行过多次观测实践。然而在那次的日食观测现场,他却成了市民们最抢手的讲解员。“其实我们的会员,包括我在内多数是研究光学、物理的,虽与天文沾边,却只是略懂皮毛。”虞教授说,山西天文,迫切需要专业的领跑者,需要后继有人。

  本报记者 岳威 王芳 要维维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