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个扫雷兵不简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11:39  生活新报

  

“这个扫雷兵不简单”

  云南走出个扬威国际雷场的“兵专家”刘庆忠

  2009年5月4日,黎巴嫩某雷场里,一名中国士官军姿严整,用流利的英语向场外人员讲解示范中国扫雷,从扫雷器材的性能到人工扫雷方法的优劣,精彩的讲解赢得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军职、民事人员的阵阵掌声。

  “这个扫雷兵不简单。”许多外宾啧啧称赞。就是这个不简单的“扫雷兵”,入伍前仅有初中文化,全靠自己的努力,从一名基层部队士兵成为培训外军学员的排雷“兵专家”。他就是驻玉溪某部队工兵营被派往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的三级士官刘庆忠。

  从无名小兵到排雷“兵专家”

  98年入伍时,刘庆忠只有初中文化,在这个比技术比科技含量的工兵部队,他深感自身知识的匮乏。从那时起,他告诉自己,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弥补知识上的差距。

  11年来,他先后读完了《地雷与爆破》、《扫雷作业指导手册》、《国际地雷行动标准集》等50多本专业书籍,整理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熟练掌握了许多外军地雷的埋设和排除方法;撰写了多篇体会文章,参与编写了《扫雷作业指导手册》、《国际人道主义扫雷手册》等扫雷教材、教案。

  要想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的士兵,必须有过硬的本领。近年来,刘庆忠先后到泰国、黎巴嫩执行扫雷任务。走出国门,他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每天记10个以上的英语单词,成了刘庆忠雷打不动的习惯。

  “刘庆忠这个兵肯钻。”扫雷专家陈代荣这样评价说。在出国扫雷和教学中,刘庆忠与其他专家共同探索出了“纵火毁雷法”、“单兵排雷六法”、“人工分标段搜排法”等26种科学扫雷手段和方法。

  黎以冲突结束后,我维和工兵营在排爆作业中遇到大量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弹种,特别是以军的子母弹和航空炸弹。刘庆忠从多种渠道收集技术资料,与战友一起分析弹体结构及发火原理,最终摸索出排除子母弹和航空炸弹的方法与要领,丰富了我军在战时条件下扫雷排爆的经验。

  先后五次出国维和,刘庆忠成了扫雷界有名的“兵专家”,他扫雷的速度最快,是联合国维和扫雷部队的7倍以上;质量最高,扫除的数十万平方米雷场,未发现雷患;安全系数最高,他本人及所培训的200余名骨干毫发无损。

  闯荡雷场都是命悬一线

  扫雷是与危险相伴的职业,闯荡雷场的人,从来都是命悬一线。刘庆忠坦言,选择了扫雷,就时刻准备着献身。

  2006年,黎以战争期间,一次在通往司令部的必经路上,一枚500磅未爆航弹落到桥的中央,挡住去路,弹体露在桥面上。这对于过往的车辆是很大的威胁。

  接到任务后,刘庆忠第一个冲了上去。“我是战友里排雷最熟练的,我不上谁上?”刘庆忠迅速准备器材出发。其实,他最拿手的是排地雷,还没有排除过航弹。

  2006年7月下旬,在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爆发冲突十多天后,加纳营的一个据点落入了一枚炮弹,联黎司令部指示中国营派人排除。刘庆忠第一个请战,他和工程师段新华冒着激烈的炮火赶往目的地。

  由于交战双方炮火猛烈,平时一个小时的路程这次竟用了3小时,有许多次,炮弹就在他们乘坐的装甲车前后几米处爆炸。赶到加纳营后,他和段新华查明,落入据点的是枚燃烧弹,距离油罐十米,弹体还在冒烟,用炸药诱爆显然不可行。刘庆忠凭借平时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多年扫雷排爆的经验,采取用水渗泡的方法将燃烧弹安全排除,联黎司令部的官员和在场的各国军事专家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要有自己的扫雷方法”

  迄今为止,刘庆忠亲手排除和销毁地雷、子母弹、航弹等各类爆炸物3900余枚(发),组织排除地雷等各种爆炸物2500余枚(发),为部队和外军培训200余名扫雷骨干,是我军目前参加国际扫雷次数最多、排除和销毁地雷数量最多、培训扫雷骨干最多的士官。

  刘庆忠常常对战友说:“我们走向国际雷场,就代表着中国扫雷。外军先进的技术我们要学习,但不能唯唯诺诺地总是听从外军的指挥和安排。我们要有自己的扫雷方法。”十多年与地雷打交道,多次出国扫雷,培训外军扫雷学员,刘庆忠对扫雷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了底气,他敢向外军的扫雷安排说“不”。

  在黎巴嫩维和期间,有一枚两千磅的航弹落在废墟中,按联合国有关地雷行动中心官员的主张,要围绕周围10余平方米往下挖坑,需要20多天。刘庆忠认真观察了航弹的情况后,否定了外军的意见,带着2名战友,用挖掘机在直径不到3米的地方挖了14米,就成功排除了航弹。每一处雷场、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刘庆忠都当成献身使命的大考场,一举一动都连着国家的荣誉。

  2006年,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战争持续了34天。无辜平民家园被毁,公路、农田四处落满了各种型号的未爆物,严重威胁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战争刚刚一结束,刘庆忠就带着班里战友向领导请战,要求排除雷障。

  看到田间果园里、路边上、群众的房前屋后,都有中国军人搜排爆炸物的身影,当地群众无不感动。他们为扫雷官兵送来水和食物,他们说:“是爱好和平的中国军人救了我们。” 本报记者 李冬 实习记者 姚宇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