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驾驭心海之船的“船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14:30  北京晚报

  ■通讯员 海慧芝本报记者 王金跃/文

驾驭心海之船的“船长”

  北京三甲精神卫生医院安定医院院长是位女院长——马辛,听说要写她上“星级医生”,马辛坚持一定要写她的团队,写一群病人所倚靠并为之自豪的医生,写她“聚是一团火,散时满天星”的同道们。

  冰火淬炼专业“补心人”

  备战奥运,马辛带着她的专家团队曾接受心理素质超级训练,在众多团队中安定医院团队突破两个级别拔得头筹,获得教官的首肯:“这支队伍太厉害了!”

  他们在模拟培训中,走进的是冰火天地,洗礼的是血雨腥风,这么说绝不过分。

  刚刚进入一片空旷的废墟,随着一声爆响一个人应声倒地,随着惨叫又有人倒在一片血泊中。完全没有防备的人们有的惊愕万状,有的束手无策,有的夺路而逃……教官就在考台上观察着每个人的“应激反应”,马辛和她的团队医生马上被测心率,仪器显示全部在100次/分以下。

  几头模拟动物本来在优哉游哉地吃草,突然“炸弹”起爆,几条生灵转眼间血肉横飞,目睹惨景的人们接到命令,刻不容缓把“残肢断骨”马上拣回,再“拼接”成动物原形。拎回这淌着血尚有余温的肉块残骨,首先要驱除自己恶心、恐惧、悲哀的心魔……马辛团队依然拿到最高得分。

  “我们不是冷血,职业要求我们要有专业的素养。在各种天灾人祸等所致的精神世界损伤的患者面前,精神科医生除了要有专业的干预技术,还要经得起任何刺激和污染,从容淡定、坚韧不拔、机智灵活、精力充沛,既有自身的优秀也有团队的合力,在考验面前首先要不能‘自我减员’,还要‘聚散’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马辛院长如是说。

  “打包处理”

  小龙走出灾难世界

  去年“5·12”地震发生的瞬间,13岁的绵阳市小学生小龙正坐在教室门边,一股巨大的气流把他冲到门外,教学楼倒塌了……醒来的小龙钻进废墟中一连背出3名同学,但不幸有2名同学因为伤势过重死去了。天摇地动中和情同手足的同学生离死别,后来小龙一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同学在他面前死去的画面,耳边依然回响着废墟中同学们的呼救声……

  小龙父亲找来,恳求北京心理救援队的队员们对小龙进行心理救援,来自北京安定医院的医生运用“图片——负性情绪打包处理技术”,引导小龙将心中的恐惧情绪倾吐出来,转移开去,又为他做了呼吸放松训练,渐渐地,小龙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给小龙进行心理救援使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这个系统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发挥重要的专业作用,引进这一技术进入医院的正是院长马辛。

  在马辛看来,心理危机“干预”这个字眼,直到美国发生9·11事件后,才逐渐被国内医学界关注,但在更高级层面体现精神医学的“迅速转移”的心理危机干预科学性,早已成为她作为院长的一项重要医院发展战略,她及时地抓住了机会。

  打捞现场

  让它迅速成为过去

  2008年“4·28”胶济铁路发生事故后,马辛受命派出心理救援队,对现场救援的武警官兵进行心理救援工作,取得显效,曾受到公安部表扬。

  “2008年5月20日,距离地震已经过去整整8天,那些被湖水卷走的遇难者的遗体飘浮在水面上……而比视觉刺激更加强烈的是飘进鼻腔的尸体的气味……武警官兵们在打捞尸体时,一不小心,死者的尸体就会断裂……”安定医院心理救援专家王刚回忆说,有些战士出现身体上的强烈反应和低落的情绪,有人还有呕吐,作为救援者的王刚,凭着自己多次心理干预积累的实战经验和借助于最先进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让那些脑海中不断闪回灾难现场的战士们,从战场心理恢复车走出时,呆滞的表情舒展开来,沉重的步履也变得轻快。

  2003年遭遇SARS这场灾难,一时间疫情蔓延,一线医务人员倒下,非典患者出现极端行为,焦虑和恐惧在收治定点医院中蔓延。在这关键时刻,安定医院启动首批精神科和心理科医生进驻17家定点医院。马辛就是救援队的总指挥。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每天她奔走于17家定点医院间指导工作。她把两份对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的心理疏导告知书发下,直面灾难,鼓舞士气,她和同道是在排解了自己的焦虑后写出告知的。2008年初我国南方突发冰雪灾害,她一次次带领心理专家到政府网、电视台等传播媒体普及心理知识,给予灾区人民心理支持。

  灾难前所未有,而护心者的胆识也一样前所未有。

  爱与耐心

  精神家园的特殊文化

  马辛常说,我首先是一名大夫,然后才是一名院长。一个盛夏的早晨,一位78岁老人由子女几人费尽艰辛护送到京。老人严重失眠很久了,24小时坐卧不宁,还出现了幻觉和胡言乱语等症状。子女带着老人半年中辗转于当地的医院,病情却不见好转。马辛仔细对老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在问诊时总是一遍遍地问:“大妈,您哪儿不舒服啊?”一下子拉近了和大妈之间的距离。朋友和亲人的感觉如同老人的特效药。2个月后,老人的病日渐好转,能睡觉了,吃饭也香了,幻觉和胡言乱语也消失了,慈祥的老母亲又回到了孩子身边。

  马辛接到老人家人感谢信后说“没做什么”,倒是说起一个小护士对一位拒绝服药的精神抑郁症老人,捧着药几十遍地说:“爷爷,吃药吧!”老人终于接受治疗了。马辛说,对待精神病人耐心与加倍付出是一种特殊文化,一定是有回报的。

  对于自己未来的打算,马辛说,以后如果不做院长了,自己一定会回去做大夫。

  马辛的脚印

  ●全国“三八红旗手”

  ●北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市“巾帼十杰”

  ●市级优秀青年医师

  ●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培养项目人才

  ●中央保健局精神科专业保健会诊专家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上星理由

  做一个

  胸怀大爱的人

  ★她是一名老年精神科的医生,她为老人的不幸和痛苦经常流泪,她像对待父母一样呵护着她的病人,经她治疗的大爷、大妈都非常喜欢她,她也最看重“闺女”这个老百姓授予的头衔。

  ★她是一家医院之长,也是心海之船的“船长”;她是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所长,时刻把握全市精神家园的风向标;她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是为全国父老乡亲护心的使者。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她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大爱体验,并将爱不断给予、升华、延伸。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