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安交大教授举报造假续:法庭难以认定是否造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1日02:35  华商网-华商报
西安交大教授举报造假续:法庭难以认定是否造假
昨日,两原告仍未到庭,委托代理人出庭

西安交大教授举报造假续:法庭难以认定是否造假
被告席上的陈永江、郁永章和杨绍侃(从右至左)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赵雄韬摄

  第一次开庭 7月21日

  三位老教授请求中止诉讼

  7月21日,李连生、束鹏程两位交大现任教授,与曾同属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交大能动学院)的3位退休老教授对簿公堂。原因是,前者认为三个退休教授侵犯名誉权。

  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时,两名原告均未出庭。坐在原告席上的,只有一名委托代理人。原告起诉状中称:从去年元月份开始,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3人,先后在博客中发表署名文章,借批评“造假”为名,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地污蔑原告“剽窃”,肆无忌惮地侵害原告名誉权,要求法院判令立即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分别赔偿15万元和12万元的精神抚慰金。

  庭审中,3被告当庭答辩:2007年底,他们发现原告造假,在博客中陈述的观点和事实是中肯和严肃的,没有侵犯对方名誉权,他们愿为自己揭发的事实负责。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他们认为暂时中止本案审理更有利于合法公正的裁判,故请求中止诉讼。

  原告代理律师提出,原被告之间的商业利益之争,是所谓举报造假的主要原因,“不只是单纯的学术之争,也是利益之争。”郁永章教授也在法庭上坦承:虽然几位老教授中,确有人在外兼职,但因领域方向不同,与李连生不存在经济和商业利益之争。

  对于被告提出的“请求中止本案诉讼”,法院表示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二次开庭 7月31日

  争论太专业 法官犯了难

  不管名誉、学术之争,还是利益之争,昨日,在一片沸沸扬扬的争论声中,长江学者状告3位老教授名誉侵权案,在西安市碑林区法院二次开庭。经过对原告提交证据的质证后,究竟由谁来认定学术造假,成为庭审关键。

  原告两教授仍未到庭

  昨日上午9时,该案再次开庭。与21日出庭情况一致——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3名被告按时出现,而两名原告李连生、束鹏程分别因“出国”、“在北京讲学”均未到庭,由代理律师叶子丰出庭参加诉讼。

  在质证中陈永江说,在发现李连生报奖“造假”后,几位老教授先是口头,紧接着又书面向学校反映,但都没有得到处理,此后,他们又连续向学校甚至教育部举报。2008年10月底,陈永江等又向国家科委举报2005年李连生、束鹏程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存在问题”。

  在审判长询问时,陈永江表明这5篇文章均是他所写,只是署上了郁永章、杨绍侃的名字。对此,郁永章、杨绍侃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文章是他(陈永江)写的,观点我们同意”。

  陈永江也承认“黑帮老大”等词汇确在博客中出现。

  将调取交大学术委员会意见

  针对这起案件,审判长王健直言开庭前几日就一直在琢磨,“原被告都是高等学府的教授、老专家,都有很高的造诣,作为法官,我是个门外汉,对机械一窍不通”。他说,如果原告确实存在造假,被告从维护社会正义出发,其行为是应该支持的。他提出了从两方面调查的意见,除博客中是否有侮辱性语言外,是否“造假”应由哪个单位评定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对于造假的评定,原告律师认为西安交大学术委员会已有结论,无须再评,但同时表示该结论只能由法院依职权调取。

  而陈永江等老教授则认为“谁发奖,谁处理”,表示此事应由科技部、教育部处理,而并非学校。考虑到由科技部、教育部认定造假耗时较长,或许不能在法律规定的审理期限内有结论,几位老教授提出,由目前西安在此领域的专家教授和学子们公开讨论后决定。

  这一建议遭到法庭拒绝,法官认为在该领域,原被告双方都有大量的支持者和学子,讨论有可能最后演变为“口水仗”,不会得到一个公正的结果。

  法庭随后请原被告双方都认真慎重考虑,因为涉及专业领域,究竟由谁能来认定造假是否存在?两个多小时质证后,审判长宣布休庭,下次开庭时间另行约定,并表示法庭将到交大调取学术委员会的结论性意见。

  原告两人

  48岁的李连生教授现任交大能动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还曾担任能动学院副院长、学校人事处处长等职。

  68岁的束鹏程教授1987年至2000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制冷学会高级会员等。

  被告三人

  81岁的陈永江副教授 195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长期在西安交大压缩机系任教。

  76岁的郁永章教授1957年参与筹建我国首个压缩机教研室,还曾担任过西安交大压缩机教研室主任和化工学院院长。

  73岁的杨绍侃教授 曾担任西安交大动力二系主任、省科委(现为科技厅)副主任。

  原被告关系

  原告2人目前均为交大能动学院教授。被告3人都是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授。李连生和被告郁永章还曾是师生关系。

  观点交锋

  原告 对于造假的评定,原告律师认为西安交大学术委员会已有结论,无须再评,但同时表示该结论只能由法院依职权调取。

  被告陈永江等老教授则认为“谁发奖,谁处理”,表示此事应由科技部、教育部处理,而并非学校。或者由目前西安在此领域的专家教授和学子们公开讨论后决定。

  焦点针对这起名誉权侵权案件,审判长王健直言:“原被告都是高等学府的教授、老专家,都有很高的造诣,作为法官,我是个门外汉,对机械一窍不通”,他说,如果原告确实存在造假,被告从维护社会正义出发,其行为是应该支持的。他提出了从两方面调查的意见,除博客中是否有侮辱性语言外,是否“造假”应由哪个单位评定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原告说法

  长江学者称不存在造假

  7月24日下午,记者在西安交大工程馆308房间见到了即将前往美国公干的李连生教授。

  李连生说,1982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南阳钢铁厂工作,其后“报考交大化机专业,并以较高成绩被录取”。并非如导师郁永章给媒体所称“报考交大压缩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未被录取”。

  对几位老教授质疑他没有搞过往复式压缩机而申报教育部科技一等奖,他向记者提供了自己主持和参与的有代表性的14个往复式压缩机项目目录、发表的14篇有关往复式压缩机的论文目录,以证明自己在该领域的造诣。

  李连生说自己不存在造假,对于被冠以“硕鼠”、“盗贼”等称呼,他也有些想不通,“他们都是我的前辈……”

  网民热议

  希望对此事能查个水落石出

  7月22日,随着诉讼之争见诸报端,西安交大6教授联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一事,成为全国网友热议的焦点。

  截至昨日下午5时,在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跟帖中,各地网友对举报长江学者造假进行的热评达一万余条。

  一位武汉网友说,西安交大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一个很有地位的大学,希望能认真对待这件事,一定查个水落石出。同时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一个学术纠纷调查了几年还没有一个结论?是照顾学校的名誉还是照顾某些人的脸面?”“我是西安交大压缩机毕业的,有20多年了,现在也在985高校,与西安交大的学风和教风,还是有差距。但看到现在的情形,真是不忍读下去……”一位网友这样说。

  对诉讼之争的最终结果如何,交大学子们倒是显得十分淡定:“不论最后法院的判决如何,评奖的争执如何,祝母校安好,老师安好。”本报记者要露滋 宁军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学术 造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