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商人开始领回在俄被扣货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1日06:13  今日早报

  俄罗斯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中国廉价商品在俄最重要的集散地。那一个个集装箱改装成的“店铺”,曾经成就了许许多多“敢为人先”的浙商。

  如今,市场关闭,浙商担忧的是,他们会成为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的牺牲品。

  昨天,记者从多方证实,浙商在市场临时关闭时被扣下的货物,目前已能运出市场了。

  货物正陆续运出市场

  “这几天,不少浙商正在往外运货,大多直接拉到附近的码头和仓库暂存。”昨天下午,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证实了这个消息。

  谢榕芳说,现在无论是“灰色清关”进的货,还是“白色清关”进的货,都可以获准运出来。尽管接下来还要面临着安置和销售等诸多问题,但货物能拿回来,就意味着商人们的损失将大大降低。

  “最忙的肯定是温商,因为这次被扣货物中,温商的资产占到一半左右。”俄罗斯浙江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虞安林说,在目前上报被扣的约21亿美元货物中,温商货物占10亿美元左右。

  虞安林说,7月2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率领中国代表团启程赴莫斯科,就俄罗斯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一事展开交涉后,运货量明显增大了。“不过,这次可以运出的货物,只是今年6月29日市场临时关闭时被扣掉的那一批,不包括去年9月被扣的数千集装箱货物。”

  运货“成本”有些高

  “我现在只运出了一小部分,运货成本有些高。”被扣押了货物的温商吴先生说。他抱怨,商人们急着运货出来,而有人正借此“致富”。“打个比方,原先一辆车开进市场,只要收6000卢布的费用,现在却要四五万卢布了。而前期‘沟通’,办手续,再到具体搬运,花费都很大。”

  一些职业的掮客也出现了,专门“帮助”那些想运出货物的商人与相关部门“沟通”,并从中牟利。

  俄新网7月31日的报道,似乎辅证了吴先生的描述。报道称,俄罗斯刑侦委员网站上发布了公告。公告中说,刑侦委员会准备审议那些阻止从切尔基佐沃市场运出商品的声明,同时打算按法律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指挥部会议上还决定,开展维权和监督机关的工作,防止正在关闭的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上出现损害权利的行为。

  三分之一温商打算回撤

  货物运出来后,浙商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面对俄罗斯贸易市场,选择坚守还是离开。

  谢榕芳说,运出货物的浙商,大多把货物存放在自己原来租用的仓库,或与当地经销商合作低价售卖。目前,还有人在积极寻找莫斯科新的市场,希望赚回此前的损失。

  不过,温州市对俄贸易服务中心的业务经理张宋兴告诉记者,如今当地市场和仓库一夜紧俏,租金翻倍,甚至一些居民的院子里也被堆满了货物。

  “约有三分之一的温商,打算先回撤,等租金价格稳定下来后再做打算。”张宋兴说。

  谢榕芳说,据他们统计,今年1至6月,温州原先做出口生意的企业中,有149家没再出口商品,而其中的105家涉及对俄贸易。

  “不过,随着类似中国商贸城筹建的信息,还是能让大家看到希望的。”谢榕芳说,他们正和有关方面积极磋商,打算在距离莫斯科十几公里处,建立一个中国商贸城。俄政府已认可“中国城”法律地位。

  欲在俄罗斯建造工业园

  谢榕芳之前曾表示,如果想继续留在俄罗斯经商,就必须做到“三合法”,即货物合法、经营合法和身份合法,“灰色清关”的路子如今走不通了。

  而从目前的应对策略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走“白色清关”,不过各项成本可能会增大。

  事实上,温商对此早有措施。今年4月成立的温州市对俄贸易服务中心,正是为温商搭建起的“白色清关”平台。目前,该中心已开始有效运转,自投运到6月底,已成功向俄罗斯市场输送了49个集装箱的货物,7月以来又输送十几个,30多个集装箱已经抵俄。

  除了“白色清关”,不少华商,特别是温商,更倾向于直接把加工区落户俄罗斯的做法。中国生产的半成品,运往俄罗斯做最后加工,贴上“俄罗斯制造”的标签销售,从而使商品合法化,而且还能节省税费。

  据估算,一双皮鞋从温州到莫斯科市场,“灰色清关”成本约5美元,而用半成品在园区加工,成本才1美元。

  谢榕芳说,温州对俄贸易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现正在与当地政府积极联系,打算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国际工业园区。初步选定的建园地,离莫斯科也只有十几公里。(本报驻温州记者 解亮)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俄罗斯 华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