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洱海开海节 与渔民一起狂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2日10:10  生活新报

  

洱海开海节与渔民一起狂欢

  牛群端起开海第一网捕获的最大的一条鱼 记者 曾远华 摄

  昨天,洱海的百里水天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随着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响起,百艘渔船齐挂白帆,冲进碧海蓝天的怀抱,这就是洱海渔民期盼了半年多的开海节。来自国内外数千名摄影家、媒体记者、游客与渔民们一起狂欢,感受洱海延宕几千年的渔文化。

  祭祀典礼展现对大自然敬畏

  一开始天公有些不作美,大雨从前天晚上一直下到昨日上午9时多,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参加开海仪式的热情。离开幕式还有一个多小时,千年古渔村双廓就汇聚了来自四里八乡的渔民,人人身着五彩盛装,只为见证这难得一见的庄严盛典。开海节主会场红山景帝祠后山也被白色盛装环绕。为了适应仪式气氛,大理州州委书记刘明还特意选了一件白族扎染布制成的唐装出席。

  上午10时许,雨停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宣布开海节准时开始。 “敬备三牲之礼,供养檀香红烛,心怀感激之情,共祈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生活幸福……”随后大理道教名家、洞经古乐大师杨贵作为主祭司,带领群众祭拜海神。数百名白族男女依着祭司号令诵读经文,虔诚叩首,祈求“鱼虾多多,风调雨顺”。《光明日报》记者王国平感叹:“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对天地和谐的祈求,非常让人震撼!”

  小品演员牛群遭“围堵”

  仪式过后,拉网捕鱼、鱼鹰捕鱼等古老的捕鱼方式一一在海边呈现,捕鱼的同时还能享受到白族对歌,这让各路摄影名家和爱好者们“胃口大开”, 著名小品演员牛群作为大理国际影会的特邀贵宾,当天也端着相机在开海仪式上奔忙。洱海中百艘渔船在来回穿梭,麻利的渔民很快就捕到了今年的第一网鱼,他们把其中最大的一条拿出,按照祭海风俗,这条25斤的大鱼应该留给海神,感谢洱海对他们的恩惠。当渔民张明泽把鱼端上祭祀台,牛群兴致勃勃跑上去端起大盆让人们照相,结果拍鱼变成了“拍牛”,之后牛群到哪里都有人拉着合影,最终不得不在同伴的保护下 “仓皇”逃离会场。

  在现场的另一边,渔民的舞龙吸引了大量观众。白族人民把龙看做吉祥、幸福和希望的象征,是祖先在遭受水灾后的精神寄托。为了让开海节成为展示白族渔民民风民俗的一个舞台,组委会把白族龙舞引进了洱海开海节的开幕式中。

  “为了这次洱海开海节,我们已经忙了很长时间,还从各县市抽调了多名宣传骨干。”大理州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不让洱海渔文化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他们从去年开始设立开海节,把民间分散的祭海活动集中起来,同时展现渔民古老而神奇的捕鱼方式,“这样既保护了洱海渔文化遗产,也保护了洱海的生态环境,同时用文化概念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的旅游发展。”

  37岁的“老祭司”

  在媒体采访祭司杨贵时,人们不约而同提到一个问题:“您今年高寿?”这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给出的答案让人惊愕:“我37岁。”不过虽然年轻,但杨贵说他从事祭祀活动已经超过30年的历史,他的祖父母都是洞经古乐的传承人,可以说从一出生他就受祖上的熏陶,“我的一举一动为什么能像一个老者,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和七八十岁的老人在一起谈经、念经,学习洞经古乐。”对于他传承的洞经古乐,他说这是一项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目前还没有列入省和国家的保护范畴,他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将这项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驻大理记者 周定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