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俞正声:楼房倒塌事件再高的干部也不包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2日11:40  东方早报

  6 只想尽心尽力把上海的工作做好

  关键词:服务上海

  【解说: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它以占中国约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中国20%的国内生产总值,历来就是中国政治经济“重镇”。

  从2006年9月24日陈良宇被立案检查,到2007年10月27日俞正声入沪履新。上海能否消除震荡、塑造一个新形象?而陈案之后,中央又会如何定位上海?】

  主持人:2007年10月份您到上海的时候,那时候上海各种案件的余波还是在荡漾当中,您在那种情况之下调任上海,中央那时候是怎么跟您说的,要您到上海来,中央又对您有什么样的期望?

  俞正声:中央怎么说的,就是好好工作吧。一个是相信上海的干部和群众,上海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陈良宇呢是他个人的问题,不代表上海的党组织更不代表上海的广大群众。

  主持人:那您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您那时候希望在上海做些什么?特别想到了上海以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

  俞正声:我当时没有想特别想做什么,我只想把上海的工作做好,尽心尽力,努力做到尽职。

  【解说:然而仅仅几个月之后,“俞式风格”已经成为上海人闲暇时的谈资,毫不避讳,蔚然成形。

  诸如俞正声的“全国视野”——“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要更好地服务全国”,成为上海人耳熟能详的流行话,也成为上海发展新模式的指向;而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俞正声不按牌理出牌的从政风格。轻车简从视察时,弃用市委一号牌专车,不用警车开道,但却常让下属单位招架不住。特别是到任不足三个月,俞正声代表市委常委会提出“十不”承诺,更是震动了上海政界。】    

  主持人:这“十不”的承诺发下去之后,有没有达到实质上的效果?

  俞正声:承诺嘛它就是一种,它不是一种纪律的约束,它是一种要求,表示我们对干部的一种期望,一种期望吧。陈良宇事件之后,那么上海的市委,上海的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是降低了,这是个不言的事实,怎么样改变这种状况,要靠干部自身作风的改进。党章规定嘛,党员不能谋取法律和政策规定以外的利益和特权,所以上海的党委,上海的政府,要使上海的群众支持我们,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我们要前进,做这个呢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努力。

  7 都要严处 再高的干部也不包庇

  关键词:闵行倒楼

  主持人:闵行区整体楼房倒塌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的,知道的第一个反应做了什么样的部署。

  俞正声:这个倒塌呢,是早晨,韩正市长给我打了电话,我在办公室呢我写了个意见,这个我对事故处理啊有这么三条,第一条叫快报事实,事情发生了赶紧把事实报告,老百姓关心啊;第二条叫慎报原因,原因嘛你要科学分析,不能想当然,要专家说了算,领导不能有任何的倾向性的意见;第三个叫依法处置。

  主持人:那这个事情也暴露了另外一个问题啊,就是广泛流传的一个说法,地产圈里头有一些是官员参股,然后利益分享,可能会有私下拿地这样的情况。

  俞正声:凡是违法都要严肃处理,也谈不上,要包庇他干什么,你不要说他了,你再高的干部,我们也不会包庇。陈良宇,过去上海的书记,中央不是一样严肃处理吗,所以没有任何包庇的理由,但是对人的处理要慎重,就是说,把事实搞清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8 上海最重要的两个难点,希望有所突破

  关键词:建设上海

  【解说:2009年4月29日下午3时,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现身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在这里举行记者会,据说这是国务院首次在北京之外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的内容就是《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而此前,金融海啸让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难以自拔,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甚至预言:纽约、上海、伦敦将会成为新世纪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国务院“钦定”上海于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以及航运双中心,立即引起了各方的热议。】    

  俞正声: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提法呢,是中央提了很多年了,那么最近这个文件呢,是具体化了,把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具体化了,是温家宝总理去年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我们跟他汇报,他说搞一个文件好,我们去年经过一年调研形成一点思路:第一个就是先行先试,各种新的东西,新的金融产品,新的交易方式,争取在上海先试;第二件事呢,就是要改善我们的环境,我们通俗地讲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解说:磨刀18年,终成国家战略。有分析就认为,此前多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展缓慢,关键在于上海缺乏一个金融领军人物。这个人物需要有国际知名度、有国际视野,并且能够与“一行三会”,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做良好的协调。】    

  主持人:据说您在来上海的时候已经向中央要一位懂金融的副市长,而这样的安排是不是也为上海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做了一个很好的铺排?

  俞正声:我调来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上海缺管金融的副市长,是后来在去年1月份换届,中央有考察组,我也跟大家都谈,你们大家对新的政府有什么希望要求,提了几条,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有一个懂金融的副市长,所以我们跟中央建议,选派一个懂金融的副市长来。

  【解说:俞正声点将的这位金融领军人物就是现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今年50岁的屠光绍,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调任上海之前,是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而俞正声也表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除了人才之外,制度建设是另一个重大挑战。】    

  俞正声:要到2020年形成,跟我们国家的实力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非常困难,我们跟香港的差距也就在这,要做到这点需要做大量的艰苦工作,这个事儿我们要把它研究清楚,然后向中央提出建议,逐步的加以推进。 

  【解说:俞正声告诉我说,事实上,调任上海之后,让他感觉最大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上海的经济转型,第二个是历史遗留的利益调节问题,比如说建国以来,两百万支边人员返回上海之后,面临的养老水平差距矛盾,危棚简屋改造涉及的搬迁补偿矛盾等等。而这两大难题也是他任内最希望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问答中,俞正声对于上海诸多问题了然于心的把握、对于上海未来实践方向的清晰思路,都令我印象深刻。然而更令我难忘的,还是他面对任何问题,表现出的那一股举重若轻、胸有成竹的笃定之势……】    

  主持人:如果您这一届的任期届满以后最希望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

  俞正声:我刚才已经讲了,上海经济上最重要的,两个难点,我希望在两个难点上有所突破。

  9 老想别人怎么评价,就会妨碍正确决策

  关键词:市民评价

  主持人:您觉得如果有一天您要离开上海的话,希望上海市民怎么评价你。

  俞正声: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怎么评价那是历史的事,这个不有一句诗吗,叫他静悄悄地来了,又静悄悄地走了。你做一个地方的领导,老想自己历史上留点什么,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就会妨碍你做出正确的决策的,你该触及的矛盾你不敢触及了,这个应该长远做的事情,非要挪到当前来,我不希望做这样的领导,要对历史负责,对上海人民和全国人民要负责,因为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啊。

  主持人:谢谢书记接受我们采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