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申壮大民营经济的改革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02:39  长江日报

  重申壮大民营经济的改革目标

  □本报评论员杨于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8月1日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继续优化。优化的表现是,央企数量减少了6家,部分银行设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改善。

  与这种官式结论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所谓“国进民退”的新闻不断传来。先是2家民营航空公司被国企控股,接着是河北、山东、浙江的几家民营钢铁企业被国企重组。时下又传来消息说,山西的一些民营煤矿也等着国企来接管。房地产、食品、轻纺这样的行业,也出现了“国进民退”。

  这样对照着看,就可以看出一些道道。国家发改委官员说的是事实,但只是局部“体制环境”在优化。以前银行不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现在银行成立了这样的服务机构。而实际的“政策环境”又是另一回事,比如国家4万亿投下去,国企钱多得没法花,而银行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是不是真的服了务,却还是一个问题。

  金融危机之下,大家在努力“保增长”,至于是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似乎是无所谓了。

  但经历过30年改革洗礼的人们都知道,国企有它的固有弊端。如果国企没弊端,我们就应当坚定地把国企办下去,并且发展壮大之。但各地政府纷纷实施“国退民进”,出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体现在国家改革的大政方针中,就是“国资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国退民进”,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大目标。

  事实也是,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经济越有活力,政府财政收入越高,经济发展越有后劲。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民营经济发育早,在经济中占比高。而其他地方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出一个经验性结论:必须发展壮大民营企业。

  国退民进,不仅着眼于市场效率,而且与我们的政治改革目标密切相关。只有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政府才能真正与经济活动划清界限,成为中立的市场监管者。也只有如此,政府才能从“万能政府”变成一个“小政府”。政府“小”了,公民才能拥有更多自由,社会才有活力。

  国退民进是一个改革共识,得之于各地改革发展的长期经验,也可以谓之一个改革常识。国退民进,这既是改革的目标,其实也是改革的方法。我们必须重申这一改革目标,也要重拾这一改革方法,这也是对30年改革的回归。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